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致敬中國醫師節∣「中國好醫生」講述:技術總有限,關愛是醫生開出的第一張良方

致敬中國醫師節∣「中國好醫生」講述:技術總有限,關愛是醫生開出的第一張良方

什麼樣的醫生,是一名好醫生?今天正值第二個「中國醫師節」,來自上海的三位「中國好醫生」,從各自領域與角度出發,分享了自己從醫路上的初心。

「一名好醫生,需要矢志不渝地將患者健康和幸福感放在首位。」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產科主任狄文教授說。

「一名好醫生,需有一顆『『醫者父母心』,不分貴賤親疏,從內心尊重和愛護病人。」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副院長周行濤教授說。

「一名好醫生,就是把病人每分錢都花在有用的地方。」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教授說。

記者了解到,今年 「中國醫師節」的主題是「弘揚崇高精神、聚力健康中國」。昨天,市衛健委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以分享初心、重溫誓言、組織大型義診及對口支援地區義診活動等方式,向醫師節獻禮。主題活動上,「上海好醫生好護士」志願服務隊正式成立,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黃紅、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向志願者代表授旗。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內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附屬中山醫院原院長楊秉輝,則與醫務工作者代表一起重溫醫學誓言。

給病人開的第一張處方,叫「關愛」

「醫術固然重要,但現實中仍有太多臨床問題無法依靠藥物和手術來徹底解決。」狄文教授娓娓道來,「對病人來說,醫生心中葆關愛,在任何時候都會是一劑良方。」

這位中國好醫生月度人物,是上海保障母嬰健康的「大將」。由他率領仁濟醫院婦產科團隊,通過30年努力,將處理疑難雜症、危重、複雜病人成為自己團隊的特色。團隊每年搶救上海市四分之一以上的危重孕產婦,搶救成功率近98%;打破了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不能懷孕的「魔咒」,治療成功率已超過90%,同時成為全世界診治妊娠合併SLE病例數最多的單中心之一。此外,狄文還率領團隊在上海率先建立婦科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中心,制定保留生育功能的惡性腫瘤治療方案,大幅提高腫瘤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質量。

醫者,仁心。在狄文眼中,這一切並不需要多麼轟轟烈烈,醫生的關愛本身就體現在小小的細節:行動不便的孕婦起床時上前攙扶一下,查房時像朋友一樣稱呼病人的名字,而非生冷的「XX床」,都會讓診療服務充滿暖意……

好醫生一定是充滿哲學思想和人文情懷的。狄文常對年輕人說,「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有家庭、有工作、有喜怒哀樂的病人,而不是孤立的器官或者疾病。當你拯救了一位病人時,於你來說,可能只是普通病例,於她和她的家庭來說,很可能關乎一生的幸福與希望,甚至關乎社會的和諧。」「並非所有人都能做出偉大的事情,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平凡的事。」狄文最後用特蕾莎修女的那句名言向所有的醫師們致敬。

渡人渡己的,是那顆「醫者父母心」

周行濤教授一篇美文「擺渡人的彼岸」,曾在微信朋友圈成為爆款。文中,他將醫生比作擺渡人,病人比作渡客,「一切都是在渡中。我因為做醫生,成為病人一段光陰小河的擺渡人,只渡他們很短很短,彼岸又很長很長。

」秉承一顆「醫者父母心」,是每位好醫生的初心所在。他深情說到,「父母心告誡我們,不允許在診療時被金錢和權勢左右,從內心尊重和愛護到每一位患者,不分貴賤親疏。不論他來自遙遠貧苦的農村,還是來自富貴騰達的都市。」

「擺渡人」曾渡過一家五口,至今難忘那段醫緣。作為全國近視激光頂級專家,周行濤曾診治一位角膜營養不良的老人。他利用手中激光這「無形的手術刀」,消融角膜上的渾濁,讓老人從0.05恢復到0.5以上,重見光明。周行濤回憶,那是複雜的疾病,手術後會複發,二十多年中為她做了四次手術,「屢敗屢戰」,直至她去世,為她守護了視覺光明。角膜營養不良,也是遺傳病。而今,老人的女兒七十多歲了,外孫四十多歲,這些年來,周行濤儘力讓他們復明,並創新性地用近視激光手術病人的「棄透鏡」,為他們補厚角膜。

這一家五人,雖素不相識,但作為醫生,周行濤用一顆「醫者父母心「,愛護和幫助了他們,盡了本分。現代醫療分工極其細緻入微,與病人面對面的醫生,我可能只有一個,背後支撐協作的醫生、護士、技術員、科研人員卻是一大群,「我所做的近視防治,需要高科技臨床轉化的手術治療,也需要創新實踐模式的改變,希望今後以一顆醫者初心,幫助更多病人擺渡到彼岸。」

找准病家的需求,是創新「源動力」

而作為中國好醫生的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教授提及,做一名好醫生,「就要把病人每一分錢都用到該用的地方。」

上世紀末,葛均波留學歸國,回到母校上海中山醫院。祖國勢如破竹的崛起,經費和政策上大力支持,在國內一大批心血管病醫生的努力下,中國的心血管介入治療事業飛速發展,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長,介入治療成為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臟病的重要常規治療手段。

更多病人得到了治療,但是治療費用也成為沉重的負擔。葛均波忘不了,「我們的病人有很多來自外地,他們一層一層地解開衣服,從最貼身的衣服內袋裡掏出一摞錢付費,裡面的每一張都帶著體溫。我們明白,必須把每一分錢都用到該用的地方。」

這樣的初衷,促使他率領團隊,全身心撲在找材料、搞藥物塗層技術。一次次試驗,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試驗,最終研發出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支架,並在臨床上普及使用,大大減少了支架血栓的發生率,還將價格從4萬「縮水」到1萬多元,每年為患者和國家省下十多億元醫療費用。

而今,葛均波團隊早已創造出一個個「第一」。「我國醫療技術水平,從跟跑、到並跑,今天,已經實現了部分重要領域的領跑。「他說,「實現這些成就,日益強大的祖國是後盾,百姓的實際需求則是最原始的驅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借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東風,一批AI新勢力登上創新加速營路演台
「榨菜哥」又出雷語:大陸經濟不景氣,只好喝五糧液消愁?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