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千萬不能以貪嗔之心說別人的過!

千萬不能以貪嗔之心說別人的過!

自我教言

(七)

精通一切諸法的密要,對各種宗派無有任何貪嗔,這也是一種證悟,阿底峽尊者說:「如果知道一切論典為竅訣,這是最大的一個證悟。」有些人認為自己的智慧非凡,於是狂傲我慢,輕視他人,自贊毀他,這種人的人格也不能算是高尚,更談不上修行了,這只是愚人的一種習氣和標誌而已。我想若真正具有智慧,你對大圓滿、大手印在本性上應該有一定的證悟,或者對顯宗、密宗的經典能精通無礙,這樣你可以稱為是智者。

有些人稍微學習過高僧大德的論典,如對薩迦派及其他宗派的各種說法有了大致的了解,這時他就特別傲慢,自以為學識淵博、智慧高深,其實他誹謗佛法倒是確實不一般,這就只是造罪業而已,對自己心相續的改善和未來的前途起不到任何實際的利益。

未登地之前,不要隨心所欲對各種宗派之間的辯論下結論。比如,宗喀巴大師本來是文殊菩薩的化現,可是有些凡夫人也經常誹謗宗喀巴大師的善說。高僧大德之間互相辯論是完全可以的,而我們作為凡夫小人也要模仿聖者菩薩獅子們的行為,則有掉下深淵粉身碎骨的危險。

又比如榮敦西夏格堅造有《現觀莊嚴論》的講義,其中他說第八地菩薩以前的境界是他自己的境界,八地後的境界則全是依憑教證而來。但現代的一些愚人,也妄評榮敦的《現觀莊嚴論講義》有錯謬之處。

我們獲得一個人身寶,尤其是作為寧瑪巴教法的後學弟子,當然有必要把自宗教法搞通弄懂,在不離正知正念的基礎上,也可以做一些相應的辯論,但是千萬不能誹謗他宗。好像諸佛菩薩無法解釋清楚,高僧大德也不能詮釋,而我聰明過人能解釋這些章句,這種說法本身是極端錯誤。若你真正證悟了法界,一切諸法的本相自然會了知,就像明眼人現量會看見面前的色法,而不會像你現在道聽途說般地講辯一些是非那樣。

佛在經中講,不應觀察他人過失,相反,應當經常反省自己的過失,觀察自己的相續是否與佛法相合,這樣精進地修持妙法。為何還要觀察別人的過失呢?

不管修學任何一個宗派,自己宗派的觀點必須精通。我們在座的大多數人,全部是佛陀和寧瑪巴的後學弟子,因此我們一定要掌握見修行果的關鍵密要,此外,就沒有必要破斥噶當派、薩迦派和世間各宗派的觀點,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不破斥其他的宗派,也不要誹謗他人,如果恆時默默地修持自心,最終就會戰勝一切外魔。

雖然自己沒有貪求名聲之心,但在必要的時候也需要適當的讚歎和辯論。此時,辯論是為了滿足人們或是針對某些具信者而設施;有時,為了摧毀某些人的傲慢,也可以讚歎自己的功德。如華智仁波切本不願自我吹捧,但有時為了利益眾生,也會讚美自己的功德。因此,有些上師為了對眾生或對佛法有利,有時候也顯示各種功德或讚歎自己,這些都是有必要的,而我們就不能對此生起邪見。

某些高僧大德在名聲地位特別穩固時,就像以前的文殊菩薩,他為了引導某些外道的眾生,雖然在表面上假裝誹謗過釋迦牟尼佛,這是有甚深的密意。

在各個宗派之間,可以運用真正的理證和教證進行辯論,這從以前的傳承上師一直到現在都有這個優良傳統。為了顯示取捨,既可以辯論,也可以破立,但此時不能懷有貪嗔而應以恭敬心來互相辯論。

為了知道哪些是該舍,哪些是該取,我們也可以自我讚歎。為了利益他人,雖然也可以直接指出對方的缺點,但是千萬不能以貪嗔之心說別人的過失。若是以自私自利的心來贊自毀他,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最大的一個過失。我們無法了知他人的相續,而對自己的舉心動念卻是一清二楚,猶如自照鏡子。因此,為了防範過患、增長功德,我們應隨時觀察自己的相續。

傳講/法王晉美彭措

口譯/索達吉堪布

摘自/《竅訣寶藏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善或惡,僅一步之遙——請善待陪伴我們的動物
每個人生來都有天神保護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