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建盞界的鐵娘子——「梅姨」

建盞界的鐵娘子——「梅姨」

「梅姨」是國人對英國前首相「特蕾莎·梅」的親切稱呼,她以雷厲風行的領袖形象叱吒男性為主導的世界政壇,更被冠以「鐵娘子」的稱號。

在中國建盞界,也有一位「梅姨」。同樣是作為建盞業內佔比極低的優秀女性代表,憑靠一隻只極具個人風格的銀油滴作品,成為23位「建盞燒制技藝(市級)非遺傳承人」當中的唯一女性。她就是黑牡丹建盞的創始人,她的名字叫做——闕梅嬌

闕梅嬌老師

梅花香自苦寒來

闕梅嬌,1967年出生於建盞發源地——南平水吉鎮。父親曾是建陽池中瓷廠的工人,由於耳濡目染,闕梅嬌從小就與泥巴打上交道。她曾在建陽瓷廠工作3年,90年代初因國有企業改革工廠倒閉而下崗。那年,她23歲。為了生計,她開始先後在幾家企業打工。再後來,孑然一人到廈門,經營一家服裝店。

興許是命運使然,她店面的隔壁是一家經營瓷器和紫砂製品的陶瓷店。這家陶瓷店似乎是一個信子,重新點燃了闕梅嬌的陶瓷藝術夢。她毅然決然關閉服裝店,走上陶瓷的學藝之路。

闕梅嬌製作坯泥

她來到黑陶發源地山東龍山拜師學藝。面對歷練、壓縮、拉坯、濕刻、印坯、打磨、亮光、碳化等複雜流程和陶藝、雕塑、浮雕、鏤空、漆藝等製作手法,她用一種忘我的狀態揣摸個中的奧秘;之後,闕梅嬌又到「瓷都」景德鎮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彩瓷學習,主攻器形製作;1994年,她再次轉身來到福建德化,師從高級工藝美術師李國章,學習陶藝的人體造型。

也許是因為投緣,也許是被闕梅嬌學習陶瓷的痴迷所感動,李國章把人物肌肉骨骼的塑造、人物臉部表情的勾畫等技藝傾囊相授。其深奧的藝術理論和別具特色的塑形手法讓闕梅嬌沉浸其中,並終身受益。

闕梅嬌拉坯

出師後,闕梅嬌選擇留在德化當陶藝師傅,一干便是三年。三年之後,闕梅嬌決定辭別師傅,自主創業。辭別那天,師傅告訴她「匠人功夫在匠外。瓷器藝術,是一門綜合的藝術,要做藝術家,必須要有藝術家的胸懷,要有藝術家的審美,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四者合一,方可成好器。」

[ 黑牡丹手握油滴盞 闕梅嬌 77384 ]

帶著師傅的囑託,闕梅嬌回到家鄉,在建陽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成立了福建省建陽建窯陶瓷研究所。

蕙質蘭心梅更嬌

闕梅嬌執著於建盞,但她不甘心汲汲營營於「匠人」層面,想要升華自我做一位「藝術人」,讓自己的每個作品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神韻,成為建盞領域獨樹一幟的藝術大家。

闕梅嬌修坯

為圓此夢,她常常一個人坐在工作間,沉醉於建盞制泥、造型、拉坯、施釉、焙燒的過程。在充滿著泥水、高溫的空間中動不動待上十來個小時,猶如「鐵娘子」一般。這種身體上的煎熬,對於一名女性來說更具挑戰。若沒有毅力,是不可能持續下去的。

好在天道酬勤,漸漸地,轉盤在她的手上彷彿有了靈性,各類器型信手拈來,往往是心隨手動,手到意到,有如神助。

[ 黑牡丹將軍杯 闕梅嬌 77412 ]

不但在器型上頗有斬獲,經歷過無數次的釉水調配和燒制試驗,她的銀油滴斑紋也臻入化境。端詳她的每一個油滴盞,油滴大小恰到好處,疏密有間,錯落有致,立體質感撲面而來。如黑牡丹系列,盞底油滴參差有序向四周延伸,有如牡丹徐徐綻放,國色天香。

[ 黑牡丹悠然限量版 闕梅嬌 76432 ]

身體力行的執行魄力,加上尋幽入微的細膩思維,便造就了闕梅嬌獨具風格的建盞作品。

梅開枝頭香滿天

2011年,她創辦的建陽建窯陶瓷研究所被建陽市政府確定為「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014年,她的相關作品又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第九屆海峽工藝博覽會金獎;2015年,她榮獲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南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同年,被推選為建陽建盞協會副會長。

外國友人收藏闕梅嬌作品

闕梅嬌的油滴盞之所以廣受中外藏家青睞,不僅因為個人風格強烈,更因為這種個人風格是建立在大眾審美的基礎上。

一窯一世界,一器一枝花。闕梅嬌身上有著寒梅一般的堅韌品質,幾十年的陶瓷學習和創作生涯,最終以巾幗不讓鬚眉之勢,在建盞世界裡打拚出了一片真正屬於自己的天地。如梅傲霜枝,暗香徐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瓷杯上的故事,你有認真讀過嗎?
如何辨別偽造的建盞,記住這幾點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