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沒想到,如此尋常的小區綠植,竟迷得人神魂顛倒

沒想到,如此尋常的小區綠植,竟迷得人神魂顛倒

總是在夏季的某一天,在小區里散步時,無意中一低頭,發現了芭蕉滿地的落花。這些花眉清目秀,差不多有一個拇指那麼長。這時,你才會抬起頭尋一尋,不出意外,總能看到一個像武俠小說里的流星錘般的東西高高地垂下來,槍頭是紫紅色的。

花序頂生,下垂

這些花吸引了我。反正八月的天氣炎熱,在小區遮天蔽日的樹陰下來迴轉圈不失為一個理想的選擇。某一天散步時,聽到有位年輕妹紙對一位素不相識的鄰居對話:

「你們小區的環境不錯呀。」

「那可不是?簡直就像原始森林!啥啥都瘋長,也沒個人管......」

這位鄰居是個中年男子,坐在一把電動輪椅上,顯然語帶抱怨。但我被「原始森林」這個說法迷住了,確實,小區步道兩旁的小葉榕太濃密,垂下的長長的氣生根,無端地平添了原始的風味。

自那天以後,我常常在「原始森林」里慢悠悠地欣賞芭蕉的花朵。

第一個發現是,這花非常吸引蜂類。在開放的花上,我總能看到成群結隊的蜂前來采蜜。拾起一朵落花,發現小螞蟻也很多,來回地忙個不停。它一定很甜——想想毫不奇怪,香蕉就是很甜么。

第二個發現是,這隻花長相清奇,前所未見。清晰可辨的是,每朵小花都有5枚大而醒目的雄蕊,被一長一短兩枚淡黃色、似乎略透明的東西包裹著,但這是花瓣還是小苞片呢?另外,花下半部像個窄錐子的的部分,是子房嗎?

蜂類極喜愛芭蕉花

長相清奇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地觀察芭蕉屬的花朵,它完全不同於我以前認識過的所有植物:在小花上方的那枚花「花瓣」,其實是與花冠管合生的花被片,頂端皺巴巴的,仔細看才發現分裂成了3 2共5枚小齒。短的那枚在下面,是離生的花被片;半透明,先端有個小尾尖,拗成小舟的形狀,基部有一大團透明的蜜汁。我嘗了下,有點甜,很粘手。這就是它之所以那麼招蜂引蟻的原因了吧?

至於花下半部那個窄錐,乃合生的花冠管。這就是芭蕉屬花朵的獨特:其花連合呈管狀,僅內輪中央的1枚花被片離生。

寫到這裡,你可能也發現了,這花竟然沒有子房——沒錯,它是單性花,落到地面上來的,統統都是雄花。

每一苞片內有花2列,每苞有花15朵左右

雌花呢?答案是:它們全部留在枝頭,變成了一個個小香蕉......

發現這一點後,我精神大振。次日清晨,專門到樓下去尋找雌花。果然是心中有了眼中才有,以前對我來說從不存在的雌花們很快就出現在我的眼前了:它們位於花序的下部,小花中心離生的那枚花被片明顯比雄花的更寬大;子房極明顯——花下面一隻只小香蕉模樣的就是了,跟葫蘆科的各種瓜們一樣。

找到一隻即將開放的花序,好開心

雌花先開放

雌花剛開完,第一波雄花接棒

很顯然,芭蕉是等雌花全部開完了雄花才開的。這一招叫「雌雄異熟」,我們已經不陌生了,主要目的是避免自花授粉,以提高後代的質量。

不過,我想到一個問題,這滿園的芭蕉里,最早開放的那一株雌花,恐怕就沒花粉可以用來結果了吧......

一朵雌花

在一次又一次的觀察中,我發現了芭蕉更多的秘密。比如,雄花都是在黃昏前後開花的。每一天,都有兩苞花次第開放,到了第二天上午就謝了,悉數萎落。我觀察了多次,大多如此,相當有規律。發現這個秘密時,我簡直被其迷得神魂顛倒。

雄花的苞片極具存在感,寬大,厚肉質,外面紫紅色,有白白的粉霜。花開時,苞片先從下垂體位變成平舉,再向外上方翻卷,完成近180度的轉體。稍後,它們也隨之凋落。

相比之下,雌花的苞片要長很多,像筍殼。

黃昏,剛剛開放的雄花

第二天上午,雄花開始凋謝,苞片明顯外卷,然後脫落

雌花的苞片要長得多

出於好奇,我摘了一隻尚未成熟的青蕉來玩。跟我們平時常吃的香蕉不同的是,這種蕉果廓形並不圓潤,而是稜角分明的,橫剖開來,可以清晰地看到子房分成了三室,還能看到種子。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漿汁太粘了——切割過這果子的小刀,裝它的玻璃盒子,事後完全洗不掉,就像乳膠一樣。

