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鼻塞、流涕、打噴嚏,反覆發作的鼻炎這樣被治癒了

鼻塞、流涕、打噴嚏,反覆發作的鼻炎這樣被治癒了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 編 導 讀

天氣變化時容易發作,花開了容易發作,遇到刺激性氣味時容易發作……什麼疾病這麼討厭呢?答曰鼻炎。鼻塞、鼻癢、流鼻涕、打噴嚏,一旦發作起來,做什麼都提不起勁來,真恨不得自己住在紙巾堆里。在治療上,陸小左教授擅長內外合治治療鼻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2017年,國務院同意將每年的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體現出黨和國家對一千餘萬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關懷和肯定。今天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悅讀中醫」全體小編在此向全中國的醫務人員獻上真摯的謝意和祝福!你們辛苦了!

陸小左教授認為,鼻炎雖病在鼻竅,但因在臟腑,治療時強調病證結合,綜合調理。用藥時辨病辨證結合,同時配用針灸、耳針調平,刮痧、刺絡拔罐等各種方法,形成多角度的綜合治療體系。

(一)中藥治療

1

用藥特點

2

分型論治

【肺經鬱熱,鼻竅不利】

癥狀:鼻塞呈間歇性,語聲重濁,涕不多,性黏稠或帶黃色,頭暈頭脹,咽干,咳嗽,痰少而黃稠,不易咳出,甚則出現張口呼吸,煩躁,影響睡眠等情況。舌紅,苔薄黃,脈數或弦數。

治法:疏風清熱通竅。

處方:蒼耳子散加減。

蒼耳子15g,辛夷15g(包煎),白芷15g,薄荷10g,藿香15g,白菊花10g,桑白皮10g,黃芩10g,黃連10g,梔子15g。

方義:蒼耳子、辛夷、藿香芳香通竅;白菊花、白芷、薄荷疏風;桑白皮、黃芩、黃連、梔子清肺泄熱,諸葯合用可起到疏風清熱之效。熱重、涕黃加銀花、蒲公英、大青葉;頭痛加川芎、蔓荊子、藁本;咳嗽痰多,加川貝、前胡、白前、杏仁;肺氣虛弱,乏力氣短,加党參、百合、茯苓、甘草。

【肺氣虛弱,風寒外襲】

癥狀:鼻塞呈交替性,或鼻塞時輕時重,鼻涕黏稀,遇寒時癥狀加重。檢查見鼻內黏膜腫脹色淡,且伴有咳嗽痰稀,氣短,面色白,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浮而無力。

治法:補肺益氣,散寒通竅。

處方:蒼耳子散合玉屏風散加減。

蒼耳子15g,鵝不食草15g,辛夷10g(包煎),薄荷10g,遠志15g,菖蒲10g,桔梗10g,荊芥穗15g,竹葉10g,甘草10g,黃芪3g,防風15g,白朮15g。

方義:黃芪、白朮、防風益氣固表止汗,善治肺氣虛弱;蒼耳子、鵝不食草、辛夷、薄荷、菖蒲、遠志芳香通竅;桔梗、荊芥穗疏風;竹葉、甘草可助玉屏風散益氣固表散風。諸葯合用,可起到補益肺氣,散邪通竅的作用。

【肺脾虛弱,濕濁不化】

癥狀:鼻塞聲重,鼻涕稠而量多,病程較長,全身癥狀可見納差便溏,胸脘悶脹,體倦乏力,舌質淡苔膩,脈緩弱。

治法:健脾滲濕,化濁通竅。

處方:參苓白朮散加味。

党參15g,山藥15g,蓮子肉10g,白朮10g,茯苓10g,薏苡仁10g,扁豆10g,炙甘草10g,砂仁10g,桔梗15g,菖蒲15g,蒼耳子15g,白芷15g,辛夷10g(包煎),遠志10g,細辛3g。

方義:党參、山藥、蓮子肉益氣健脾;白朮、茯苓、薏苡仁、扁豆滲濕健脾;炙甘草益氣和中;砂仁和胃醒脾,理氣寬胸;桔梗載葯上行,宣肺利氣;菖蒲、蒼耳子、辛夷芳香化濕通鼻竅。諸葯合用,既能滲濕健脾,又能祛風通竅,使諸症趨愈。

