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湖蒓菜羹:一道寄託鄉愁的名菜

太湖蒓菜羹:一道寄託鄉愁的名菜

對於大多數國人來說,思鄉是一種普遍而常見的情感。就以詩歌一道最為輝煌的唐代為例,四萬八千餘首唐詩,以思鄉為題材的就佔據了其中的半壁江山。許多孩童啟蒙時的第一首唐詩往往就是李白的《靜夜思》,而這也幾乎構成了國人對於思鄉題材詩歌的第一印象。

思鄉這種情感往往會在一個人最為脆弱的時候出現,然而即使是這樣,對於國人來說客居他鄉漂泊在外,凄涼孤寂的心境在很多時候卻是共通的。在遇到那些因這種情感的湧起而突然潸然淚下的遊子時,沒有人會嘲笑和質疑對方的心境。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國以思鄉為主線的文學作品和名句極其豐富的原因。

比如「千里蒓羹,未下鹽豉」就是《世說新語》當中非常值得玩味的一句,而它的背後,則是一道太湖地區極為知名的思鄉名菜:太湖蒓菜羹。

一、太湖蒓菜羹的得名及由來

其實,蒓菜本身並不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蔬菜。由於滋味略顯寡淡,因此即使是當地人,也很少會將之作為招待來客的招牌菜。然而,對於大多數蘇州人們來說,這種卷葉菜卻有著極為獨特的意義。

在當地,大多數歸家的遊子,在享用家鄉美食的時候,都要首先來品嘗這道太湖蒓菜羹。因此,它也是當地人的思歸菜。相傳,在西晉時期,吳地的張氏族人因戰亂而不得不到洛陽避禍。其中一名叫做張翰的士族子弟,在機緣巧合下成了當地的一名官員。

有次,其在京城的族人為其接風洗塵,為了款待這位位極人臣的本家,張氏族人自然毫不吝惜各種珍饈美味。然而在張翰看來,這樣家宴雖好,卻再無往日里那些家鄉的菜肴可供品嘗,尤其是太湖當地的蒓菜和鱸魚。由於路途遙遠,難以運送,恐怕也將終生不再得見。也許是觸景生情,他不禁感嘆說:「人生貴適志,何能駕官數千里,以要名爵乎?」於是棄官歸里,留下了「蒓鱸之思」的典故。

而太湖蒓菜也因此而揚名天下。許多名名仕子弟,也以一品太湖蒓菜為榮。這道菜也的確沒有讓這些人失望。太湖蒓菜雖然滋味有些寡淡,但事實上,其嫩葉和根莖,一旦經過長時間的烹煮,就會生成一種奇特的膠狀物,這種膠質清涼可口,爽滑細膩,冰袋有一種沁人心扉的清香感。而搭配葷素食材製成湯羹之後,滋味就更加醇厚綿軟。另外,蒓菜本身還有著清熱祛濕的藥理功效,因此對於久居吳地的人們就顯得更為重要。

在這之後,太湖蒓菜羹也就開始成為當地的一道傳統名吃。在《世說新語》當中,西晉時的名臣陸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千里蒓羹,未下鹽豉」。意思是千里湖中的蒓菜羹,雖然沒有鹽豉做調味品,卻依舊十分鮮美。

這句話其實並非其表面意思那樣簡單,沒有用鹽豉調味的蒓菜,即使再鮮美也很難入得陸機這等名仕的法眼,然而蒓菜背後所代表的的家鄉,卻是他最終不能忘懷之地。因此,在和自己的好友談及美食的時候,他才會如此念念不忘這道家鄉美食。在這種耿耿於懷的背後,正是這種頗為執著的思念之情。

二、太湖蒓菜羹的演變和發展

就像筆者之前所言,在晉朝之前,太湖蒓菜作為一種食材,其實只能算得上是當地的「山餚野蔌」,雖然頗具況味,然而最終不能登得大雅之堂。然而自晉代以來,東吳各地名仕均將這道簡單的蒓菜羹視為家鄉之情的寄託。如此一來,這道菜雖然看似簡陋,卻也成為了一道知名菜系。即使是在唐宋兩朝,這道菜的名氣也不曾減弱絲毫。

更為重要的是,在過去,由於生產力的限制,人們想要真正品嘗到這樣一道以蒓菜為主料的太湖名菜,最大的困難反而是食材的搜集和保存工作。如《湘湖記》所說:「蒓菜半日而味變,一日而味盡,比之荔枝尤覺嬌脆矣」。在這種情況下,過去的人們想要品味一道真正可以媲美各地美食的菜羹,均需要到當地才有可能。而以當時的交通發展水平,又有多少老餮會真的願意甘心跋山涉水來到尚未完成真正開發的南部地區呢?

這樣的情況到了宋朝才有所改變。南宋之後,南渡的貴族和士紳成功填補了南方地區的人力空白。在這種情況下,這道菜也開始在這些上層人物之間流傳,而習慣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方式的貴族們,對於這種頗有野趣的太湖名菜,也開始展現出了興趣。因此,在美食文化得到極大發展的南宋,這道太湖蒓菜羹菜真正變得廣為人知。

之後,到了明末清初之際,太湖周邊的漁民處於利益的考量,也在逐步學習人工培植蒓菜,《太平寰宇記》載:「長興(今浙江湖州)西湖,一名吳城湖,湖中出佳蒓,嘗貢」。這樣一來,這道菜的供應再也不用收到採摘不易的影響了。

三、太湖蒓菜的食用價值

我國的先民在很早以前就已經知道了蒓菜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根據《本草綱目》《齊民要術》等文獻記載,蒓菜有著清熱補血、利尿、解毒潤肺等功效,而如果入葯,更是可以起到止瀉的功效,對一些古籍中,還認為它對於熱痢、黃疸、腫痛、瘡皰等也有著極高的療效。

結語:

如今,蒓菜雖然價格仍然昂貴,但是與之前相比,早已經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了。然而,由於運輸不便的原因,想要吃到最正宗的太湖蒓菜羹,還是要到太湖等地才能真正做到。

對於那些因為蒓菜背後寓意而對其喜愛不已的人來說,雖然這道菜依舊十分難得和珍貴,但為了能夠體驗一種家鄉的味道,這些人仍然是甘之如飴。

參考文獻:

1.《本草綱目》

2.《世說新語》

3.《素食菜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壺濁酒一根煙 的精彩文章:

玉帝有多損,你看「弼馬溫」的真實含義就知道,難怪孫悟空會生氣
孫悟空僅是一隻石猴,龍王為何懼怕他?看看花果山上一任主人是誰

TAG:一壺濁酒一根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