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叫柴靜

她叫柴靜

來源:天涯論壇

在這個浮躁的隨波逐流的時代

仍然有真心付出信仰的人存在。

2012年12月15日,白岩松、崔永元、羅永浩、張立憲、陳曉卿、邱啟明、周雲蓬等人齊聚一堂,有媒體描述,這是史上最強大的文藝傳媒陣容。

能夠讓這些人聚到一起的,是位身材削瘦的文弱女子。而這一天,是她的新書發布。

後來,這場持續了149分鐘的演講會,或者說,大型脫口秀,成了無數理想主義者的狂歡現場。

沒有假大空的吹捧,沒有臨時作數的敷衍,每個字輕飄飄地從大家口中,落在地上,卻是一個個沉重的文化符號。

17天後,新書全面發行。

並以雷霆之勢橫掃各地大小圖書館,銷量迅速超過100萬冊,成為當年全國最暢銷書籍。

今天,這本書還躺在我的書櫃里,藍色的封皮上,作者笑意盈盈,與面前端板凳的小孩子端目而視。

這本書就是《看見》,作者她叫柴靜。

毫無疑問,《看見》的熱銷,讓這位早已家喻戶曉的主持人,抵達了事業與名氣的嶄新巔峰。

《看見》發布會現場,圖片截自搜狐視頻

然而,她不曾預料,所有為她狂熱的讀者們也不曾預料,這將是她的最後一舞。一場轟轟烈烈的「砍柴」運動,正在網上悄然展開。

同為記者的閭丘露薇率先發難,公然指責她在新書里過度包裝自己,違背新聞精神;

隨後,大眾將炮口對準了她的過往情史,罵她「小三」、「綠茶婊」,她的私生活被扯得稀爛。

甚至連她在新書發布會上,與眾位男嘉賓的合影,都被指責是現代版《太太的客廳》。

面對大眾不懷好意的眼神,她選擇用沉默代替抗議,用遠離宣布清潔。

2014年的春天,柴靜消息全無。

約半年後,重新露面的她,卻頂著出走的名義。

10月份,她的好友、也是此前與她搭檔主持《看見》的邱啟明,在微博上證實,柴靜已於2013年年底離職央視。

他的說法是:一個再優秀的大廚,突然讓你去端菜了,離職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何為「端菜」,今天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如今5年光陰過去,時代走到了全民娛樂的今天,我們看到,白岩松不得不對著鏡頭解釋「為什麼還不離開央視」,崔永元徹底淪為了網上的一半義士一半瘋子。

再也沒人記得,他們曾經圍書而坐暢談理想和理想主義。也不再有人記得,那個脖子上厚厚地繞著紅色圍巾的柴靜,她標誌性的笑臉後面濃郁而憂傷的愀然之愁。

柴靜出生山西,一座總是處於遺忘邊緣的城市。

山西人打小就沒見過什麼小溪青山,到處都是灰頭土臉,惡劣的環境使這裡矚目,也使這裡無人記起。

柴靜說,山西唯一的色彩,是黑灰滿天的公路上,暗紅色的運煤卡車,晝夜不停。「但凡有一點詩意,全從天上來。」

她骨子裡蕩漾著詩意,這讓尚小的她每次在注視著灰濛濛的天空時,未免悲從心生。她愛打扮,愛讀書,愛一切讓她顯得不那麼單調的事物。

1992年,15歲的柴靜之身出走千里之外的湖南,在長沙鐵道學院讀中專。

「當時走得很急,頭也不回,恨不得把過去全部拋掉。」

又過了3年,財會專業畢業的她,做出了一個大膽地決定—— 留在長沙做電台主持人。

消息傳到家裡,立刻引起了父母的反對,一個小姑娘家,怎麼可以離家那麼遠,還要當什麼主持人,不行!