【脾虛肺燥】

癥狀:鼻腔黏膜萎縮較甚,鼻涕腥臭如漿如酪,或有黃綠色膿痂,頭重頭痛,食少腹脹,疲乏少氣,大便時溏,唇舌淡白,苔白,脈緩弱。

治法:補中益氣,養血潤燥。

處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党參15g,黃芪20g,白朮10g,茯苓10g,麥冬10g,生地10g,山藥15g,百合10g,甘草10g,紅棗5枚,粳米10g,蒼耳子15g,鵝不食草10g,白芷15g,辛夷10g(包煎),遠志10g,細辛3g。

方義:方中以党參、白朮、山藥、甘草益氣健脾;黃芪補中益氣昇陽;紅棗、粳米益營生津;茯苓健脾滲濕;生地、百合、麥冬養血潤燥。諸葯合用,肺氣得健,氣津得充,鼻竅得養,肺燥得潤。若鼻黏膜萎縮較甚,可加紅花、桃仁、丹參以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邪毒久留,氣滯血瘀】

癥狀:持續性鼻塞,鼻涕較多,黏黃或白,嗅覺遲鈍。檢查見鼻腔內黏膜腫脹,硬實,呈桑椹樣。全身癥狀可見言語不暢,咳嗽痰多,脈弦細或澀,舌質暗紅或有瘀點。

治法:調和氣血,行滯化瘀。

處方:當歸芍藥湯加味。

當歸15g,赤芍25g,白朮20g,茯苓10g,澤瀉10g,銀花30g,薄荷10g,黃芩15g,地龍10g,甘草10g,蒼耳子15g,白芷15g,辛夷10g(包煎),遠志10g,鵝不食草10g。

方義:方中當歸調肝養血;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白朮補脾滲濕,配茯苓、澤瀉滲濕泄濁;辛夷、薄荷疏風通竅;黃芩清肺利鼻;地龍利濕通絡;鵝不食草能抑菌,抗變態反應,可解毒、通鼻竅;甘草調和諸葯。全方有調和氣血,滲泄濁邪,行氣化瘀的作用。如頭痛頭昏者,可加白芷、藁本、白蒺藜、蔓荊子等,以清利頭目而止痛。咳嗽痰多者,可加桔梗、瓜蔞仁、冬瓜仁、杏仁等,以宣肺止咳,清肺化痰。

(二)針灸

1

體針

選取扶正安神通任針法加減。基本取穴:百會、四神聰、風池、膻中、中脘、氣海(或關元)、足三里、三陰交、太沖、曲池、外關、合谷,加迎香、鼻根、鼻通。

2

耳針

耳針調平基本取穴:神門、肝、脾、腎、內分泌,加內鼻、外鼻、肺、腎上腺、風溪、耳尖。

(三)刮痧刺絡拔罐

刮痧刺絡拔罐可有調理臟腑、增強機體免疫力之功效,並有助於病邪的祛除,促使病情向愈。刮痧主要刮拭背部膀胱經、督脈以及背部兩脅肋、肩胛,手法實瀉虛補。刺絡拔罐選取肺俞、心俞、脾俞、大椎、膈俞等穴位,也可選取痧點聚集的部位。

驗案舉例

李某,男,24歲,河北人,學生。2010年3月28日初診。

主訴:鼻流濁涕8年,加重7年。

現病史:患者述8年前因不注意鼻子衛生而出現鼻塞,偶爾鼻流濁涕,量多,未引起足夠重視。近5年來逐漸發展為常年鼻塞流濁涕,質稠厚,量多,色白,遇感冒涕黃。頭昏腦漲,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周身乏力,咽干,納呆,食後易腹脹,大便不暢,小便可,睡眠可。曾於當地醫院就診,靜脈輸液抗生素,服用多種藥物、民間偏方後,癥狀未見好轉。

查體:脈滑數,舌紅,苔白膩,舌形胖大,邊有齒痕。

診斷:鼻炎,鼻竇炎。

辨證:肺脾虛弱,濕濁不化。

處方:

