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奮鬥創造傳奇,他們的奮鬥創下這座城市一個個「第一」

奮鬥創造傳奇,他們的奮鬥創下這座城市一個個「第一」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迎來新生,在隨後70年中創造出一個個城市發展傳奇。上海書展期間舉行的「奮鬥創造城市傳奇——上海相冊:70年70個瞬間」望道講讀會上,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原乘務長、首批「空嫂」吳爾愉,中國商飛試飛中心試飛運行部黨支部書記、副部長,C919首飛機組成員吳鑫,圍繞「『梁祝』唱響『上海之春』」「上海敲響全國壓錠第一錘」「國產大型客機翱翔藍天」三個歷史瞬間,分享在新上海城市發展中的親身經歷,與讀者共話新上海城市建設者的奮鬥精神。

俞麗拿:我們的初心就是讓小提琴說中國話

《梁祝》誕生在60年前,我念書早,進大學時,還不滿17歲。一進大學,最大的苦惱是這把小提琴不受歡迎。當時,我是被分配學小提琴的。每次演奏完,問農場里的老媽媽,好聽嗎?好聽。聽得懂嗎?聽不懂。我們很苦惱,因此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想做點實驗,讓這把小提琴受到中國人民喜愛。

剛開始實驗時,是把民族器樂曲、民歌用小提琴來拉。第一次到外灘表演,路人聽得懂了。但這些曲子比較短,三、五分鐘,影響力不大。1959年將迎來國慶10周年,我們小組就考慮用什麼來向國慶10周年獻禮。有人提議,寫一部小提琴協奏曲,時長按照國際協奏曲的規模,氣勢大、影響力大。寫什麼?小組有一個從越劇團來的進修生何占豪,他對越劇很熟悉,當時,《梁山伯與祝英台》排了越劇,還拍成電影,有了一些鋪墊。我們不會作曲,就請學校里陳鋼等幾位老師一起合作。那個年代大家都非常無私,才有了這樣的合作。

作品誕生後,在5月舉辦的「上海之春」音樂節前,由我們三個同學試演,教研室所有教授聽了以後覺得我最合適。當時大家的想法就是誰合適就誰上,只要對演出有利就行,沒有太多其他想法。這輩子,我就這樣跟《梁祝》結下了緣分。當時,我們年輕人的初心就是讓小提琴「講中文」,被中國人所喜愛。有了《梁祝》,這個目的達到了,也普及了交響樂,越來越多孩子開始學習小提琴。

1960年,國家要選拔一個組到德國參加國際弦樂四重奏比賽。我以前不會拉重奏,苦練幾個月,最後得了第四名。在後台,我們就像運動員一樣,心裡想的都是為國爭光,那樣的心情至今難忘。比賽結束後,領隊團長講了一句話,你們回去一散掉,中國又沒有四重奏了。就是為了這句話,回國之後,我們在工作之餘,整整堅持了30年,一直到我們的學生「上海四重奏」在國際上拿獎。那時,我已經50歲了,這30年非常艱苦,除了我,四重奏的其他位置都換過人,30年中有10個人參加這項工作,就是這樣堅持下來。

我這一輩子,一半是為了作品,有了作品,我們才有文化的自信。另一半就是教學,我的理想是讓中國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在世界上有競爭力,現在,我們的確也做到了。我想,我們每個人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們國家就什麼都好了。

吳爾愉:在奮鬥中不斷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和我的姐妹們從紡織行業的60萬大軍中被挑出,18個「空嫂」肩負著其他姐妹們再就業的出路。一開始,我們就帶著只許成功、沒有退路的信念。

換個工作就是換身骨頭,我們經歷了特殊的年代,文化知識水平差距很大。為了生存,我們的學習可以用極其刻苦來形容。沒有人教,就「綁架」隔壁班的大學生當臨時老師。誰會,誰就站在講台上做教員。當時交通不發達,沒有地鐵,只能倒公交車,家住得很遠的同學從未遲到,就是憑著一股「我要改變」的精神。經過半年學習,我們全班同學用自己的奮鬥和努力換取了18張合格通知書。

轉型是痛苦的,上天以後,我們面對的工作是人,不是過去的機器。記得有一次,我一臉笑容對旅客說「您好,歡迎登機」。客人說,「有什麼好的,你幹嘛這麼開心?」我用麻利勤快的工作安撫好他,最後,忐忑地跑到他身邊問,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讓你受委屈了,告訴我可以讓我以後做得更好。那位先生才說,和你沒關係,上飛機前,我等了三個小時。從此,我開始思考,每天飛航班時要把經過變成經驗、經歷,而不是僅僅路過。

