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北極雪中驚現大量塑料顆粒!地球現在還剩下幾塊凈土?

北極雪中驚現大量塑料顆粒!地球現在還剩下幾塊凈土?

最近的一些新聞讓人感覺塑料正在覆蓋整個地球。

一項發表在《科學進展》的研究指出,研究人員在北極的雪中發現了大量微小的塑料顆粒。

沒錯,你我印象中的那塊遠離喧鬧的極地凈土,其實早已被塑料入侵。同時這項研究表明,北極雪中的微塑料可能是通過空氣傳播到極地的。

這項實驗研究由來自德國與瑞士的科學家組隊進行,他們從北極的浮冰上收集積雪,同時還對比了歐洲部分城市地區、阿爾卑斯山脈的雪樣。

(粉色點是北極取樣滴點,來自弗拉姆海峽)

而據研究顯示,一塊來自弗拉姆海峽的積雪樣本中,污染濃度達到了每升大約14000個微塑料顆粒,同時一份歐洲積雪樣本中,每升含有超過15萬顆微塑料,另外發現的塑料顆粒大小在0.011到0.475毫米之間。

主要研究人員之一的Melanie Bergmann表示,儘管對比歐洲的樣本,北極受到的污染還算是較少的,但這個結果也出乎他們的預料。他們確實是想在北極找一些污染物,但沒想微塑料到會是這麼多。

微塑料是一種會污染環境的微小顆粒,任何長度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都可以稱為微塑料。

目前它可以分為大致兩種,一種是進入環境前就已經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一般來自清洗衣服後的廢水。

其次是一些大型塑料的碎片污染,包括我們熟知的飲料瓶、漁網、塑料袋等等。

其實海洋生物學家Melanie Bergmann早在2012年左右就開始注意北極的塑料污染,並發現其數量增長勢頭迅猛。

不過相比雪中塑料顆粒的數量,更令人擔心的是入侵途徑,北極人跡罕至,這些塑料到底都是從哪來的?

在之前的研究中,囤積在北極的大量垃圾多判斷為洋流以及人類船隻活動影響。不過這次研究認為,微塑料傳播極有可能擁有一種新途徑:空氣運輸。

這個過程雨點像是汽車尾氣、灰塵、花粉一樣在空中飄浮、傳播。

這些微塑料由於自身過輕,有幾率會從海面、陸地被吸入大氣層,然後雪在形成過程中可以從大氣中捕獲顆粒物,最後通過降水等方式落到地球最偏遠的角落。

這當然不是什麼浪漫的旅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微塑料可能會被吸入人體,但是科學家們還沒有確定這些微小的顆粒對人類或野生動物身體的具體影響。

同時研究人員也呼籲,在關注微塑料水污染的同時,也應該關注空氣污染帶來的危害。

畢竟北極可能是地球上最為原始的地區之一,如果連它都逃離不了微塑料的入侵,其他地區的污染情況可想而知。而北極雪中的塑料也已經讓不少網友感到恐慌與難過:

狂丸看完這個話題,呼吸都不由得一窒,鬼知道我現在正呼吸著些什麼....

其實關於塑料污染的危害我們從小就在聽,但這次顯然與你我記憶中的有些不同。

在我們的印象中,塑料污染多是大型的塑料物品漂浮於海中,然後給海洋生物造成虧困擾。

然而根據媒體VOX給出的數據示意圖,大塊塑料的數量遠沒法和微塑料相比。

讓人感覺更頭疼的是,微塑料污染似乎無孔不入,這些小顆粒可以跟隨著大自然的運轉,飄向各處。

例如另一個近期在北極的研究同樣發現了大量微塑料。

一隊科學家在加拿大附近的蘭開斯特海峽取出了18塊長達兩米的冰芯,這裡雖然是一片與世隔絕的水域,但微塑料的數量依然矚目:

同時美國科羅拉多州這幾天下起了「塑料雨」。

經過科學家調查發現,90% 的雨水樣品中都含有塑料,大部分是纖維形式的,而且有各種顏色,其中以藍色最為常見。

高山上也有微塑料的痕迹。今年4月,同樣人跡罕至的比利牛斯山脈偏遠地區也發現了塑料微粒。甚至相關研究小組認為這些微塑料是至少從100公里以外的地方飄過來的。

在海里,微塑料就更多了,甚至有研究表示可能會入侵食物鏈。去年二月,一項研究發現,在實驗過程中從大西洋西北部捕獲的中層魚類里,73%的魚胃裡存在微塑料。

(多年前曾報道過浮游生物會誤食微塑料)

今年6月左右,海洋生物學家Anela Choy在加利福尼亞海岸蒙特雷灣進行了一次調查發現,一些以過濾水中微小生物為食的生命會誤吞微塑料。

而在食物鏈中更大一些的海洋生物的胃裡,同樣會發現某種塑料存在,例如Anela Choy觀察了2000多條帆蜥魚,發現每三條帆蜥魚中就有一條中招。

研究人員Kyle Van Houtan對此略微傷感的表示,人們很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因為這片海「看起來」依舊很美

探險家Victor Vescovo在5月探索了馬里亞納海溝,這裡也是地球最深的地方,而在達到10928米時發現了來自地面的垃圾。

換言之,人類還沒有徹底了解的深海,早已經被塑料捷足先登,而從高到低,甚至再到極地,人類的垃圾似乎竄入到了地球各個縫隙。

至此另一個問題出現了,海洋中大量的微塑料可能會影響食物鏈,而人類也在食物鏈中...所以我們也會中招么?

引人遐想的是,目前已經有研究發現,部分人類糞便中存在塑料成份。

去年10月,在維也納舉行的歐洲胃腸病學會議上,有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關於人類糞便中含有微塑料成分的實驗結果。

這項測試來自8個國家,志願者會定時記錄飲食並上交糞便以供科研人員研究記錄,結果研究人員收到的所有糞便樣本中發現了塑料微粒成份,平均而言,研究人員在每10克糞便中檢測到20個微塑料顆粒。

當然,這次實驗樣本較少,不能完全肯定是受到飲食影響。

但看起來這就是像是一種輪迴,塑料從被人類製造開始,再到被使用,接著丟棄,再歷經千山萬水,從小魚的胃裡轉移到大魚的胃裡,最後又回到了人類身邊。

總之,在文明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人類總會提出一些奇妙的想法,但有些諷刺的是,曾經天才一般的發明讓我們享受著各種便利,但同時微塑料垃圾又像是我們自己研製的「病毒」,已經無聲的潛入到了地球的多個角落,甚至有著要反噬我們的意思。

希望最後不要真的像日本小說家新星一在《喂,出來》中描述的那樣,被人類丟入黑洞的垃圾,最終全都還給了人類。

(文中圖片素材均來源自網路,僅供學習交流使用)

來源:狂丸科學

編輯:左常睿

審核:朱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東航國際航班放油備降救人!哪些情況可放油?需環保批准嗎?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