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用身體換裙子?孩子過度虛榮的背後,是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

用身體換裙子?孩子過度虛榮的背後,是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

前不久,豆瓣小組曝光了一組與某二手交易平台一名洛麗塔裙賣家的聊天記錄,賣家說是可以免費送洛麗塔裙子,當買家諮詢是否真的「免費送」時,賣家解釋並不是「純免費」:

用一條裙子換一次陪睡,買賣雙方各取所需,這在賣家眼裡是一次公平且有良心的交易。

而這樣的交易,甚至有著廣大的市場。在一些二手平台上,有著不少這樣廉價的置換,且條件都很誘人。他們會跟你強調:裙子標價非實價,但也可以免費送,而且款式很多可自由選擇;只支持同城交易,先看裙子,滿意後再行交易。

我們小時候想要一件新衣服,父母說不給買,我們會怎麼想?反正我當時是氣呼呼地在心裡暗暗決定:「等我長大有錢了,我要把所有想買的衣服都買下來,不穿看著也舒心!」這是正常的小女孩普遍的心態。

然而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二手交易平台、各種借款平台,只要你上傳有效的身份證信息,都可以輕鬆地通過這些低價渠道或者網貸平台實現自己的願望,這樣就無疑降低了很多人想要實現物質夢想的門檻。

再加上更是有人打出白送的招牌,更是像天上掉餡餅一樣,曬中了那些年齡尚小又沒有經濟來源的小女孩的心。

可是,稍微動腦想一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有女孩因為想要買衣服或者買化妝品而去網貸或者「交換」呢?說到底還是內心強大的虛榮心在作祟。那麼孩子的虛榮心從哪來呢?

騙局的背後,是女孩扭曲的自尊心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很強的攀比欲,比如我家孩子還沒上幼兒園,給他買了一個變形金剛的玩具,他就迫不及待地跟我說:「媽媽,我去讓隔壁的豆豆看看我的變形金剛啊。」

此時的孩子就知道用玩具、衣服、食物等物品來炫耀以博眼球,這背後其實就是孩子的虛榮心在作祟。

心理學上有一種觀點:社交的本質是炫耀。因為人不僅僅是生物個體,也是社會人,人需要社會中的其他個體為其提供「社會支持」,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情感支持」。

孩子向他人炫耀的行為,其動機的本質就是:他對「情感支持」、「他人對自己認可」的需要。在社交平台上這種需要很容易被滿足,而且所付出的成本相對其他方式要低許多,所以這種行為普遍存在。

孩子還沒上幼兒園之前,其實就已經在接觸社會,因為小孩子要有正常的社交,跟小朋友玩就是他踏入社會的第一步,想要被人認同、想要獲得他人的情感支持是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適當的攀比其實是正常的,但是因為過於攀比致使虛榮心膨脹,則很容易引發一系列潛在的社會和心理問題。

比如前面說的很多小女孩用身體換洛麗塔裙子的案例,正是過於膨脹的虛榮心導致的後果,讓女孩們覺得,用如此「低廉」的成本換取那麼「昂貴」的衣服是值得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虛榮心是自尊心的過分表現,是扭曲的自尊心,它是一種追求虛表的性格缺陷,也是人們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和心理狀態。

為什麼有些孩子的虛榮心越來越強?

身邊很多人都有有這樣的感覺,自己從來沒有給孩子灌輸過品牌概念,怎麼孩子長大了就要穿名牌、用名牌呢?孩子越來越虛榮、對物質要求越來越高,大多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身邊人的攀比

我大學的時候有個室友家庭條件極好,從小就有品牌概念,非名牌不穿。有一次我和她還有另一個女孩一起逛街,那個室友十分隨意地買了價值一千多的口紅,買完之後又跟我們安利。

那時候我的家庭條件在寢室中最差,差到每個月的生活費只夠飯錢,所以我從來不敢追求名牌,也沒有品牌概念,而另一個一起逛街的女孩卻心動了,雖然她家庭條件也很一般,可是最終經不起誘惑刷母親的副卡買了一套。

當時她的母親就打電話過來在電話里把她罵了一頓,可是買到名牌的喜悅佔據了一切,她仍然沾沾自喜地拿著口紅回去了。

不得不說,女孩冒著被媽媽罵的風險也要去買名牌,並非她對名牌有多麼熱愛,僅僅源於攀比。我們如何來理解「攀比」這個詞呢?