工作不光是謀生,更需要的是有尊嚴。我剛成為「空嫂」時其實也才32歲,很多旅客僅僅因為「空嫂」而關注我們,有時也讓我很窘迫。要讓別人尊重,就要成為崗位上的專家。每個航班我都腳踏實地、認認真真,不光只有笑臉,哪怕只是一塊桌布,也讓桌布和人合二為一,優雅得體,這些經驗都是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

我和我的姐妹們的故事是可以借鑒的,因為改革還在繼續,今天的職業未必是永恆的,我想和更多年輕人分享,有一個行業的誕生就有一個行業的消亡,而年輕就是用來奮鬥的。前段時間,我去了城投公司,因為ETC推廣,有個行業可能會消亡,那就是高速公路收費員。我跟他們說應該感到幸運而不是沮喪。我也曾有同樣的經歷,我們遇見了改革,我們還在可以改變的年紀,這就是我們的最佳年代。感恩時代,讓我們在奮鬥中,不斷遇見更好的自己。

吳鑫:我和大飛機,是戰友,是夥伴

2017年5月5日,我有幸作為首飛副機長駕駛著國產C919大型客機成功完成首飛任務。從2015年11月見證C919飛機總裝下線時的期待,到被選拔成為C919首飛機組成員時的激動,再到飛機首飛前的摩拳擦掌,我對大飛機的感情日益加深,我們是戰友、是夥伴,我們一起經歷著中國航空史上的新篇章。

首飛前夕,我經歷了2輪24天飛機系統理論培訓,2輪8天技術交底,5次座艙實習等飛機系統理論培訓和構型狀態熟悉,23天電傳側桿及變穩機試飛培訓,6天煙霧撤離、應急離機等基礎能力培訓,徹底把系統理論知識吃透了。

C919首飛當天有過一段「小插曲」。天氣對飛行的影響相當大,首飛前一個月,氣象部門的專家評審組已經預測了首飛當天天氣晴朗。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首飛當天,公司領導、氣象台的首席專家和我在試飛準備區的氣象台,看到的實時監測出的數據,如:雲高、雲量、風速、風向等關鍵氣象要素都處於臨界狀態。天上一大團烏雲,久久不散,天暗沉沉的。大家面面相覷,氣氛有點凝重。飛還是不飛?在面臨這一艱難選擇的時候我和同事們都感到壓力陡增。但想到此時此刻,全球矚目C919大型客機的首飛,我們臨危不亂,主動請戰:「保證安全完成首飛任務!」

當發動機起動後,我感受到C919強勁的「心臟」動力,我整個人完全進入一種專註的坦然和平靜。這種心境來自於8個月地面試驗的「肌肉記憶」,來自於我對C919飛機的信任,來自於飛行團隊細緻入微的默契配合。一切準備就緒,2點整,塔台發出了起飛指令,C919飛機起動、滑行、機頭昂起、衝上雲霄……機組每一個動作都是那麼漂亮,每一個步驟都是那麼精準。

中國製造的C919大型客機一飛衝天,首飛圓滿成功!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爭相報道C919;中國人民歡呼雀躍,泱泱中華終於有了自己國產的大飛機!這註定是載入我國史冊的光輝燦爛的一天,也是我飛行人生最激動、最難忘的一天。

鏈接:書展熱,讀書會不停歇

上海書展與這座城市的日常閱讀活動形成互相哺育的生態。從上海書展子單元國際文學周延伸的思南讀書會,多年來已成為滬上讀書會標杆。去年書展期間誕生的學習讀書會、陸家嘴讀書會在書展期間超常運營,甚至開出加場。

浦東圖書館舉行的學習讀書會上,太湖大學堂校長、教育學者郭姮妟帶來「觀自身,看世界——南懷瑾的教育觀」。「南懷瑾講述」系列叢書《南懷瑾談教育與人性》《南懷瑾談師道》《老莊中的名言智慧》等9本新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

讀書會現場來了很多年輕人,出版社工作人員表示,像「南懷瑾講述」這樣的叢書,具有豐富的國學內容,有一定閱讀門坎,青年讀者的熱情足見他們對人文修養提高的重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戴著大紅花告別蝸居生活,上海楊浦160舊改基地集中搬場
虹口新時代市民讀書會聯盟來了!他們的閱讀故事讓人動容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