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醫療資源每年浪費一兩萬億,背後是一道最難解的分子式

醫療資源每年浪費一兩萬億,背後是一道最難解的分子式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八點健聞,撰稿|譚卓曌、毛曉瓊

「醫療資源浪費嚴重。全世界醫療資源浪費在20%~40%之間,我國一年的醫療費用為五六萬億,20%的浪費就是一萬多億,40%就是兩萬多億,非常的嚇人。」

8月17日在上海舉行的2019價值醫療高峰論壇上,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舉出了這樣一個「嚇人」的數據。

世界銀行集團健康營養與人口全球實踐發展局衛生專家劉銳,在當天的論壇演講中給出了美國的數據——「美國每年花費在不需要的醫療服務上的資金,一度達到7500億美元,占衛生總費用的30%」。

一方面是嚴重浪費,另一方面是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療,「獲得感」普遍低下。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怎麼解決?

與會的專家提出的解決之道是——價值醫療。

那麼,什麼是價值醫療?

價值醫療可以簡化為一個分子式:分子是醫療的療效和患者的健康產出;分母是為此支付的總量成本。數值越大,則價值越大。為增加價值,一是著眼於提高產出,一是著手降低成本。

前者涉及供給端改革,務求實現更有效的醫療服務、更大的患者滿意度,更高的健康水平;後者則涉及支付端改革,以期降低醫保基金與患者的負擔。

價值醫療的理念源自美國,在中國倡導不過數年,期間適逢「三醫聯動」的新一輪醫改涉入「深水區」。短短數年間,中國醫療衛生界的各方人士幾乎同時認識到,上述看似最簡單不過的價值分子式,實則是一道最難解的算式。

蓋因價值的分子幾乎沒有理論上限,而分母則有當代社會整體成本的硬性約束。且分子與分母處於持續的動態演進之中,單一向度地調節分子或分母,皆會導致過猶不及的負面效應。

價值算式是一道考量微妙平衡的算式,難解,但必須解。2019價值醫療高峰論壇,是健聞團隊舉辦的第三屆同主題論壇。圍繞「價值醫療」這個老話題,與會專家的探討激勵且富有建設性。這道算式或許並無終極答案,但探討與實踐本身正在邁向解決之道。

政策正逐步往價值醫療方向邁進

價值醫療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克·波特提出,並由奧巴馬政府推行。其背景,正是基於美國醫療資源的投入產出比低下,在發達國家陣營中處於墊底的位置。

中國政府於2016年正式倡議「價值醫療」的醫改戰略。當年,財政部、國家衛計委、人社部等三個中央部委,與世界銀行、世衛組織聯合發布《深化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政策總論,首次提出「建設基於價值的優質服務提供體系」,報告中同時指出 「價值醫療」將成為全球醫療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

價值醫療的通常定義,是指通過改革醫療服務提供體系,同時實現三個目標:更好的醫療服務、更高的健康水平,以及更加可負擔的醫療成本。

在醫改實踐中,價值醫療旨在建立醫療服務和健康結果之間的有效聯繫,從而實現從服務量和盈利為目標,向以患者健康結果為目標的轉換。

從2016年至今,價值醫療在中國醫療界被屢屢提及,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關鍵詞」。2019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指導意見》。

在國家衛健委中國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姚宏文看來,這是在國政策層面對價值醫療的進一步重申。「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從注重治已病向治未病轉變,從依靠衛生健康系統向社會整體聯動轉變,國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體現出價值醫療的核心理念」。姚宏文在8月17日的2019價值醫療高峰論壇開場致辭中表示。

出席當天論壇的上海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表示:「無論是『4 7帶量採購』、提升縣域醫共體服務能力,還是精準醫療的推進和普及,醫改到現在,可以看到我們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都逐步地在往價值醫療方向邁進。對於服務提供方來講,就是要去除那些不合理的、不合規的、無效的醫療服務」。

什麼是不合理、不合規和無效的醫療服務?