但鐵了心的柴靜,理想的種子已經播下,她要做的,便是守候花開。

柴靜早期青澀照片

她的入行節目名叫《夜色溫柔》。

正如那時純真的她一般,聲音恬靜,溫柔如水,在四下無人的夜裡,溫暖著每個無心睡眠的少年少女。

——「今夜音樂響起的時候,『浮生已過千山路』。靜夜裡,聽得到有人從牆外走過。」

不消多久,她的這檔深夜電台節目就成了大學宿舍的必修課。那時聽眾心裡,她就是張小嫻、安妮寶貝、陳綺貞以及楊瀾的合體。

三年後,柴靜已經是湖南文藝台的綜藝部主管,一個令人艷羨的位子。

但此時22歲的她,再度跌破所有人的眼鏡。

她離開了這處盛著她目前為止所有名聲的地方,轉而去往北京廣播學院進修。

這個瘦弱不勝風吹的女子,誰知道到底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能量?

1998年,正在上學的柴靜被湖南衛視看中,成了《新青年》的臨時工。

那時候的湖南衛視,積貧積弱,因為成天播出豬飼料廣告,而被廣電稱為「飼料台」。

前一年,何炅首次亮相《快樂大本營》的舞台,在見到李湘的時候,手足無措。

倒是李湘大大方方,她安慰小老弟,「沒事,你跟著我,錯了有我呢」。一副大姐大的模樣。

而同一年,汪涵不過是湖南經視一個打雜的。

對了,他那時叫作汪建剛。

就因為這個名字,98年去湖南衛視報到時,被看門大爺誤會成旁邊建築工地的工人,還好心提醒他:「要記著帶安全帽啊,年輕人」。

和柴靜一起來到湖南衛視的,還有馬東。

那時他也不是如今《奇葩說》上,一不留神就開車的污胖子,他做了檔嚴肅的話題節目,叫《有話好說》。

和這幾位一樣,雖是初來乍到,但他們的野心並不比誰小。尤其柴靜,20剛出頭的她,誓把《新青年》做成一檔文化先鋒節目,為了讓自己看上去知性一點,她特地帶上發套,藏起了自己的長髮。

在湖南衛視的時間並不長久,但事實證明,這是一場雙贏。

《新青年》因為柴靜出眾的思考能力,和她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重新煥發出了昂揚的生機。

手握極大的自由度,柴靜在這片天地里,酣暢淋漓地展示著自己,並且越來越成熟。這為她日後進入央視提供了一個有力的踏板。

新世紀初,擔任央視評論部副主任的陳虻找到柴靜,說是要給白岩松找一個女搭檔。他沒有直說,而是邀請柴靜來央視年會「玩玩」。

初到評論部,正好趕上主持人們拍合影,《焦點訪談》的演播室里,前排坐著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等等。

她是新面孔,便自然站在了最後面。這時前排有人站起來,把她拉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他就是那時人見人愛的崔永元。

當晚的年會由白岩松主持,「以惡搞和折磨領導」為主題,好不熱鬧。結束時,她被告知「岩松要跟你談談」。

去了之後,發現一屋子男同志們,活像個面試現場。而整場下來,白岩松只問了她兩個問題:「你喜歡誰的音樂?」、「華人的呢?」

末尾,才對她意味深長地說了句:「這是條很長的路,你要做好長跑的準備。」柴靜心想:跑就跑唄。

啥都沒怕過的柴靜,真正開始跑了才發現,這不是微風暖陽的馬拉松,而是跋山涉水的越野跑。更重要的是,這裡沒人會手把手帶你,一切都得靠自己。

這讓初入新聞行業,並且幾乎沒經歷過什麼職業挫折的柴靜一下子蒙了。

慶幸的是,如果這是一方戰場,她有著和她一樣充滿情懷的戰友崔永元,誠誠懇懇盡職盡責的班長白岩松,以及戰鬥經驗豐富的總指揮陳虻。

先說崔永元。

那次合影時,小崔其實還不知道柴靜叫啥,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兩人都沒有其它工作之外的接觸和交流。

