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65年前的8月16日 新中國第一台航空發動機誕生

65年前的8月16日 新中國第一台航空發動機誕生

當看到銀鷹翱翔蔚藍天空時,你是否知道新中國第一台航空發動機是如何誕生的?

65年前的8月16日,我國第一台航空發動機在中國航發南方(原國營三三一廠)試製成功,一段新的歷史由此開始!

/毛主席的嘉勉信/

試製成功裝機首飛後,三三一廠的大門前貼出一張大紅喜報。「是毛主席寫給我們的嘉勉信!」「毛主席寫信祝賀我們試製成功!」

在工廠職工萬眾一心的努力下,第一台航空發動機從批准設計任務書到試製成功,僅用了七個月零三天。

連克難關

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赴朝參戰。同年,從膠東、渤海、蘇北等地彙集到徐州第三兵工廠的兩千來名員工,登上駛往湖南株洲的列車,三三一廠的建設由此拉開帷幕。

「工廠就是戰場,機床就是槍炮。」

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聯合發《關於建設航空工業的決定》,成立了軍委領導下的以聶榮臻、李富春為正副主任的航空工業管理委員會。同時決定,五年內撥出相當於50—60億斤小米的資金,試製兩種飛機的航空發動機。

試製航空發動機的任務,交給了剛剛成立的三三一廠。

/M11發動機/

其中,M11航空發動機由幾百種、上千個零部件組成。5個月的時間裡,幾千張施工卡要編製,數不清的工具、夾具、刀具、量具要製造,廠房要建設……對於剛剛建立的三三一廠來說,難度可想而知。

接下任務後,三三一廠迎難而上,立即設立了設計、工藝、冶金、檢驗四大總師系統,抽調技術骨幹開展試製。在「平行作業,分步實施,關鍵環節集中圍殲」的攻關策略中,一場啃「硬骨頭」的戰鬥打響了!

/廠房裡工人們生產忙碌的場景/

從3月24日完成土建工程,到4月10日安裝結束,只用了短短17天,新建成的工具車間就投入了生產。

工具車間在製造汽缸頭鋼模時,既無光學曲線磨床,又無線切割機床,工人們就用銼刀銼,用油石磨,製成數十塊型板和樣板,完成了鋼模製造任務。

工人、幹部、技術人員通力合作,在專家指導下,先後突破了多個關鍵工序,試製成功發動機上第一個組件——汽缸組合。初戰告捷,大大鼓舞了全廠職工。

眾志成城

夏日酷暑,廠房裡的職工們個個汗流浹背,尤其是電鍍熱處理廠房,更是炎熱如蒸。

在一座由澡堂改建的電鍍廠房內,僅憑一本《電鍍法》,電鍍熱處理班組開始了試驗。鍍槽尚未設計好,他們就把痰盂放在大缸中用開水加溫,經過無數次試驗,硬是為第一個零件鍍上了銅。

/車間里的「諸葛亮會」/

下班後,車間開起了「諸葛亮會」,大夥你一言我一句爭著發言。「熱處理能不能借鑒炸油條的原理?」大家把兩邊的夾板鑽出大孔,使空氣流通,果然成功鍍上了鉻。

有一次,戶外的焦炭爐遭到暴雨侵襲,工人們支起帳篷,不顧身上淋得透濕,也要保證焦炭爐火焰旺盛,槽里水汽沸騰。憑著「土辦法」和韌勁,一道道難關被逾越了……

1954年7月26日,發動機的最後一批零部件加工完畢,裝配工人奮戰三晝夜後,成功完成了總裝任務。

「開車!」

指揮人員一聲命令,試車工推動操縱桿,發動機啟動了。轉速越來越快,到達規定轉速,一切正常。試車工伸出大拇指,掩蓋不住的喜悅從臉上蕩漾開來。

銀鷹的「心臟」在新中國軍工戰士手中搏動了!

8月16日5時39分,發動機200小時長期運行試車考核結束。在審查了有關資料、現場察看了發動機運轉情況並對發動機進行分解檢查後,鑒定委員會簽署了鑒定意見:

「三三一廠所制五零號機,性能符合蘇聯技術要求,可保證第一次入廠定期工作之前的使用壽命為200小時,批准進行批生產。」

當職工們得知自己親手製造的航空發動機通過了國家鑒定後,激動地相互擁抱,欣喜伴著淚水,久久不願散去。

直上雲霄

從那時開始,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進入新階段,渦噴、渦槳、渦軸、渦扇等系列發動機先後在中國航空發動機研製者手中開花——

1958年5月,中國航發黎明(原國營四一廠)自行設計的第一台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噴發-1A試製成功,兩個月後試飛成功。

1962年,三三一廠奮發圖強、自力更生,在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間內試製成功活塞6發動機;

1968年12月,經過8年艱苦卓絕的奮鬥,中國航發東安(原國營東安機械廠)研製成功第一台渦槳5發動機首台樣機,渦槳5系列為國產中型客機持續提供動力。

……

乘著新時代的東風,未來,一批批裝著「中國心」的新型銀鷹,將飛上藍天,翱翔在祖國的天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美國海軍陸戰隊MV-22B傾轉旋翼機日常訓練
航空工業哈飛10對黨組織「牽手成功」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