當天的論壇上,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上午的演講結束後,嘉賓進行了短暫休息。深圳市衛健委體制改革與衛生健康處處長李創卻例外。他受邀參加當天下午的圓桌討論,但在聽完上午會議之後,對於價值醫療的實現路徑,有了更深的體會。於是在中午,他馬不停蹄地臨時準備了一個「不在議程之內」的演講。

「公立醫院運行效率看起來是最高的,一個醫生看一百多個病人,幾乎是三分鐘看一個病人。但很多人得了一次病,跑了五家醫院,也不一定看好。這樣一個服務體系有效率嗎?」在演講開始,李創就拋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

金春林同樣提出這個問題,「一個農村的患者生了腫瘤,從縣醫院看到省醫院,從省醫院看到上海的大醫院。在上海這個醫院看了,還要到另外一個醫院看,看了內科還要看外科,看了外科還要看腫瘤科、放射科、營養科」,一系列流程走下來,患者體驗非常差,醫療資源也浪費了。

李創提出的另一個浪費,來源於醫保支付的導向,「現在的醫保是看了病才給錢,不看病不給錢,這樣造成過度醫療,全中國的老百姓都要去找一個醫院的熟人拿葯,每三個月換一批,這樣的浪費是很大的」。

國家衛健委衛生髮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毓輝也有相類似的看法,他認為目前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是大部分的錢用在藥品上。「1990年時,衛生費用裡面接近一半是藥品費用;後經多年改革,至2017年藥品費用支出仍佔到34%。而歐洲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是20%,日本和韓國大概都在21%左右,葯佔比高絕對是低效率的顯現」。

「另一方面是預防不到位」,張毓輝說,醫改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患病率、發病率不斷上升也是事實,如果預防不做好,醫療費用就會不斷地上漲。

「騰籠換鳥」,該換進「什麼鳥」?

與會專家的共識是,價值醫療的第一步,就是做減法,將無效的、失效的、低效的一一革除,將更優質的、性價比更高的變為普通人可及的、「應得」的。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剩下的自然是「有價值」的。

金春林認為:「實際上價值醫療的實踐已在廣泛展開,尤其是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藥品零差率、高值腫瘤葯進醫保、藥品帶量採購,以及今年8月初出台的有關醫療耗材的治理方案,都是價值醫療活生生的例子」。

在當天的論壇上,「騰籠換鳥」這個詞被反覆提及。

所謂「騰籠換鳥」,核心就是改善用藥結構,為公立醫院改革騰出空間。比如用治療葯替換輔助葯,用創新葯替換專利到期葯,用醫療服務替換藥品等。

「把治療藥物換進去,把輔助性用藥、營養性用藥、中醫注射葯換出來,老百姓的獲得感提高,這也是講價值。」金春林說,「除了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以外,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醫改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在有限衛生資源的情況下發揮最大效應,這是永恆的目標」。

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俞衛認為,對於哪些葯是沒多少用處的,很容易達成共識。「那麼,籠子空了,該換進什麼鳥?」

「一些臨床效果好的創新葯進醫保,會節省未來的醫保開支。」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醫保處處長冷家驊舉了一個例子:某些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非常貴,「但這樣的葯療效限制,肝炎患者治一個少一個,患者治好了,最後葯就沒用了,這也是一種價值。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可以用短期治療的高費用,換取長期的零費用、低費用。」

百時美施貴寶中國高級副總裁、市場准入總裁傅旭東認為,一個藥品的價值包含多個層面:首先是臨床價值,例如免疫類藥物令患者在傳統化療之外多了一條治療路徑;

其次是患者價值,創新葯為患者帶來來長期生存的希望和更高的生命質量;

再次是社會價值,如腫瘤免疫葯服用頻次較低,減少了患者的住時長,大大減少了陪護成本;

最後是經濟價值,創新葯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應,從而減少了後續治療費用。「綜合來看,這就是以患者為中心的價值」。

上海冬雷腦科醫院創始人宋冬雷,在論壇上提出了另一種意義上的「騰籠換鳥」——「作為醫生,我們也希望把藥費降下來,把耗材的費用降下來。但同時,醫生們也希望把診療服務費用提上來,讓醫生更專註於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創新支付模式,從按項目付費到按效果付費

金春林認為,實施價值醫療以後,激勵機制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我們現在的激勵,多提供服務就有多收入,而不是把健康結果做好多收入,這個激勵機制不對,很容易造成浪費」。

他提出建立正向的激勵機制——醫生以比較低廉的費用治好病之後,應該得到更大的激勵,而不是收入更少。

冷家驊以腫瘤治療為例表示,目前醫療衛生投入在不斷提高,但腫瘤發病率並未下降。這是因為,腫瘤的預防和早期篩查工作長期不到位,致使腫瘤患者往往在中晚期才被發現,導致醫療費用的極大耗費。