我的理解是:當「比較」產生的負面情緒導致了自尊心的需求被過分誇大的時候,這就是攀比了。也就是說「攀比」是過了頭的「比較」,要不然怎麼會用「攀附」、「高攀」的「攀」字呢。

比如孩子小一點的時候,看到別人穿了新衣服就會跟媽媽說:「為什麼她有新衣服我沒有?」看到別人有新玩具也會說:「我都沒有那樣的玩具!」

那麼這樣比來比去就會產生大量的負面的情緒,孩子就開始感覺失落,或者開始抱怨甚至自我否定:我的媽媽不愛我,所以我不值得擁有那樣的衣服和玩具。

這些負面情緒的產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那就是無休止的索取,不管自己需要不需要,還是要不停地買買買,來彌補自己精神上的需求。

自卑的影射

我老公常常說:孩子學校如果組織旅遊、夏令營什麼的,我們要支持孩子參加,哪怕多花點錢都行。他有這樣的心理,源於他小時候的一次經歷。

那時候學校組織出去旅遊,班裡一大半的孩子都去了,留下的一小半大多因為家庭條件不好或者父母不願意花錢的,這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也給他的自卑種下了種子。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詞叫做偏好異質,說的是不同的人的偏好是不同的。其實總體來說便是:你覺得別人擁有的是很好的,如果你也擁有,對你的收益會是非常大的。

但在別人那裡可能並不是這樣的,那所謂的擁有對別人來說,可能不過是普通一物。而真正給你帶來收益的,不僅僅是因為得到了那一物,更多的是你跟那一人,同樣的擁有了同樣的物,你們平起平坐。

所以虛榮的孩子,大多是因為曾經的物質匱乏造成心理上的自卑,影射到自己的行為上。說白了也就是內心越缺乏的,表面上越在意

負面的自我信念

對自己的負面自我信念,就是我們常說的低自尊。Melanie Fennell在《戰勝低自尊》一書中,將自尊定義為:「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我們對自己的想法,以及我們賦予自己的價值」。

經常強調負面自我信念的孩子,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比如前面說的跟室友一起逛街,看到室友買名牌自己就忍不住要買,其根本原因在於在人際交往中無法形成自己的認知,不願意檢驗自己的判斷,不相信自我價值,所以易受他人言行的影響,從而不去實際評估自己的真正實力

歸根結底孩子的虛榮心強是因為孩子內心缺乏力量。孩子的內在越缺乏力量就越傾向於從外在尋求幫助和滿足,用外在的東西來填補自己,以此證明自己是很好的。

對於孩子日漸興起的虛榮,家長應該怎麼做?

前段時間在悟空問答看到一個問題,一個母親問:孩子上大學了,我一周給她200塊錢,她卻嫌我給得少,現在的孩子怎麼都這樣?

下面有個人是這樣回答的:

我感覺上大學的孩子不應該在經濟方面太卡孩子了,我的經驗應該和孩子商量一學期需要多少,然後讓他自己調配屬於自己的資金。作為家長適當把資金稍微放寬一些。我相信大部分孩子會把自己的生活過好的。

我個人是比較同意這個回答的,正如文章開頭說的一樣,有的小女孩為了一個洛麗塔裙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一方面是因為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家長沒有及時察覺孩子的心理變化從而給予正確的引導,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從小對物質的匱乏,讓她們對物質的慾望超出了正常的需求,造成了扭曲心理。

那麼對於孩子的虛榮,我們該怎麼去引導和糾正呢?