漿果有棱,倒向果軸基部發育

除了奇特的花,芭蕉的莖葉也很有特點。它的葉子,是中國古典詩詞中被反覆吟詠的對象,蔣捷那句「時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更是千古流傳。在《紅樓夢》中,大觀園諸姐妹也曾拿芭蕉為主題來聯詩,「綠蠟新猶卷」深得其神韻:芭蕉新葉抽出時,可不就像一隻綠色的捲筒,背面還有著白色的粉霜。

「綠蠟新猶卷」

而在觀察時,我則被它的另外兩個特點所吸引:其一,每片葉子,無論巨細,頂端都有一個頑皮的小鉤子,這可是新發現。其二,蕉的葉脈是平等的,故很容易被大風大雨撕破。但枯敗的蕉葉別有一翻韻致,黃綠交織的色彩中,有蓬勃的生機亦有年華老去的滄桑,格外迷人。

葉頂端有個俏皮的小鉤

來,問你一個問題:高達兩層樓高的芭蕉,是草本還是樹呢?如果你回復是「樹」,那就被它「騙」了。再高大的芭蕉都是草本,那與樹同高的莖,在植物學上有個專用名詞,叫「假莖」,實質上是由它的葉鞘重重包疊而成的。

雖然能長得與黃葛樹差不多高,但仍是草本

就這樣,欣賞芭蕉的花、果與葉,成了我在這個八月里最樂此不疲的事。

下面進入硬核辨識部分——

香蕉、芭蕉、大蕉,它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上面我一直都在說芭蕉,準確的說,這其實是一種芭蕉屬植物。在植物學上,它的中文正名叫做大蕉,學名有兩個,FOC(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里叫它Musa × paradisiaca ,中間的 × 號表明這是一個雜交的栽培種;在中國植物志里叫Musa sapientum,現作異名處理。

問題又來了:這個小區里處處可見的大蕉,和芭蕉、更主要是我們常吃的香蕉,到底是什麼關係?

作為世界上銷量最大的熱帶水果之一,香蕉的栽培有著極悠久的歷史......頭昏腦脹地看了多篇科普文章後,我簡單地總結下自己的學習結果吧:

1 A與B

所有的栽培香蕉,幾乎都是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和野蕉(Musa balbisiana)雜交出來的。這兩個野生種都是二倍體(即它們的大部分細胞裡面都含有兩套染色體),園藝學上把小果野蕉的單獨一套「染色體組」記為A,把野蕉的染色體組記為B,這樣野生小果野蕉的染色體類型就屬於AA,野蕉的染色體類型就屬於BB。

2 三倍體

栽培香蕉大多是雜交的三倍體,其染色體都是A和B的不同組合。其中,甜糯的性狀多來源於A組,而韌性、酸澀、多澱粉質的性狀來源於B組。

3 香蕉

廣義上,今天上千種可以吃的芭蕉屬栽培品種都可以稱之為香蕉。狹義上,常常指栽培最廣泛、超市最常見的那種香蕉,也叫華蕉。這個栽培種的親本來源被認為是小果野蕉經過人工選育的三倍體,簡稱為AAA三倍體組合。

4 大蕉

也是栽培種,其親本來源可能是經過人工選育的野蕉的三倍體,或為野蕉與小果野蕉的雜種多倍體。簡單地說,就是AAB、ABB或BBB三倍體組合。換句話說,大蕉跟香蕉並無嚴格的植物學上的界限,它們都是芭蕉屬的栽培品種;大蕉同樣可以歸入廣義的香蕉範疇。

在重慶市場上,最常見的除了海南香蕉,還有一種大家叫「芭蕉」的,外形比海南香蕉更短肥,但吃起來更有韌性與嚼勁,也沒那麼甜膩,我更喜歡吃這種。

查到資料說,國內稱為之芭蕉的這種水果是西貢蕉,屬於BBB組合,即人工選育的野蕉三倍體。所以,這種「芭蕉」也算是大蕉的一個品種。

5 古詩中的芭蕉

這就是植物學上真正的芭蕉(Musa basjoo)了。很遺憾,城市中的我們大概很少有機會看見它了。芭蕉也是野生種,原產於我國南方、日本及韓國等地,但其果實充滿了種子,不能食用。

不誇張地說,我花了兩個下午研究這個問題,每次看到後來都感覺大腦缺氧,蕉頭爛額......希望讀到這裡的你不會,嘿嘿!

文章與植物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均為作者原創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植物上癮者

微信號:plantfiend

發現每種植物的獨特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植物上癮者 的精彩文章:

小姐的名,丫頭的命
2019年檢索(六):波斯菊搖曳的夏天

TAG:植物上癮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