後來小崔就抑鬱了。柴靜說,這個始終熱鬧的男人,面色一下子垮了。

她去小崔家裡,兩人坐談數小時,小崔穿著舊時代的衣服,彷彿戲中人,說起病情來一臉雲淡風輕。一旁的柴靜卻聽得揪心。

那時兩人並不熟絡,但心底里她清楚,自己需要他,大家需要他。

十年後,她用「這個時代里唯一醒著的人」來形容崔永元,這個評價或高或低,其中詳況也就柴靜自己明白了。

至於白岩松,說起來是柴靜的搭檔,共同主持《時空連線》。

不過,對於當時毫無新聞經驗的柴靜來說,白岩松是少數幾個她能夠近距離去學習和效仿的對方。

而被柴靜戲謔「不習慣單獨和女生談話」的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幫助這個小姑娘融入進來。

一次,柴靜穿裙子到辦公室,被白岩松看到,便叫她回去換掉。很久之後她才想通,新聞界是個腥烈的戰場,白岩松是擔心她「柔弱」,而無法在這裡生存下去。

還有一次,節目錄製過程中,中間環節需要主持人的一段串講詞。但當時柴靜竭盡腦汁,卻怎麼寫都通不過,緊要關頭,白岩松找了過來,給她一張小紙片:「按這上邊的講」。

後來這些細碎的事情,都被記錄在了她的《看見》里,標題就叫「最最遙遠的路」。

陳虻,很多人並不知曉這個名字。他是《東方時空》、《新聞調查》、《實話實說》等央視金牌節目的幕後英雄。也是柴靜最為敬重的恩師。

剛到央視評論部時,陳虻把她交到辦公室,啪地把一盒煙拍在桌子上。

「我把它放醫學家面前,他肯定會寫尼古丁含量,吸煙的人肺癌發病率是不吸煙的人的多少倍...」

「我讓經濟學家寫三千字,他肯定會寫:煙草是國家稅收大戶,煙草走私對經濟的影響...」

「我讓搞美術設計的寫三千字,那哥們肯定會寫:色彩、標識的個性創意...」

接著,他把問題丟給了柴靜,問道:「這三千字給你,你怎麼寫?」柴靜一下子蒙了,不知如何回答。

陳虻緩緩熄掉手裡的煙,他說:你有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標系嗎?

不要輕易妄下結論;不要輕易急於站隊;不要輕易評價別人;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評價左右;不要隨便說什麼感同身受。「總結起來四個字,守腦如玉」。

就這樣,在陳虻這裡,柴靜學到了她新聞人生的第一堂課,和令她之後都受之不盡的那條認知——「要想當好主持人,首先你得是人」。

工作中的陳虻,左1

進入央視第一年,25歲的柴靜出版了她人生的首部書籍,取名《用我一輩子去忘記》。

那時候,她的文字間滿是文青的惆悵與柔情,筆觸細膩,情感綿長。書出版了,也意味著她的文青生涯結束了。

她走上了陳虻、白岩松、崔永元他們的道路,這場越野跑,很難,但她終究是捂著傷口、一瘸一拐地上路了。

她這樣解釋自己的信念:「19歲的我只能停留在一個我明白的階段,但現在,不僅我明白了,而且我要求解。」

2003年,柴靜決心從《時空連線》離開,徹底開啟自己的新聞人生。

臨走,白岩松給這位已經小有成績的小妹妹兩句話:今天送走你,是為了你明天更好的回來;你會是中國最棒的主持人之一,但現在還不是,需要去磨練。

10年後,在《看見》的新書發布會上,白岩松才把第二句的後半句拿掉。

因為這十年間,柴靜走南闖北,深入到每一個新聞現場上,從而真正理解了何為關心新聞中的人,也便理解了新聞本身的意義。

初到《新聞調查》,那時SARS正如幽靈一般,飄蕩在中國大地上,恐懼和驚慌籠罩著大眾的內心,人人自危。

從主持人轉戰出鏡記者的柴靜,這時,做出了讓所有人大為驚慌的決定:「深入一線,直面非典」。

有人說她瘋了,有人說她急功近利,有人說她無知。但柴靜知道,假如沒有對人的真正的關切,就不能成為記者;假如僅僅停留在對人的關切,而不是對問題的解決上,就不會成為一個好記者。