他所在的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近年來響應政府號召,派遣醫生下探社區作義診,以期將腫瘤防治的陣線向前推移。「我們可以去義診,但義診只能是發揚精神,不拿錢,沒有激勵。如果政府能出台創新的激勵政策,將區域人群的腫瘤患病率與醫療機構的激勵掛鉤,那我們的醫護人員一定有更大的動力進入社區,去做腫瘤病防治的宣傳員。」

俞衛走訪了一些鄉村,調研結果令人觸目驚心——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當前,糖尿病在全國的知曉率僅在30%左右。而在很多鄉村地區,知曉率只有10%。

「把基層的知曉率、管理率做好。比如直腸癌,簡單地做一個篩查,就可以極大地降低未來發病率。這種預防措施,對於整個醫療資源的價值提升是有很大幫助的。」

這一觀點與張毓輝不謀而合。在他看來,必須改變重治療、輕預防、高成本的傳統醫療模式,建立預防為主和防治結合的激勵機制與制度保障。「要從以治病為中心到以患者健康為中心」,張毓輝說。

論壇上,美敦力大中華區的與會代表Noah Friedman,用一段流利的中文分享了一個基於效果的創新支付方式,「我們有一種可持續性檢測糖尿病的儀器,每隔兩個月,患者會回來檢測一次,看看各項指標有沒有提高。如果沒有提高,我們可以返還患者一部分費用。」

這是今年3月美敦力在廈門啟動的一個按效果付費的門診動態調糖項目。美敦力聯合醫院、第三方保險機構,基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進行支付。該項目藉助「回顧式動態血糖監測技術」,連續記錄糖尿病患者的全天血糖信息,為醫生評估療效、優化治療方案提供動態數據支持。如果血糖控制未達到預先設定的目標,針對美敦力回顧式動態血糖監測設備費用中的個人自費部分,患者可藉由保險支付方的退款獲得補償。

Noah認為,類似的創新療法一方面可以提高療效,一方面可以提升經濟價值,這正是價值醫療的實踐模式。

以患者為中心,提高優質醫療服務可及性

價值醫療的另一種定義,是指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什麼是「以患者為中心」?

綠葉新虹橋醫院項目實施副總裁楊玲在論壇上表示,以患者為中心,就是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全流程的醫療服務。從病人預約挂號到診斷,從多科室聯合診療到治癒出院,從患者教育到愈後的追蹤與隨診,醫院、患者與社區共同打造一個整體的健康管理方案。

楊玲認為,價值醫療的一個體現方式,就是實現「病人不動醫生動」。

「我們想像一下,如果一個病人有點心痛來到醫院,傳統的模式是,先去急診,急診讓你去看心臟內科;心臟內科看完了,再讓你再去看心臟外科。病人是一個樓一個樓地轉。」而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是怎麼打造呢?「心內、心外、影像都在一個大樓,只要病人來了這個中心,所有的服務都能在這個大樓里實現。」

另一個例子也相當有效。費森尤思醫藥用品上海有限公司醫療服務部總經理江波說,「我們新出了一款透析機器,把護士操作機器的時間降低了一半,目的就是希望護士將更多的時間用在病人身上,而不是去操作那個機器。」看上去是件小事,但也是一種價值導向。

以患者為中心,不僅體現在診療環節,也體現在患者滿意度上。「過去,我們找個好醫生給治好病就行了。但現在,除了治好之外,患者對醫院服務質量有要求,對醫護人員的態度也有要求。所以,除了臨床療效之外,價值醫療的指針還包括就醫環境安全度和患者體驗。」楊玲說。

醫藥服務的可及性也是價值醫療的一種體現。「過去,山東的乳腺癌患者只能到省會濟南才能拿到治療藥物,現在通過DTP藥房在菏澤當地就能獲得治療。」上海羅氏製藥有限公司醫學部副總裁李瑋表示。

從一個人的全生命周期來看,醫療對健康的作用只有8%,張毓輝說,「但是當一個人的年齡超過60歲以後,醫療服務因素的影響就超過了一半」。當前,中國已步入老齡社會,60歲以上的人群已佔到總人口的18%,意味著每5個人裡面就有1個老人。另一方面,全國醫保基金的總收入增速已經低於總支出的增速。價值醫療推動同等醫療投入下患者獲益最大化,將直接關係著每一個人的幸福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實測:5G高速下載真相,壟斷、限速與謊言
營收同比增長25%,訂閱服務還能給Adobe帶來多少想像空間?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