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留美媽媽:說說給娃英語啟蒙這幾年,掉過的「隕石坑」……

留美媽媽:說說給娃英語啟蒙這幾年,掉過的「隕石坑」……

作者:COS

來源:慢成長

作為曾經留美的海歸媽媽,我對孩子的英語啟蒙一直都很重視,特別是對孩子早期的英文環境尤為看重。

從她出生起,我就努力給孩子營造英文氛圍,什麼英文兒歌、繪本故事、日常對話、英文學習app,就送孩子上托班也選擇了有全天外教跟班的幼兒園。按理說,孩子的英文應該還不錯,至少常見辭彙是可以說些的了吧。

可是這麼堅持了三年多,孩子居然有很長一段時間一句英文也不願說,抵觸到看見英文繪本就大喊「我聽不懂英語」或者「媽媽講中文」,真的是挫敗感滿滿啊。

好在最近經過我的不懈努力,艾米總算又對英語產生了興趣,願意跟讀,也能時不時地說出些句子來了。不能說是「苦盡甘來」,但好歹看見了點曙光不是。

我想我遇到的這些煩惱,很多重視英文啟蒙的媽媽們也曾遇到過。所以我總結了這三年多以來英文啟蒙的心得,有一直抱持的理念,有掉過的坑,也有如何從坑裡爬出來的經驗之談哈。

關於英語環境

我特別堅信,要讓孩子學好語言,給孩子提供相應的語言環境極其重要。

我的這種想法,和我的一些經歷密不可分:在有孩子之前,我曾與先生一起赴美國某大學學習,他作為聯合培養學生攻讀博士學位,我則作為家屬陪同,同時也學習學習語言什麼的。

在美國期間,我們結識了許多帶著孩子赴美的訪學家庭,很多小朋友在剛來時英文基礎為0,但幾個月後就能用英語自如對話了,一年訪學期滿回國時,有些孩子的英文水平甚至超過了他們的父母。

我這裡所說的英文水平的「超過」,指的不是單純的辭彙量或者是閱讀理解能力,而是英文的思維、聽說的能力,以及表達的自信。我們這一代基本都是「啞巴英語」,論實戰,真比不過這群零基礎就直接被爸媽丟進美國學校(每天七八個小時的全英文環境)的孩子們。

這種我親眼所見到的環境對語言學習的影響,確實比道聽途說的更讓人感到震撼。

(圖片來源於網路)

雖然語言環境不同,我在艾米剛出生開始,仍然儘力為她打造英文環境(童謠、繪本等等),甚至在一歲半之前,我與她之間的大部分對話都是用英文的。但一歲半之後,我的英文環境塑造計劃就開始受阻了,坑遇到了不少,篇幅所限,且說兩個「隕石坑」級別的哈。

艾米的英文啟蒙之路,真的是從剛出生就開始了

第一個「隕石坑」:母語與英語的地位爭奪戰

首先是母語的強勢地位開始建立,艾米在一歲半左右開始正式說一些連貫的話,在此之前,她所冒出了一系列辭彙,並不區分中文和英文。但在一歲半之後,隨著理解能力的提升,她對中文的需求量明顯增大了。

艾米一歲半之前,有不少英文繪本是她的心頭好

其實這也是能預料的到的情況,畢竟生活在國內,平時生活和家人溝通還是用中文為主。在家裡,只有我和她用英文溝通,我和其他家人、其他家人與她之間,都是中文,所以孩子的中文輸入依然是遠大於英文輸入的,孩子自然覺得說中文更容易

因此,在一歲半到兩歲多的這個階段,艾米更偏好看故事情節豐富的中文繪本,而對英文繪本開始抗拒。

另一方面,由於和孩子間的日常交流的語句也越來越複雜,雖說在國外呆過但英語依舊是半吊子的我也逐漸應付不了全英文的對話方式了。此消彼長,艾米原本會的很多英文辭彙和表達,隨著中文的進步,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在這個階段,英文兒歌、原版動畫和零星的日常對話依然有,但所佔的比例的確是太少了。回想起來,這是我在英文啟蒙上遇到的第一個大坑,雖說是避無可避,畢竟大環境的影響嘛,但要是能夠堅持每天固定的英文時間,應該會更好。

第二個「隕石坑」:外教的影響

孩子兩歲半左右,我送她入了托,是一家有外教全天跟班的蒙氏幼兒園,一方面是由於我回歸職場,另一方面的原因還是我對於0~3歲這個語言學習的關鍵期耿耿於懷,希望孩子在幼兒園裡能有穩定的英文輸入,抓住最後的黃金期,沒有痛苦地學好英文。

艾米與幼兒園外教們的互動

一開始,我覺得挺不錯,艾米還學會了幾首英文兒歌,唱給我聽。可時間一長,問題就顯現出來了:她依然抗拒讀英文繪本,甚至比之前更抗拒。她明確地表示「我聽不懂英文」、「媽媽你說中文」,遇到特別感興趣的英文繪本,也是要求我用中文講,連一句英文一句中文都不允許。

