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市民的自律和守法意識值得點贊!施行一個多月以來,上海垃圾分類漸入佳境

市民的自律和守法意識值得點贊!施行一個多月以來,上海垃圾分類漸入佳境

對於一件不方便的事情,一些人剛開始難免會有抵觸。

但過去的一個多月里,大多數上海人卻接受了垃圾分類這個「不方便」,他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細節隨之改變:原本出門幾步就能找到垃圾桶,現在可能要走幾分鐘才到垃圾箱房;原本一個垃圾袋就能搞定,現在必須按類別分開「打包」;茶餘飯後,大家總要聊起「這是什麼垃圾?」……

做好垃圾分類,上海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施行,上海從此步入垃圾強制分類時代。

但良好的整體氛圍背後,完善的法律法規只是一部分因素,更多的是來自於全體市民的理解與支持,來自於所有生活在這座城的人們的守法和規則意識,來自於從前端垃圾收運到末端垃圾處置各環節運營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

守法與自律「很震撼」

今年7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檢查個人垃圾分類實施情況18171人次,但依法立案查處的個人案件只有74起。

社會各界遵守《條例》規定的情況也越來越好。《條例》施行一個月,居住小區問題發生率為11.2%,較第一周下降了20.8%;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問題發生率為39.8%,較第一周下降了26.2%。

城管執法檢查? ? 蔣迪雯 攝

「從結果來看,要為上海市民的守法意識點贊。」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局長徐志虎表示。

楊行鎮世華佳苑小區有500多戶居民,租戶中年輕的上班族、受雇的保姆、鐘點工不少,他們屬於推進垃圾分類阻力比較大的對象。

梅林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嚴秀琴介紹,為將24個投放點並成2個,居委會提前向每戶居民發放徵詢表,讓他們選出心儀的投放點位和時間段。最終,投放時間定格在每天7時到9時、19時到21時。

居委會還允許部分作息時間對不上號的居民來登記,可錯時投放。可一個月下來,居然沒有一個人來登記。

嚴秀琴覺得奇怪,後來聽別的居民說,投放時間既然是大家商量出來的,就要遵守。「沒想到大家的規則意識如此強烈,很震撼!」

世華佳苑小區里的垃圾箱房,箱房旁的水斗,箱房下的排水槽,還有地磚下藏著的送水和排水管道,都是居民自己掏錢建的,為的是方便扔垃圾後洗手,也方便保潔員沖洗垃圾箱房,保持環境衛生整潔

68歲的志願者楊廟貞也有相同的感受。

戴上手套,弄破袋子,當著別人的面,把剩飯剩菜和餐巾紙分開……這樣的「言傳身教」,楊廟貞本以為要堅持好幾周。然而《條例》施行不到一周,居民基本都能自覺分類。「要是一直這麼好,我就要『下崗』了!」楊廟貞笑稱。

《條例》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或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餐具。但如果沒有自律精神,所有消費者都主動向商戶索要一次性餐具,那麼這項規定減少餐具垃圾的初衷就無法實現。

山間堂煨湯漕寶路日月光店的負責人說,他們本來也以為不會有什麼效果,可一個月來,標註不要餐具的外賣訂單量至少翻了一倍。來自餓了么的統計數據顯示,上海區域7月的無需餐具訂單比6月激增了471%。

訂餐平台向在線商戶發送的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的公告? ? 賴鑫琳 攝

星巴克漕河涇店店長董妍告訴記者,現在絕大多數顧客都能接受可反覆清洗的餐具,不少人甚至自備了餐盒餐具。「大家都有這樣的自律精神,垃圾減量就有希望!」

星巴克堂吃提供的金屬餐具 ? 賴鑫琳 攝

來自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的數據顯示,上海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效綜合達標率從2018年的約15%升至今年6月底的32.5%。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就《條例》施行後一個月的情況來看,預計三季度達標情況還將進一步提高。

責任與擔當「會傳染」

「堂堂國際化大都市,連垃圾分類都做不好,多丟人?」對許多上海市民而言,國內外許多雙眼睛都在看著上海,垃圾分類的成敗關係到這座城市所有人的榮譽。

志願者黃建明就是一個要「臉面」的人。今年7月開始,75歲的他每天甘願5時30分起床,坐兩輛公交,花上一個半小時到薛家浜路上的浦江公寓做志願者;每天19時到21時的規定投放時間過後,他又要再花上一個半小時回家。

對他而言,這麼辛苦做志願者的初衷只有一個:「我從小就住在小東門,70多年了,最近才搬出去,我希望住在這裡的人能做好垃圾分類,我想我的家鄉乾淨整潔、漂漂亮亮。」

黃建明難得「抽查」一次居民準備扔的垃圾,「你看,我說的吧,肯定分好類了,挑不出毛病!」黃建明說? ? 孟雨涵 攝

這種責任感會「傳染」,好多居民看到歲數這麼大的爺爺每天要在垃圾箱房旁站足4個小時,都不好意思不分類。志願者告訴記者,這個小區原本有9個垃圾投放點,本以為撤桶並點難度很大,可沒想到實施「定時定點」才三四天,小區里亂扔垃圾的情況已基本絕跡。

