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退而不休」的七旬兒科醫生:「當醫生是很幸福的事」

「退而不休」的七旬兒科醫生:「當醫生是很幸福的事」

新華社南寧8月18日電(記者黃凱瑩 梁舜)年過七旬的劉先知即將迎來他正式退休後的第一個「中國醫師節」。近日,在廣西婦幼保健院的新生兒科辦公室里,同事們為劉先知特意舉辦了一場簡單而溫馨的慶祝會,他十多年前救治過的患者和家屬也到場了。

人群中的劉先知精神矍鑠,消瘦而挺拔。「當醫生是很幸福的事!」這位從醫數十年仍「退而不休」的老專家感慨道。

「我出生第二天就出現了肺部感染,是劉爺爺救了我,爸媽都說他對待病人像親人一樣!」到場的陳俊亦說,他今年19歲了,去年考取了北京大學,多年來全家逢年過節都會問候、看望劉先知。陳俊亦是劉先知救治過的數以萬計新生兒中的一個,他們中很多家庭都一直跟「劉爺爺」保持聯繫,有道不完的感謝。

「廣西的第一個新生兒科、第一批走進產房的兒科醫生、第一個換血治療黃疸的醫療團隊、第一個圍產醫學會,都有我的參與。」兢兢業業數十年,劉先知說,收穫患者和家屬的感恩之心,是一種幸福。

廣西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創建於1981年,劉先知是創始人之一。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在他與團隊的努力下,科室在降低早產兒各種併發症、提高早產兒救治成功率及生存質量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新生兒科,患兒病情變化快,有時候一個病全科都要出動。」劉先知說,上世紀80年代單位宿舍還未安裝電話,一聽到門衛拍門說有搶救任務,無論多晚他都馬上出動。後來有了電話,只要夜半「一聲鈴響」,他同樣二話不說投入搶救。

早產兒出生周數小,體重輕,全身器官發育未臻成熟,容易出現各式併發症,後續照顧難度較高。迎接新生的喜悅混合著對病情的擔憂,「醫生要捨得花時間跟家屬耐心解釋病情、安撫情緒,還要做好科普工作。」劉先知說。

劉先知對患者同樣抱有感恩之心,「每一位醫生醫療技術的提升都離不開病人,每一位病人都為醫學進步做出了貢獻。」他清楚地記得自己畢業後的第一次行醫經歷:上世紀60年代,劉先知在廣西樂業縣下鄉勞動,生產隊里有個13歲的女孩患風濕性心臟病,他診斷後專程到距離很遠的縣城醫院拿葯,再趕回患者家中救治,最終穩定了病情,「他們的信任給了我力量,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當醫生的幸福感。」

正式退休後的劉先知仍堅持每周回到科室里查房,並指導年輕醫生。「年輕人要有夢想,立下報國志,有了強健的身體要多想著回饋社會。」劉先知在慶祝會上囑咐陳俊亦,這也是他對曾經救治過的小患者們的期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秦平:消費「購物車」拉動中國經濟駛入「新藍海」
王薔帶傷作戰無緣溫網16強 大滿貫第二周「零零後」高芙成焦點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