特別是三歲多開始,艾米對於英文,進行了「無差別攻擊」,即使是她能聽懂的辭彙和指令,也表示抗拒。可憐老母親我只好先順從其心意,再趁她不注意偶爾夾帶一些英文單詞,或者趁她心情好時,聽些英文兒歌之類磨磨耳朵。

後來我與她談話,她告訴了我原因,她說:「Helen老師說的就是英語,她說的我聽不懂」,於是她自己推出了結論:「英語我聽不懂。」

我兩眼一抹黑啊,此乃我遇上的第二個「隕石坑」,比第一個還大,沒想到我花了更多的錢送孩子去了有外教的班級,就換回來這麼個結果?

後來我終於想明白了原因,換位思考一下,要是把我直接扔到了德國、法國或者其他非英語國家,任他們對著我哇啦哇啦說上半天,我也會一臉茫然不知所措啊。

在孩子一兩歲時,我讀英文繪本通常不加以解釋,只要她願意聽,我就這麼讀。在那個時期,中文和英文對孩子而言都是一樣的,她慢慢理解吸收,並不反抗。可我忽略了,隨著孩子長大,她的理解能力越來越強,尤其是對中文的吸收程度遠高於英文,她能聽懂每一句中文句子,卻只能聽懂英文句子里的個別單詞,自然會產生落差。

這表示,我們的語言輸入要更清晰,要能夠讓她產生明確的概念,才算是有效的。外教老師哇啦哇啦一整天,和我哇啦哇啦讀完一本書,傳到孩子的耳朵里,基本沒啥用了。

出坑之路

其實,從我掉進第一個坑開始,我就在努力地「往坑外爬」,但沒想到摔進了第二個更深的坑,簡直是夠夠的。

我最開始往坑外爬的方法說簡單也簡單,就是努力維持最基本的英文輸入,變著花樣引起孩子興趣,比如英文繪本不願意看了,那就先順著孩子心意用中文講,趁其看得入神時夾帶幾個單詞;或者看原版動畫,利用一些英語學習app等等,輪著來總有些興趣。

針對於第二個坑,我也開始有意識地強化一些單一的辭彙,就像最初學中文那樣,特定詞語多遍重複,不再追求「多」,轉而追求「能理解」:比如艾米在吃棒棒糖時,我就不停地重複「lollipop,lollipop,lollipop……」,讓她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很長一段時間,我家的英文啟蒙就處於這樣的停滯期,沒有任何進步,但在我的努力之下,也沒算全丟下。我的心態倒是被這娃磨得越來越平和,畢竟活著最重要啊,說不定哪天就有轉機了呢。

結果轉機突然就出現了,這個暑假伊始,我有天逛街時無意間給艾米約了個英語試聽課,開始艾米依然很抗拒,我連哄帶鼓勵地帶她進了教室。其實我目前並沒有要給她報班地想法,只不過想看看英語課上老師都是怎麼教,也想看看艾米的英文水平究竟如何。

沒想到得是,艾米驚訝地發現,老師上課教的那些簡單辭彙她都會,說得比那些一起試聽的哥哥姐姐們還要好,得到了老師的表揚。這小人兒瞬間有了自信,終於不再抗拒說英語了。回來後,主動要求和我一起看英文繪本,也終於願意開口跟讀,也願意與我進行簡單的對話了。

至此,漫長的靜默期總算是渡過了,不過未來的英文啟蒙之路依舊很長,路上估計會遇上的坑也不會少,咱們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且行且努力吧哈哈哈。

總結一下

1、從結果看,持續穩定的英文輸入和英文環境營造很有有必要,最好能保證頻次和時長,為輸出做準備;

2、不同成長階段的孩子需求不同,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引導;

3、幫助孩子保持英文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很重要

4、保持咱們的信心更重要,堅持堅持再堅持,會有看見效果的那一天。

暑假過半,三歲四個月的小傢伙就從跟讀單詞過渡到可以跟讀簡單的句子了。之所以進步能這麼快,還是和一直以來的英文輸入有關聯的,只是這守得雲開見月明的過程著實有些長,所以我想寫出自己的這段心路歷程,與同樣糾結、迷茫於英文啟蒙的媽媽們共享,也共勉。

跟讀英文打卡,讀完一本貼一個對應貼紙,很有成就感

至於我這半吊子媽媽到底哪來的勇氣與孩子說英語,在美國的那一年學語言到底收穫了什麼,如何給孩子選擇合適的跟讀材料等等,限於文章篇幅,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童學館 的精彩文章:

告訴孩子,你再善良,這5種忙不要幫
我就是那個帶女兒玩遊戲的爸爸,我是這麼思考的……

TAG:果殼童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