於是我們看到,在救護車呼嘯、白大褂白口罩覆蓋著的非典現場,一個身著白色防護服的瘦弱身影,她面色蒼白,但對著搖晃的鏡頭,她報道的言語始終鎮定。

算不清已經多少個日日夜夜,這期間,她去了醫院,上了救護車,來到病人家裡,七次與非典病人面對面。

她明白,這不僅是和病人們打交道,更是在和死神打交道。終於,所有的驚心動魄,凝結出了36分鐘的《北京「非典」狙擊戰》。

她說,我摸著血管,這就是最原始的東西,活著就是活著,在所有的災難中,這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

節目播出第二天,她在給母親通電話的時候,哭得泣不成聲。這次經歷,也讓她徹底理解了恩師口中,所謂新聞人的使命——

「如果你來做新聞,你關心什麼?我關心新聞當中的人。」

SARS風波後,柴靜這個名字人盡皆知,提起她來,一句話,「追求真相的記者」。只有柴靜知道,要擔當起這句話,需要多大的勇氣。

她承認:「記者這個職業很讓人不安,因為通往人心的那條道路很艱難。」但離弦之箭,又豈可回頭。

她用紀伯倫的一句話來激勵自己—— 真正的歌者,可以聽到人心底的沉默。

此後十年,她的身影出現在汶川地震的廢墟上、發生礦難的礦口處、征地拆遷的挖掘機旁,甚至是家庭暴力的客廳里。

所採訪的對象有楊永信、葯家鑫、盧安克等輿論最中心的人物。她坐在每個當事人的對面,不漏過每一個新聞真相。

這個過程中,她的記者身份也漸漸被大眾所模糊,轉而成為一名值得被信任的人。或者情緒出口,有當事人就給她私發消息:如果當初你僅僅只是一個記者的話,我不會告訴你這麼多的。

讓無名之輩有了名字,讓無聲之口有了聲音。

人性兩個字,潤物無聲地浸沁著她的內心,並在那裡聚成了一片巨大的湖。

04

2005年,這年被稱為中國博客元年,因為國內使用博客的人數出現了井噴式增長,大眾正式跨入了「想寫就寫」的博客時代。

這也是大眾心裡,首次有了「自媒體」這個概念。

人人都可以寫,自己的思想可以傳播到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人眼前,這是一場罕見的全民言論狂歡。

一年之後,國內眾多明星都開設了自己的博客,其中包括徐靜蕾、韓寒、高曉松等,粉絲人數一度突破千萬。

同年,央視全新推出《柴靜兩會觀察》,柴靜從社會報道轉移到了時政報道。2月27日這天,她也有了自己的博客陣地。

毫無疑問,博客的開設,使得柴靜與大眾的距離更近了一步。

她幾乎每天都更新博客,內容不盡相同,讀者的熱情也十分高亢,每篇博文閱讀數都在5位數以上。

更重要的是,在粉絲留言中,可以感受到來自全國讀者那洶湧的信任。有人就曾留言給她:「我愛生命,但我不願意活」,希望柴靜能夠提交一份安樂死的提案。

這就是事實。

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願意把自己的生死放在自己的身上,柴靜無不感慨地說:「這世界挺美好的,能讓我心碎」。

