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盜墓賊挖出一塊唐朝石碑,顛覆日本歷史,日本學者:我們絕不承認

盜墓賊挖出一塊唐朝石碑,顛覆日本歷史,日本學者:我們絕不承認

在古老的東方,中華文明對周邊國家影響深遠,從秦朝開始,中國人徐福就開始東渡日本,創造了日本的文明。千百年來,中國和日本之間的聯繫不斷,有文明的交織,也有戰爭的血淚。自秦漢到隋唐,中國對日本的稱呼大都為「倭國」、「扶桑」等,到了唐朝開元年間,才開始有「日本」之說。日本自稱「日出之國」,認為「日本」這兩個字,從始至終都是自己的。然而,陝西有個盜墓團伙挖出一塊唐朝的石碑,石碑上出現了「日本」兩個字,徹底顛覆了日本歷史,原來,「日本」兩個字不過是舶來品。

關於日本的國史,在中日歷史學者之間,一直存在「徐福論」的說法。據《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記載:

(秦始皇)又使徐福入海求神異物,還為偽辭曰:臣見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願請延年益壽葯!」

司馬遷記載,始皇為了得到長生不老葯,派徐福東渡。徐福謊稱要帶了三千童男童女給海神獻禮,結果一去不復還。徐福到達日本後,開創了日本的文明。也有人說,徐福到達日本前,日本就已經有了原始文明。但不管怎麼說,徐福給日本的文化和歷史帶來了巨大貢獻,至今,日本每年還要高規格祭祀徐福,這足以證明中國和日本的歷史淵源之深。

2017年,西安博物院展出了一份特殊的墓志銘,其主人名叫禰軍,在唐朝曾代表唐高宗出使日本,因此,他的墓志銘中記載了大量關於日本的信息。據西安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介紹,這塊墓志銘最初是由一個盜墓團伙挖出的,在市場上售賣時被警方抓獲,才移送到西安博物院。這個禰軍,在歷史上曾經是個大人物。

隋唐時期,朝鮮半島分為高句麗、百濟和新羅,其中高句麗最為囂張,幾度挑戰中原王朝,隋煬帝楊廣、唐太宗李世民都曾親政高句麗。而新羅一直是唐朝的好兄弟。百濟則受得到了倭國的支持。唐高宗時期,百濟欺負新羅,唐朝名將蘇定方征討百濟,正在雙方激戰的時候,百濟守將禰軍突然倒戈,幫唐朝攻打百濟的國王,因此立下大功。後來才知道,禰軍是中原人,他臨陣倒戈其實就是在幫自己的祖國。

因為禰軍立功,唐高宗對他大加封賞,又讓他幫助朝廷管理朝鮮。唐朝平定百濟之後,倭國大受損失,於是率兵攻打在白江口和唐朝發生大戰,唐朝名將劉仁軌在白江口打敗了日本軍隊,倭國因此受挫,從此倭國和中國通好,唐朝也派遣禰軍出使日本。

為何日本經過白江口之戰後,會主動和中國通好呢?自古以來,中日的史書對這一點都沒有記載。但《禰軍墓志銘》卻對此有記載,墓志銘上說,倭國被打敗後,元氣大傷,倭國天皇由此非常惶恐,於是自廢天皇年號,主動向唐朝稱臣。墓志銘上還有一行字:

「於時日本余噍,據扶桑以逋誅」

意思是,白江口之戰後,很多百濟的官員和百姓逃亡到了扶桑(日本的舊稱),唐朝為了方便區分這部分這一批朝鮮百姓,把他們叫做「日本」。也就是說,唐朝最初的「日本」的意思,並不是指倭國,而是指朝鮮流亡到倭國的一部分百姓。白江口大戰發生在公元663年,而據日本國史記載,日本的天武天皇在公元701年把「日國」改為「日本」,時間上和墓志銘吻合。更可以確信,日本雖然自稱「日出之國」,但「日本」這兩個字,的確是唐朝賜給朝鮮流亡百姓的,只不過被日本「借」用,成了他們的國名而已。

關於《禰軍墓志銘》所記載的日本曾想唐朝稱臣「日本」國名最初並不是指日本這兩件事,引起了日本學者的廣泛關注。部分日本學者稱:日本自古以來就是他們的國家名字,中國出土的這個墓志銘是騙人的,他們絕不承認。對此,您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史通今 的精彩文章:

從《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右相」,談談唐朝的宰相制度
從《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長安城,淺談唐朝如何做好社會治安管理

TAG:博史通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