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時代的兩位狠人,一個道家高人,一個名家大師,你更喜歡誰?

戰國時代的兩位狠人,一個道家高人,一個名家大師,你更喜歡誰?

兩千五百年前後的戰國時代是一部極為精彩和絢爛的史詩篇章,她上承春秋亂世,中續百家爭鳴,下啟大秦帝國。在那個大爭之世,沒有人甘於寂寞,各種先進的思想火花在各種領域碰撞。那個時代,中國大地上產生了無數個精彩的人和事。有人說,戰國時期是中華文明正源生成的時代,這個說法確實很有道理。

今天,我么要說的就是在戰國時期的兩位狠人。他們是老鄉,都是高貴的殷商後代。他們互相看不起卻誰也離不開誰,互相嘲諷卻又共同進步。他們一個是天生視功名如糞土,超然物外的道家高人。一個是活躍在戰國政治舞台上的名家大師。他們就是莊子和惠子!

一、同樣的出身——殷商後裔

惠子原名惠施,是戰國時期宋國人。莊子,原名莊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說到宋國,筆者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很多次,宋國的始祖是殷商最後一位君主紂王帝辛的哥哥,後來投降周武王姬發,被周公旦封為一方諸侯國——宋國,就是河南商丘。這個宋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異類,其他諸侯國大多是周武王的兒子、兄弟的後代子孫。而只有宋國是周王朝的仇敵殷商後裔的聚集地。

別看這個諸侯國小,但是卻出了很多狠人!本文中的莊子、惠子,還有孔子、墨子都是宋國人,而且莊子和孔子還是宋國王族後裔。

二、不同的人生追求

儘管莊子和惠子都是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著名的人物,莊子與老子並稱老莊,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而惠子則自創一家——名家。名家也稱辯家,以名擅長辯論著稱,名家在辯論中,最為注重名詞和概念的異同,重視名與實的關係。是中國最早的邏輯思維領域探索的先驅。名家在先秦諸子百家中也佔有重要地位。被漢朝太史令司馬談,也就是司馬遷的父親總結為六家之一,這六家就是陰陽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從而可見,惠子在戰國時期的影響力。

儘管,莊子和惠子都是在戰國時期很有影響力的學派代表,但是他們的人生追求卻大相徑庭。惠子是戰國時期政治舞台上最為活躍的人物之一,他幾乎和春秋戰國時期很多文人一樣,都是不斷地遊走於列國之間,尋求自己伸展人生抱負的舞台。

惠子儘管是宋國人,但顯然這個舞台太小了,戰國時期的宋國早已是不入流的小國。於是他來到魏國伸展,他最大的主張就是橫縱抗秦,他作為楚惠王的外相,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長,經常活動於各國,遊說各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後來惠子與另外一個狠人張儀不和,惠子被排擠驅逐離開了魏國,去了楚國,還在梁國為相,後來又回到家鄉宋國。

可以說,惠子一生都在自我學習中尋求政治上的伸展,出沒官場的人無論如何擺脫不了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就連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也是如此。

而莊子則不然,莊子的學問來自於易和道,是超然物外的。他絲毫沒有對功名利祿的牽絆,這一點在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絕對的「出淤泥而不染」!

莊子與梁惠王、齊宣王是同時期的人,據說當年以莊子的學識和影響力,如果想尋求高官厚祿如探囊取物一般簡單。但莊子一生只在故國宋國做官一段時間漆園吏。注意是吏,不是官。按理說既然做了吏,一定都想做大官啊。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是全世界各國教育中普遍的認識啊!但是,莊子則不然!

楚威王早就聽說莊子的大名,怎麼能委屈莊子在宋國作一個小吏呢?於是特地派遣使臣帶著豐厚的禮品去請莊子來楚國作相國。相國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步登天的位置。可是,一直很愛開玩笑的莊子,面對高官厚祿沒有直接拒絕,而是對著楚國的使臣說了這樣一番話,翻譯過來就是:

「哥們,你見過祭祀天地時用的牛嗎?為了很好的祭祀天地,當官的把它好好餵養了很多年,最後給他披上帶有花紋的綢緞,讓他威風凜凜地去從百官身邊走過,可是當它被牽進太廟時,你知道它最大的理想會是什麼嗎?它想自己還不如當一頭誤認為讓的小豬啊」

楚國的使者自然聽懂了莊子的話,只好生著氣回去稟報楚威王了!面對相國高位,如此不屑一顧,千百年來,無出其右啊!這就是莊子和惠子面對功名利祿的態度!

三、拿著雞毛當令箭,您是何苦呢?

上文中,我們說到了莊子和惠子二人儘管都是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名人,但其人生追求卻迥然不同,我們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就更能深入了解他們的人生境界了。

話說當年惠子曾在戰國時期的小國——梁國擔任過相國。一天,莊子感覺好長時間沒見到自己唯一的朋友惠子了,還有些想念呢!於是,莊子決定去看看惠子。一邊遊玩,一邊就順路來到了梁國。惠子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先是很高興,儘管他們見面就掐,但是不見也覺很想念。於是,惠子就跟身邊的心腹念叨這件事。

可是,身邊的心腹卻煞有介事地給惠子分析了起來:大人,我覺得莊子這次來梁國的真正目的恐怕不是來看望您,沒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惠子一聽心腹的話,有點不解和緊張了。隨意問道:那你看他來主要目的是為了什麼?