圖片截自柴靜新浪博客

當初她在慨嘆白岩松時,結尾處寫過:這是最最遙遠的路程,以他的資歷,他本可以選擇更容易的方向,但他沒有後退,也沒有轉彎,只是往前走去。

柴靜無不自信的以為,自己也可以這樣,只是往前走去。然而,她終究還是走不下去了。其中緣由,透過博客,可嗅出一二。

有了與大家分享日常的平台,毫無疑問,博客上的一點一滴,都在逐漸增強和固話她在大眾的形象。

但對於「明星人物」來說,這種零距離接觸,讓「神化」與「去神化」的輿論轉換,變得十分脆弱而敏感。

換句話說,今天你是全民女神,明天你就能成為被大家口誅筆伐的對象。而同一個事實,在全民捧的狀態中,它總是有利的;到了全民罵的時候,它便是齷齪的不堪的。

此前高曉松便是,因為貿然攻擊韓寒,他遭到了對方有利的反駁,於是大眾一擁而上,把這個胖子「趕」出了博客。

至於博客上的大紅人韓寒,後來也遭遇了轟轟烈烈的「倒寒」運動。被奉為「言論先鋒」的他,也在一夜之間,倒在了炒作、代筆、抄襲這三株大眾給他的「罪名」之下。

而翻開柴靜的博客,到了「《看見》日文版訪談」戛然而止。日期留在了2014年5月1日。

老人曾說:大火必伴隨著大衰。果不其然,《看見》銷量上去了,「柴徽因」的名聲卻下來了。

記者閭丘露薇率先拿《看見》說事,她義正言辭地指出:記者不應該是新聞中最耀眼的角色。

而號稱「男版金星」的央視著名主持人董路,則批評柴靜,認為她的採訪依靠以情緒為主的表演,「和于丹之間就差一本《論語》。」

董路:主持人、媒體評論員

接著,關於柴靜過度包裝自己的言論塵囂日上。

有網友就說:柴靜就是位雷鋒式的記者,雷鋒做好事不留名,全寫日記里;柴靜做採訪不留名,全都記在書里。

就像前文中提到的,大眾天性樂於造神,但同時,有機會能夠推倒「女神」時,他們的「效率」也不遑多讓。

很快,全網風評便出現了一種微妙的轉變。此前那些被大家喚作「人性」的細枝末節,如今都成了指責柴靜作秀最有力的證據。

不算完。

一些別有用心的網友,還把矛頭對準了柴靜的私生活,尤其拿她的過往情史開刀,而讓她背上了「小三」、「綠茶婊」的罵名。

如今重新回顧她引發的口水戰,你會看到,除了關於記者的本身定位有討論價值之外,其它的質疑聲多少都有情緒夾雜其中。

大家的激憤,早已超過了事件或人物本身,而變味成純粹的發泄。

對此柴靜當然知道,她給出的態度是:

遊離之外,不反擊不解釋,面無表情地注視著一切傳聞、爭議和風波:「(我小時候就想)當我長大的時候要保護好自己的私生活,如果你們想從我這兒得到什麼,希望你們能學到這點。」

發完最後一篇博客,柴靜「消失」了。

五個月之後,2014年10月13日,有媒體透露柴靜已經從央視離職。這是她首次傳出離開央視的消息。

在此之前,包括馬東、李詠、崔永元等,也都紛紛出走央視。因此,柴靜的去向,再次引發了大眾對於央視這波離職潮的關注。

4天後,此前她的搭檔、主持人邱啟明發微博,證實柴靜13年年底就已經離職。他在微博里寫道:

《看見》是柴靜之前在央視唯一主持的一檔節目,但做的好好地一檔節目,突然停播了。我覺得這就類似一個再優秀的大廚,讓你突然去端菜了,不讓你在真正的空間里去施展專長的時候,提出離職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邱啟明與柴靜

「端菜」到底指得什麼?這裡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

2013年11月8日,央視召開2013重磅節目推介會。其中講到一檔名為《嗨!2014》的節目,提及會由柴靜主持。

這是唯一一檔出現「柴靜」名字的節目,此時,《看見》已經停播,也就是說,柴靜要想在央視待下去,只能主持這檔節目,而再看看這檔節目的定位—— 民生娛樂為主的脫口秀節目。

