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海外網評:不顧燃料、食品、藥品短缺,約翰遜也要「硬脫歐」

海外網評:不顧燃料、食品、藥品短缺,約翰遜也要「硬脫歐」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圖源:新華網)

據英國路透社消息,一份代號為「黃鵐行動」被泄露的官方文件顯示,如果英國不與歐盟達成過渡協議,英國將面臨燃料、食品和藥品短缺。文件還透露,「硬脫歐」後,港口的混亂狀況可能會持續三個月,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極有可能出現硬邊界。

可以說,這份被泄露的官方文件又再次揭示了「硬脫歐」後英國可能面臨的混亂局面。自英國「脫歐」以來,英國經濟已經出現了2012年第四季度以來的首次萎縮,約有至少1萬億英鎊資產離開英國,投資者與消費者信心一降再降……然而,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依然不放棄「硬脫歐」,並在勝選演講中將實現「脫歐」列為自己的奮鬥目標。

約翰遜之所以不放棄「脫歐」甚至「硬脫歐」,主要是出於保守黨黨派利益考量。2016年,時任保守黨議員、英國首相卡梅倫正是出於通過公投穩固自己地位的考慮發起「脫歐」公投,卻失算了,將保守黨拖向「脫歐」泥潭。在英國,存在著「改變公投結果即是背叛民主」的僵硬政治正確邏輯。因此,哪怕保守黨再不願意,也不願意承擔這樣的罪名,必須要推進「脫歐」。

此外,英國的代議制民主制使得僅占議員總數10%上下強硬疑歐派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英國政府的「脫歐」政策選擇。如果失去「硬脫歐」派議員的支持,保守黨少數派政府難以為繼,甚至會出現少數議員另立新黨、保守黨因分裂而失去執政地位的局面。前首相特蕾莎·梅便在這批「硬脫歐」派的壓力下,淚撒唐寧街10號。因此,對於約翰遜而言,不管是「軟脫」還是「不脫」,自己的政治生涯都可能走向終點。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保守黨在面臨反對黨彈劾、維護該黨執政地位問題上,仍較為團結。梅首相執政期間,保守黨就否決了反對黨提出的政府不信任案和多項限制政府「脫歐」主導權的立法動議。這也意味著約翰遜只要能穩住黨內「硬脫歐」派,就能保住政黨和自己的政治地位,何樂而不為呢?

這種局面其實折射出一個問題,在當前的英國政壇中,政客只考慮自己的私利,而非英國的國家利益。「脫歐」僵局在一定意義上是政黨利益驅動的選舉政治僵局。

這一情況也體現在英國最大反對黨工黨的內亂上。工黨黨魁科爾賓曾經是堅定地「留歐」派,但從選舉政治出發,工黨在一定程度上想採取「和稀泥」的策略,因此積極主張「軟脫」,引發黨內「留歐」派的不滿。「影子內閣」近半出走,要求科爾賓下台。在英國政治體制的設計中,反對黨本應為執政黨的政策提出建設性意見,充當制衡力量,但科爾賓卻「為反對而反對」,拿不出實質性建議,使政府和議會陷入對立。一旦工黨上台,就可以將「脫歐」歸咎於前任政黨留下的爛攤子,改變「脫歐」路線,又不留下違背民意的罵名。為了把保守黨拉下台,工黨甚至考慮請求女王介入,保持政治中立的女王可能被拖入政治紛爭。

由此可見,「脫歐」這樣事關國家命運和民眾利益的重大問題正被某些黨派與團體的一己之私所綁架。議會中一些「獨立議員」就表示,他們無法忍受所在政黨在「脫歐」問題上盲目按政治站隊、不顧人民利益。

「脫歐」三年後,英國不僅經濟陷入混亂,首相和執政黨權威也遭到削弱,民主制度遭到質疑。在「脫歐」這樣程序複雜、利益多元、博弈激烈的政治事件中,選舉政治已成為解決「脫歐」僵局的掣肘。這場「民主」鬧劇何時終結,誰也說不清。(海外網評論員 戴尚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潑「操縱匯率」髒水的鬧劇終將以失敗收場
惜物減廢,呵護綠色香港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