一批孩子的暑假生活也隨之改變。顧世元小朋友今年9歲,期末考試結束後,他跟著奶奶一起當起了垃圾分類志願者。放暑假至今,他已經值了3次班,「這可比上補習班有意思多了!」

在孩子們的監督下,就連垃圾分類經驗豐富的老阿姨也要「抖豁」一下

在虹遠環境保潔有限公司清運員張祖連看來,7月1日以來的最大變化,是他負責區域內收運的干垃圾變少了——過去每天150桶到160桶,現在減少到140桶左右,這少掉的「干垃圾」正是以前混在裡面的濕垃圾和可回收物。他十分感慨:「分類與否,大不一樣!」

根據最新規定,上海的小區也可實施「不分類不收運」。可張祖連很有自信:「不太會發生,大家自覺著呢!」

收運員將分乾淨的干垃圾倒入垃圾壓縮站內的大型周轉箱? ? 蔣迪雯 攝

居民越來越高的分類正確率,也鼓舞著垃圾末端處置單位的「士氣」。7月以來,送往黎明有機質固廢處理廠的濕垃圾,幾乎沒有一車因為純度太差被拒收。

「市民參觀後知道濕垃圾能發電,都說要回小區幫我們宣傳,讓更多人知道分類的好處!」上海黎明資源再利用有限公司總經理華銀鋒興奮地表示,日均可以「吃」掉約700噸濕垃圾的黎明有機質固廢處理廠二期正在加緊建設,預計將於2020年投產,這份自信是每一位熱情參與垃圾分類的市民給的。

在建的黎明有機質固廢處理廠二期? ? 陳璽撼 攝

數據顯示,上海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已基本形成,上海濕垃圾和干垃圾的日處置能力已基本匹配源頭每天的產生量,不讓任何一位居民分類的努力白費。

樂觀與較真「造時髦」

垃圾分類又臟又臭,沒點樂觀精神不行;分類規則並不簡單,不較真,也弄不明白。在這點上,上海市民充分發揚了樂觀主義精神,還拿出了追求卓越的較真勁。

7時,家住航天新苑的張鳳英踩開剛買的新垃圾桶,把一干一濕兩個垃圾袋拎出來,向小區唯一的垃圾箱房走去。「我和老伴研究了很久,逛了好多超市,最後鎖定了這款垃圾桶。」張鳳英說,「多花些心思,再複雜的垃圾,都能記牢!」

張鳳英用起新的垃圾桶? ? 賴鑫琳 攝

上海在垃圾分類上的較真,從垃圾分類的查詢次數上也可見一斑。上海綠化市容部門和上海發布合作的「生活垃圾怎麼分」平台今年7月訪問量已達1086萬餘次,是2月訪問量的51倍。

隨著市民個性化的「追問」越來越豐富,該平台近期完成了2.0版的更新。參與平台建設和維護的上海市廢棄物管理處嚴雪梅表示,雖然主要團隊只有4個人,很辛苦,但看到大家在垃圾分類上如此認真,自己也似乎有了使不完的勁。

除了較真,市民還自創各種趣味方式來「包裝」垃圾分類,讓它變得時髦通俗。

「垃圾分類是學問,雖然我沒你們嫩,但也不想老被問……」上個月,退休阿姨陳淑琴在小區里火了,因為她為垃圾分類寫了一首說唱歌曲,別人一聽就「拎得清」。陳淑琴說,她觀察過小區里的年輕人,發現大部分都願意參與垃圾分類,問題是有時候「拎不清」,所以要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宣傳,「好玩」才能聽得進。

和活潑的上海阿姨相比,上海的爺叔們則相對內斂,但在垃圾分類上也毫不含糊。

「老爺叔」嚴幼馨聽到妻子抱怨扔濕垃圾要破袋,用喝完的礦泉水桶自製了一款手持式濕垃圾桶,成了網紅爆款。

「崇明工匠」蔡宏波發明了「語音智能垃圾分類系統」,安裝在垃圾桶內,居民直接提問,就能得到怎麼分類的答案。這套系統還聽得懂崇明話,對著它說「蘆稷」,它就會告訴你「蘆稷皮是干垃圾,蘆稷渣是濕垃圾」。

蔡宏波介紹「語音智能垃圾分類系統」

「為了垃圾分類,上海市民很『拼』,願意接受嘗試一切可以對垃圾分類有幫助的事物。」上海壹柯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項目主管潘佳樂告訴記者,有這麼一群可愛的市民,上海垃圾分類就肯定有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黃浦閱讀:用「書聲」營造思考空間
國產遊戲在海外市場「多點開花」,「中國氣質」是致勝關鍵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