(1)中藥治療:治以健脾滲濕,化濁通竅。蒼耳子15g,辛夷10g(包煎),牛蒡子30g,杭芍25g,藿香10g,馬勃10g,黃芪30g,防風15g,白朮15g,薄荷15g,桔梗10g,荊芥穗15g,生甘草10g,金銀花30g,茯苓10g,扁豆10g,連翹30g,薏苡仁20g。7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

(2)針灸1療程。取穴迎香、膻中、中脘、合谷、風池、關元、氣海。

(3)耳針調平。

囑其忌食辛辣、油膩食物,以免助濕生熱。

二診(2010年4月4日):患者述鼻塞流涕癥狀減輕,仍納呆,大便不暢,無其他不適。脈滑數,舌紅,苔白膩,舌形胖大,邊有齒痕。處方:初診方去馬勃,加枳殼15g,香附15g,党參20g,焦三仙30g,酒大黃10g。5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刮痧。其餘維持原治療方案。

三診(2010年4月10日):患者述服上藥後大便通暢,日1次,飲食情況見好。但近日由於天氣變涼,鼻塞流濁涕偶有反覆,無特殊不適。脈滑數,舌紅,苔白,邊有齒痕。處方:二診方去大黃,加白芷15g、細辛3g。5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其餘維持二診治療方案。

四診(2010年4月16日):患者述諸症皆好轉,無特殊不適。脈滑,舌紅,苔白,邊有齒痕。處方:改上方為丸劑,繼續服用2個月。囑患者注意勞逸結合,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情志不可過激。

半年後患者介紹親戚前來就診,告之一直按原方服用丸劑,基本痊癒。為進一步鞏固療效,現仍服丸藥。

按:本例患者鼻流濁涕日久,量多,色白,平素周身乏力,口乾,納呆,食後易腹脹,大便不暢,脈滑數,舌紅,苔白膩,舌形胖大,辨證為肺脾虛弱,濕濁不化。以參苓白朮散加減治之。因患者大便不暢,故在參苓白朮散的原方基礎上去掉止瀉的蓮子肉、山藥,加上牛蒡子來通利大便。又因本案例鼻流濁涕日久導致肺氣虛弱,故以玉屏風散益氣固肺,加上蒼耳子、辛夷(包煎)、藿香芳香通竅,治療鼻流濁涕。二診時,患者仍大便不暢,處方中去馬勃,加入消食和胃的焦三仙,寬胸理氣而助大便下行的枳殼、香附,同時不忘加上提高人體正氣的党參。三診時,大便癥狀正常,但因天氣變化,又出現鼻竅癥狀,這時加入白芷、細辛來宣通鼻竅,改善局部癥狀效佳。

陸小左教授根據「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理論,採用局部選穴、遠端選穴和辨證選穴相結合的原則,以任脈和陽明經為主要選穴經絡。迎香為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的交會穴,針刺迎香既可以宣通肺氣,通利鼻竅,又能促進氣血循行,加強祛邪之力;任脈為「陰脈之海」,取膻中、中脘以增強祛邪之力;合谷乃手陽明大腸經原穴,肺與大腸相表裡,因此取之以疏風解表,宣肺通竅;風池為祛風要穴;針關元、氣海以資全身之氣,同時配以耳針、刮痧等治療之法全面治療。

看完了這些,是不是覺得內外合治是一個不錯的思路?

想了解更多嗎?形神兼治,針葯並施,陸小左教授的臨床經驗集萃盡在這本書——

《 形神兼治 針葯並施——陸小左學術經驗集萃 》

(點擊封面,立即購買本書)

陸小左教授從事中醫藥臨床及教學科研工作多年,治病療痾,教書育人,勤耕不輟,在中醫藥繼承與創新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熟練運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刮痧、走罐、割治等多種中醫藥傳統技能,堅持「形神兼治,針葯並施」的治療原則。他倡導的「辨病辨證中醫藥多維立體療法」在心腦血管病、失眠、頸肩腰腿病、月經病以及牛皮癬等皮膚病方面療效顯著。為繁榮中醫藥學術思想,促進中醫藥的發展,現將陸小左教授的臨床、教學及科研經驗進行系統梳理提煉,望對同行、後學者有所裨益和啟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高血壓飲食寶典:請轉給你身邊需要的人
只要見到這兩個表現,就用膈下逐瘀湯!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