正如邱啟明所說,在全民娛樂的時代,央視也開始被娛樂化包圍,而始終堅守嚴肅新聞陣地的柴靜,不免有些格格不入。後來我們也看到,《嗨!2014》的主持人成了鬧騰的庾澄慶和謝娜。

再回首當初寫給白岩松的話,她是要往前走,但往前,沒路。啥也沒有。

曾經她在《看見》的開頭寫到:我試著儘可能誠實地寫下這不斷犯錯、不斷推翻、不斷疑問、不斷重建的事實和因果,一個國家由人構成,一個人也由無數他人構成,你想如何報道一個國家,就要如何報道自己。

如今,泛文化蒸蒸日上的新時代,嚴肅新聞和新聞理想主義者,在八卦的口水之間,似乎已經不合時宜了。

她成了汪洋之中的一艘小船。聽著別人的嘻嘻哈哈,而獨守著自己對於真相的追求。

出走央視,也是柴靜之於初心的回歸。十三年央視生涯,她兢兢業業地維護著當初恩師交代給她的四個字:「守腦如玉」。

我想,當《東方時空》、《焦點訪談》等曾經改變觀眾收視習慣的節目,如今逐步無人問津;當央視迎來了周立波、謝娜、何炅等人時,柴靜、邱啟明、崔永元等人,絕對不是這份離職名單的最後一位。

當然了,這場離職不能用孰對孰錯來簡單的評判,我們無法說柴靜是對的,也不能批判時代就是錯的。

時代之潮浩浩湯湯,勢不可擋,勢必要吞沒掉一些東西,毀滅掉一些東西。其中是非,只能交付更後邊的人來給出評價。

欣慰的是,13年10月柴靜女兒誕生了。

她終於可以回到燈火闌珊的普通人生活當中,那裡,沒人可以消費她,沒人可以窺伺她,沒人可以追問她。她安靜地生活,內心裡,搖曳著一艘小舟,滑行過一隻飛鳥。

2015年的《穹頂之下》,對於柴靜來說,是一場新聞理想主義者的獻祭。

她奉上全部身家,把一位非專業人員,對於霧霾的全部感受和收穫,凝聚在了這部時長103分鐘的紀錄片中。

不過這次意外之外的露面,來得快去得也快。從引發全民關注到被下架,僅僅過了六天時間。

像一場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煙花表演,綻放時光彩落幕,結束後,只有滿地冰冷的灰燼,再無半點聲響。

再往後,柴靜終於是一點消息都沒有了。

前些日子回老家,晚上吃過飯,80多歲的爺爺跟我講:去把電視打開,《東方時空》要開始了。往客廳走的間隙,他口中念叨著:以前有個瘦瘦的柴靜,現在怎麼不拍電視啦?

爺爺像是在問我,又不像。但我清楚地知道,這個答案誰也給不了。

關於她的未來,無人知曉;而她的過往,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被大家所遺忘。

再也不會有人記得,曾經有個姑娘,敢一人當先採訪非典病人;

再也不會有人記得,曾經有記者能蹲下來,為採訪對象默默拭去眼淚;

再也不會有人記得,曾經有位母親,用最微弱的聲音發出最有力的吶喊:穹頂之下,我們都是當事人。

《看見》里有句話:在這個浮躁的隨波逐流的時代,仍然有真心付出信仰的人存在。

因為柴靜的存在,我對這句話深信不疑。但現在,我要去相信《看見》里的另一句話,也是因為柴靜:「別在生活中找你想要的,要去感受生活里發生的東西」。

我相信,此刻柴靜正在她最需要的生活里,感受著一直被她忽略卻也一直驕傲的燦烈的綻放的自己。

如果你問她:「幸福嗎?」

我想,她的回答依然會是多年前,她引用過的胡適的那句:「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後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註是一種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君談史 的精彩文章: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人有很多套房?
81歲的外國老人居然是設計天才,腦洞領先時代20年,作品一個比一個酷!

TAG:煮酒君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