心腹說:我覺得他是奔著您的相位來的吧!惠子一聽,不禁恐慌起來,馬上就忙派大量手下去搜索莊子,一直搜尋了三天三夜。莊子聽說這件事後,還是主動地來見惠子。

見到惠子後,莊子就給惠子講了一段他自己隨機編的寓言故事:

你聽說南方有一種叫鵷雛的鳥嗎?這種鳥從遙遠的南海起飛,一直飛到浩瀚的北海。儘管它很辛苦,但是它對中途棲息的地方卻很挑剔。途中不是梧桐樹是絕對不落腳的,不遇到精美的食物是絕地不吃得,不找到純凈的甘泉之水是從來不喝的。

可就當鵷雛在長途飛行中,偶遇了一隻貓頭鷹,看見這隻貓頭鷹正躲在一個陰暗的角落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已經腐爛的臭老鼠,突然間貓頭鷹發現高空中有一隻鵷雛飛過,貓頭鷹立即惶恐不已,似乎自己口中的臭老鼠即將不保,於是對著鵷雛發出憤怒的恐叫。

這個故事講完,惠子已經面紅耳赤,莊子則飄然而去!這不得不讓我們想到身邊很多人,他們往往生活在自己認為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生活中,生怕自己的成功秘訣或者勞動果實被別人竊取。孰不知,別人根本對你的成果或者成功不屑而顧,而你自己卻拿著雞毛當令箭!

四、千古大辯論,兩個人壓根就不在一個軌道上!

話說莊子和惠子有一天來到濠水橋上,濠水就是現在安徽鳳陽境內的一條古河。兩個人就在濠水橋上展開了一場千古大辯論: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我們知道,莊子繼承的是老子上善若水的道家學派,對水自然推崇備至。莊子站在橋頭上,眼望著腳下清澈的河水,水中的小魚自由自在地游著。不由發自內心地感嘆道:小魚自由自在的游泳,這是小魚的快樂啊!這是一句很自然地對生活的感嘆。可是,大家不要忘了,站在他身邊的是生活中的好密友,學術上的死對頭惠子啊!

惠子聽了莊子的感嘆,馬上反問道:你又不是小魚,你怎麼知道此時小魚是快樂的呢?

我們要知道,莊子與惠子在一起,經常辯論,但從每次的辯論結果看,莊子從無敗績,如今,惠子又來發難,莊子怎麼能慣著他呢?於是莊子按照惠子的邏輯反問回答道:

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此時小魚是快樂的呢?惠子聽了莊子的話,心中竊喜,認為莊子已經進入了自己的邏輯思維陷阱中,於是馬上再次提問:

是的,我不是你,可是你也不是小魚啊,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心思,可是,你也不是小魚啊,你怎麼知道小魚此時快樂與否呢?

莊子聽了惠子的話,馬上又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說到:「請我們回到問題的最初和根本,你先問我是如何知道小魚快樂的,既然你已經知道我知道小魚快樂還故意問我?好吧,我告訴你,我確實知道小魚是快樂的,而且我就是站在這濠水橋上知道的。

五、他們究竟誰高誰低?

這段辯論,按我們現代很多人的理性思維,邏輯思維來看,惠子似乎很理性,很占理。莊子似乎很任性,很強詞奪理!其實不然啊!

正如莊子自己所說:請遁其本!這四個字很重要,莊子可就中的「本」可不簡單,這個「本」其實就是老子口中的「道」。那麼什麼是道?很多人理解不了,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從道這個字進行簡單的理解。

道:首加走之,首為頭,為思想,為思維,為意識,為智慧。走為路,為線路,為軌跡。合在一起就是思維智慧運行的規律,其實就是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是一種高於物質世界,客觀範疇的智慧。莊子的言外之意就是,子不足與之語!

說白了,就是我是研究天地大道的,是研究宇宙中最高層智慧的,我已經與大道合一,與萬物一體,我自然知道魚快樂與否。不像你研究的還是普通人的思維邏輯,我們不在一個水平上,在我們道的範圍內,一切事情不是由邏輯思維推理出來的,而是一切都是自然而言的智慧和靈感。我說知道就是知道,我任性有我任性的道理,你,自然無法理解嘍!

我們顯然能看得出來,儘管他們經常辯論,但根本不在一個頻道和軌跡上,他們代表了兩種思維高度和人生境界。那麼,在我們當今的生活思維中,您更喜歡惠子?還是莊子呢?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機易測 的精彩文章:

漢字六書,作為一名中國人,您必須要了解的知識!
有一種情懷叫士子情懷,它值得所有人頂禮膜拜!

TAG:天機易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