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明代畫家仇英的人物畫品鑒

明代畫家仇英的人物畫品鑒

仇英(約1498-1552)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出身寒門,幼年失學,曾習漆工,通過自身努力成為中國美術史上少有的平民百姓出身的畫家,並與詩書滿腹的沈周、儒家風範的文徵明、風流倜儻的唐寅齊名,成為畫史上「明四家」之一。尤其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艷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四家」。

仇英的人物畫,筆力剛健,造型準確,顯示出高度的概括能力,對人物的刻畫極其自然。他的山水畫既保持工整精艷的古典傳統,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範,還有一種水墨畫,從李唐風格變化而來,有時作界畫樓閣,尤為細密,設色講究法度,要求嚴格,對宋代「青綠巧整」的院體畫法有所發展。

一、《梧竹書堂圖軸》,紙本設色,縱148.8cm,橫57.2cm,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該圖畫一房舍,書桌置於窗前,上放文具書籍,一文士半坐半卧於躺椅上,神態安詳。房屋四周修竹、梧桐搖曳生姿。坡石勾皴用拖泥帶水法,間以干筆皴擦,再以水墨淡淡暈染。畫面上綴以萱草花、叢菊,顯示出隱居的優雅情調。

二、《桃園仙境圖軸》,娟本設色,縱175cm,橫66.7cm,現藏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該畫繪滿幅雲山,山勢高聳,古藤盤繞,林木森密。三位高士臨流而坐,一人正在撫琴。一僮提籃侍立於旁,一僮捧卷渡橋,橋下溪水奔流。半山一人背囊繞欄而行,林木深隙中二人匆匆行轉山坳,人物神采生動。山間煙雲飄渺,樓宇層疊。上段松樹叢生,水閣中一人倚欄遠眺,一派世外仙境般秀麗的景緻。整幅畫為青綠設色,用筆工緻細膩,布局極具匠心,山石、樓閣、林木、溪水無不精麗端逸,筆觸細勁精緻,風格細秀。

三、《右軍書扇圖軸》,娟本設色,縱145cm,橫74cm,現收藏於雲南省博物館。

該圖是以王羲之為賣扇老嫗書扇的傳說為題材的作品。圖中人物刻畫細膩而生動,坡石用墨筆勾出輪廓,再以石綠和花青渲染,顯得山青水秀。高大的古松枝幹盤曲,蒼勁古雅。整幅畫色調淡雅清新,風格瀟洒,頗具文人畫的筆致墨韻。

四、《修竹仕女圖軸》,娟本設色,縱88.3cm,橫62.2cm,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本圖繪一仕女傍石伴竹,有瀟洒出塵之致。此圖畫法工麗,以鐵線描兼蘭葉描勾勒人物衣紋。畫竹筆法堅硬剛直,竹葉用雙勾法。畫坡石則以細緻的暈染,顯示出石質的冷凝堅滑。遠景空濛,中景隱露一石,起到了拉開空間距離的作用。

五、《觀泉圖卷》(局部),娟本設色,縱20.4cm,橫72.3cm,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該圖畫一人臨水觀泉,神情專註。右一石几,上置書籍,一僮抱琴而來,表現出「智者樂水」的意境。圖中山石皴筆流暢並富於變化,人物衣紋與水波的線條細緻而活波。此圖雖用石綠石青,但敷色清麗和諧。

六、《煮茶論畫圖卷》,娟本設色,縱60cm,橫105cm,現收藏於吉林省博物館。

該圖繪喬松巨樹、溪水潺潺、山石遠岫,近水坡地上有二老者展卷觀畫,從表情上看,他們已經進入畫中的理想境界。近處有二僮,一僮汲水,一僮烹茗。整幅畫用筆精巧,設色華麗,所繪人物線條飄逸流暢,是仇英現存佳作之一。

七、《倪瓚像卷》,紙本設色,縱31.5cm,橫47.9cm,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該畫繪元代著名畫家倪瓚坐像,神情安詳。仇英雖因時代關係無緣認識倪瓚,但在臨摹前代畫家所做的《倪瓚像》時,通過對倪瓚書畫詩文的追慕想像而成此理想化的形象,可見仇英人物畫的造詣。與前人的《倪瓚像》相比較,隨侍左右的一仆一婢的神情姿態更為生動,似乎隨時在回應主人的吩咐。此圖人物衣紋用線挺勁而簡練,造型嚴謹,設色淡雅。

八、《臨宋人畫冊》

仇英這冊臨古作品,極具藝術及文物價值,既保存了現已失傳的一些宋人畫的有圖、造型風貌,又可從中窺見仇英臨古的能力。

九、《人物故事圖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旌城蝸牛 的精彩文章:

最樸實、最自然的繪畫語言——讓人無法不感動的人物畫
妙筆生花——黃胄筆下的仕女圖欣賞

TAG:旌城蝸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