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經過兩場惡戰,曹操終於取得兗州之戰的勝利,卻鬧出一個笑話

經過兩場惡戰,曹操終於取得兗州之戰的勝利,卻鬧出一個笑話

本期的三國戰爭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十回,發生在曹操進入兗州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朱儁、曹操和鮑信。這場戰事的經過是這樣的:

李傕、郭汜等人控制朝廷不久,青州黃巾叛亂再起。大臣朱儁推舉東郡太守曹操出兵平叛。曹操得到朝廷的詔令後,與濟北相鮑信一起出兵壽陽。在戰鬥中,鮑信被叛軍所殺。曹操率領部眾追擊,在濟北一帶將叛軍擊敗,並招降了數萬之眾。

隨後,曹操繼續擴大戰果,向叛軍老巢發動猛攻。經過一百多天的鏖戰,曹操終於大獲全勝,並俘虜叛軍三十多萬,叛軍家屬百萬餘人。曹操在叛軍中挑選了一批青壯,組建了一支名為「青州軍」的隊伍。至此,曹操的的名氣越來越大。朝廷聽聞此事後,加封曹操為鎮東將軍。

小說中提到的這場戰事,在歷史上的確發生過,但無論是前因後果都與歷史的真實有著巨大的差異。按照小說的描述,曹操是得到了朝廷的委派採取平叛。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派遣曹操平叛的並非是朝廷,而是袁紹。

關東諸侯討董之戰結束後,曹操被迫寄寓冀州,成了袁紹的手下。曹操一直想擺脫袁紹的控制,但苦於沒有機會。到了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曹操等待已久的機會終於出現了。據《三國志?武帝紀》載:「黑山賊於毒、白繞、眭固等十餘萬眾略魏郡、東郡,王肱不能御。」

文中提到的魏郡位於冀州境內,是袁紹的屬地。而東郡雖然屬於兗州,但與冀州毗鄰。黑山賊在這兩地作亂,不僅對袁紹穩定冀州局勢帶來巨大威脅,同時還將牽制袁紹的兵力,影響袁紹與公孫瓚之間的決戰。此時袁紹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對付公孫瓚身上,無暇對付這股叛軍,於是便派曹操出馬平叛。這便是曹操平叛的起因。從以上的記載中可以發現,曹操要對付的並非是黃巾余部,而是另外一支名為「黑山軍」的叛軍。同時,黑山軍作亂的地區也並非是小說中描述的青州,而是冀州和兗州。

按照史料的記載,曹操出兵之後,首先抵達的地區是兗州的東郡,隨後又在濮陽地區擊敗叛軍將領白饒,迅速穩定了東郡局勢。《三國志?武帝紀》稱:「袁紹因表太祖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這也就意味著曹操東郡太守的職務並非由朝廷直接任命,而是袁紹任命並交朝廷比準的。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曹操擊敗黃巾並組建「青州軍」之事,在歷史上也確有發生,但與小說中描述的時間並不一致。按照《三國志?武帝紀》的記載,曹操是在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秋七月擊敗黑山軍並被任命為東郡太守的。而他與青州黃巾的較量卻是在第二年的四月份。鮑信之死正是發生在這場戰事當中。除了鮑信之外,還有一位重要人物也在這場戰鬥中被殺身亡。而這一事件也為曹操後來入主兗州埋下了伏筆。這個人,便是時任兗州刺史的劉岱。

《三國志?武帝紀》載:「青州黃巾眾百萬入兗州,殺任城相鄭遂,轉入東平。劉岱欲擊之……遂與戰,果為所殺。」而此時鮑信不僅尚在人世,還與成功等人推舉曹操為兗州牧,曹操也因此得以獲得了兗州的控制權。在此之後,曹操揮軍討賊,終於將黃巾余部擊潰,並收編了降卒三十餘萬,這也使得曹操集團從此成型。

小說中為何漏掉了劉岱之死的情節呢?說起來大家可能不信,作者在閱讀史料中出現了一個重大失誤,並導致了後來情節的一系列錯誤。在小說第二十二回中,劉備得知曹操派遣劉岱和王忠兩位將領進犯徐州時曾經對張飛說過這樣一番話:「劉岱昔為兗州刺史,虎牢關伐董卓時,也是一鎮諸侯,今日為前軍,不可輕敵。」

劉岱與王忠被派來進攻劉備,的確是歷史的真實,但這位劉岱卻並不是以前的兗州刺史,而是曹操手下的司空府長史。關於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參看《三國志?武帝紀》注引《魏武故事》中的相關記載,這裡就不再贅述了。而作者卻將其混為一談,鬧出了一個笑話。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夏侯淵命喪定軍山,是否被黃忠親手斬殺,後主劉禪親自澄清
夷陵之戰前後,曹丕本有機會一統天下,為何卻始終觀望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