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投降後,中國士兵打開日軍倉庫,看到倉庫景象,氣的破口痛罵

日本投降後,中國士兵打開日軍倉庫,看到倉庫景象,氣的破口痛罵

在抗日戰爭時期,很多愛國人士不得不離開妻兒,奔赴前線,抵禦那個被戰火燒的通紅的國家。經過14年的艱苦抗戰,成功趕走了侵略者,但我國也為此付出了3500萬人的流血犧牲,雖然戰爭早已結束,但在中國的土地下,仍然埋藏著日軍撤退留下的化學武器和炸彈,它的出現,時不時提醒著我們銘記歷史。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人在中國的種種暴行也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於是,以美國為首的羅斯福總統開始聯合英國人對日本發起了「石油禁運」,要知道,當時日本的石油供應八成都是美國進口的,資源匱乏的日本開始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

為了儘快讓美國解除石油禁運,日軍在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偷襲了美軍太平洋軍事基地珍珠港,次日,美國正式對日宣戰。日本人在美國沒有撈著好處,便開始積極打開亞洲戰場,還制定了「一號作戰」,企圖從中國開闢一條新戰線到菲律賓,掠奪菲律賓的石油資源。

為了方便把作戰物資送往前線,日軍在中國各地都建立了很多的倉庫,方便儲備,然而,日軍的理想很豐滿,但終究敵不過盟軍的強大火力的壓制。在美國兩顆原子彈的威懾下,日本於1945年八月宣布無條件投降,而日本在我國建立的軍事倉庫,也被我軍收繳。

但我軍進入倉庫後,看到倉庫裡面的景象,竟氣得破口大罵,這又是為何?原來,在倉庫的一角堆放了很多的日本罐頭,都知道,日本的牛肉罐頭在抗戰時期是出了名的美味,但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很多部隊被調入前線與美國作戰,日本資源匱乏,導致牛肉罐頭變成了酸菜罐頭,連日本人都吐槽是豬食。

但正是這樣的食物,日本人寧願吃下也要誓死抵抗。在倉庫的另一半就是戰爭中緊缺的物資煤,都知道東北盛產煤和各種礦產資源,日本人在1931年佔領東北後,便組織勞工大肆進行開採,一部分運回國內,一部分留在日軍建立的倉庫。

見到眼前景象,中國士兵看到後,氣的破口痛罵,心裡很難保持冷靜。但日軍的槍支彈藥並不是很多,在戰爭末期,日本人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可能也銷毀很多。其中,倉庫內最讓人氣憤的就是毒害國人多年的鴉片,日本人企圖用鴉片來殘害中國人。

都知道,鴉片在晚清時期十分泛濫,導致很多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很多人的身體也被吸成了皮包骨,而日軍為了控制中國人民,還用中國屢禁不止的鴉片,實在令人氣憤,最後在上級的指示下,全部進行了銷毀。而鴉片作為罪證,更是警示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那段歷史。

而現在的日本依然沒有反省戰爭,還在刻意的美化戰爭侵略,篡改教科書,反觀同樣是發動戰爭的德國,1970年,西德總理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的一跪,也讓德國人徹底反省到了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傷害,在德國國內,甚至不能公然談論納粹,嚴重的可以判刑,這一點值得日本深深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鄭和七下西洋的真實目的:並非地理大發現,也不只是尋找建文帝
郭沫若的一個決定,使林徽因夫婦痛心疾首,如今後悔已來不及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