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曾國藩:笨,是一種人品曾國藩家訓

曾國藩:笨,是一種人品曾國藩家訓

文/張宇

《周易》里說:「大智若愚」。【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劉瑜也曾在書里說,笨是一種人品。

人生一世會經歷許多的困難、挫折,會有許多事情要我們去做、去完成,用怎樣的方法、怎樣的態度去做一件事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辦事的結果。當我們做人做事時,總想舍笨求巧,但「笨」辦法有時候最有效。

曾國藩也說道:「真正聰明的人都下笨功夫」。

當下許多人都喜歡投機取巧,做事恨不得一步登天,不屑於那些腳踏實地的「笨」辦法,但往往弄巧反拙。在外人眼裡所排斥的「笨」這個字卻貫穿了曾國藩的一生。

1

笨拙地做事,打仗打「笨」仗

曾國藩為打敗太平天國,鍛造了一直鐵血湘軍。但是湘軍的作戰原則可並非多麼「聰明」,甚至可以用「笨」來形容。

湘軍的作戰原則是「結硬寨、打呆仗」

湘軍的這一原則是曾國藩多次同太平天國交手後的經驗所得。曾國藩根據太平天國善於打運動戰的特點,總結出了「自固為本、以靜制動」。這也很形象的體現了曾國藩的性格。

那麼,曾國藩是如何使用他的這個「笨」戰法呢?

首先便是湘軍出名的「結硬寨」本事。湘軍在與太平天國打仗的時候,十分注重安營紮寨,每次在紮營的時候都會細緻入微,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經常是半天行軍,半天紮營。

尤其是在紮營後,湘軍會深築兩道溝渠,然後建起高牆進行防禦,確保自身營地的絕對安全。並且實行24小時三班輪流執勤站崗的原則,確保軍隊隨時應對突發的狀況。

湘軍花費如此巨大的精力去安營紮寨、站崗放哨,致使起每天行軍速度僅僅幾十里,慢如烏龜。

但是曾國藩正是憑藉這種看似極「笨」,慢如烏龜的做法,打贏了太平軍。原因在於曾國藩總結了以往清軍敗給太平軍的經驗教訓。【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以往清軍與太平軍作戰,往往是太平軍作戰靈活,誘敵深入,清軍冒進攻擊,最後慘遭太平軍圍殲。

曾國藩針對此種情況,用這種穩紮穩打的「笨」辦法,從不冒進,更不貪圖小利,太平軍的優勢便難以發揮,被迫從運動戰打成了消耗戰。

而曾國藩的軍隊則「以靜制動,反客為主」,總是採取防守反擊戰略,這樣太平軍反而成為了冒進的清軍,而曾國藩的湘軍反而成為了誘敵深入的太平軍。最終太平軍的生存空間被一點點蠶食,最終兵敗金陵。

曾國藩這種打仗的方式,看起來很愚笨,其實是「大智若愚」,很有高明之處。它非常符合《孫子兵法》中所說的:「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大意就是,你自己要先立於不敗之地,才能等著敵人露出破綻,給你取勝的機會。

2

笨,是一種人品,笨拙地做人

曾國藩打「笨」仗也是他性格的體現,更是他做人原則的體現。

曾國藩的做人原則就是做「笨」人,這裡的笨不是蠢笨,而是做人做事腳踏實地。

曾國藩的「笨」在早年求學之時便有體現。曾國藩幼時苦讀詩書,因為天賦平庸,多次考試都未能及第,單單考秀才就考了九年。

曾國藩天資平庸甚至是愚鈍是世人皆知的,他雖然沒有過人的天賦,但他讀書寫作均一絲不苟。

每次背書,雖然速度很慢,但是逐字逐句,包括故事文章背景,均要瞭然於胸、觸類旁通。久而久之,他的基礎知識愈發深厚牢固,為他今後的求學做事、交友識人奠定了基礎。而且也養成了他刻苦勤奮,腳踏實地,一絲不苟的習慣。

荀子《勸學篇》中曾語:「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做人做事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日積月累的鍛煉自己、提升自己、充實自己、升華自己,才能做事有成。

正所謂「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沒有我們對知識的日積月累,沒有我們做人的誠實可靠,沒有我們做事的腳踏實地,最終我們將一事無成。那些看似投機取巧,偏走捷徑的人,最終不過是「大愚若智、弄巧成拙」罷了。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道 的精彩文章:

孔子:好的人生,不能太用力論語心得第65集
佛說:心若安定,萬事從容早課第101期

TAG: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