讓孩子明確正向行為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跟別人比吃比穿就會說:「你怎麼這麼喜歡跟別人攀比呢?你管別人吃什麼喝什麼,只看你自己有沒有這個條件就行了!」

我們前面說過,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社會人,需要他人提供情感支持,如果家長這樣跟孩子說,很容易給孩子造成「我不如他,我不配擁有這麼好的東西」,從而變得自卑。

對於孩子的攀比心我們要給予理解和包容,既然無法把孩子跟他人隔離開,也無法阻止孩子的攀比心,那麼我們就應該讓孩子明白什麼樣才是正向行為,鼓勵孩子把比較用到正向地方。

比如對於倔強一點的孩子,我們可以說:「你羨慕他的並不是真正屬於他自己的東西,而是父母提供給他的,這樣他贏了也不光彩,如果你要跟他比,就比你們自己親手創造的,那樣才是真正的贏。」

適度滿足孩子,給TA一定的物質支配權

我家孩子從小就被老人灌輸要勤儉節約,我們也很少給她買名牌,衣服多是舒適乾淨為主,她對物質的需求也不大。但是慢慢長大了隨著交往的擴大,她也會羨慕別人出去旅遊,也羨慕別人經常吃大餐。

我和老公正常範圍內能承受的物質基礎會盡量給孩子提供,偶爾也會奢侈一次,讓她體驗一下不同的感受。我們規劃每年會在孩子放暑假時帶孩子出一次遠門旅遊,平時周末會帶孩子在市區或者市區周邊較近一點的地方遊玩。

她會說:大餐的味道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反正我也嘗過了,其實平時在家裡吃也不錯。

孩子的世界,多時候攀比心的滋生只是源於對於新鮮事物的神秘感。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讓他們體驗下不同的生活也是必要的。

人的慾望就如同彈簧,如果外力的阻礙作用越厲害,它發生的反作用就越厲害。同理,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也需要有一些柔性手段,不能強制一刀切,否則效果會適得其反。

父母要調整心態,拒絕惡補心理

前段時間我一個朋友的朋友圈曬出她在某寶測試自己的消費情況,一年竟然高達上十萬之多,對於普通消費的老百姓來說,這個金額不免讓人震驚。

當我問起她為什麼一年消費這麼大時,她委屈地跟我說:我們小時候缺衣少穿,別說玩具了,一年也就只有過年時才能有一件新衣服,而且還不能自己挑選,苦日子真的過怕了。

現在我有了孩子,我發誓一定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不讓孩子的童年像我的童年那麼凄慘。

像朋友這種行為其實有兩種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惡補心理:講得專業點是「用現在的行為去滿足過去的心理需求」,這只是滿足自己的一種心理需要。

第二個原因是行為退行:所謂退行,其實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用來形容在巨大的焦慮感面前,我們拋開成熟理性的心智模式,退回到幼稚的、嬰兒般的狀態。

朋友自身小時候過慣了苦日子,長大以後有錢了就開始瘋狂的買買買,表面上看是害怕孩子吃苦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實際上是對孩子生活焦慮感的體現,害怕孩子長大以後會像自己一樣由於物質缺乏而變得自卑。

這種心理自然而然地映射到了行為上,讓她採用象徵化程度更高一些,但同樣屬於退行的策略——瘋狂地買買買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這類父母由於自身認識有限,無法合理引導孩子。導致孩子長大以後也會學習父母的行為,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主動幫助孩子建立心理優勢

很多人以為孩子的虛榮是由於受到周圍人和事物的影響所致,但其實孩子的虛榮也不總是被動的,很多也是主動的,來源於他們內心的真實需求,這種非比較中產生的虛榮,家長尤其要重視並給予一定的引導和支持。

我們可以強化孩子的優點,多多發掘並強調孩子自身的優勢,相信自己的優勢,並不斷堅定孩子的信心,讓孩子相信自己的長處,堅定自己的信念。這對於孩子非常重要。

與此同時,父母需對孩子有全面了解,鼓勵孩子的方式並不一定非要「極盡所能」,因為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不需要放大一個縮小另一個,家長在誇耀孩子的時候,不僅要將誇耀內容具體化,還要告知孩子的缺點在哪裡,公平公正的讓孩子全面的認識自己,減少虛榮心滋生的條件。

孩子有虛榮心,是成長和心理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只要家長向積極的方向引導,虛榮心可以轉化為進取心,一定程度上會幫助孩子去追求更好的自己,如果不加以重視,任其發展,虛榮心將成為孩子成長中的絆腳石,阻礙正常價值觀的形成,造成生活和心理上的負累。

更多熱文

致所有焦慮父母:孩子們的差距,

不是上了多少培訓班,而是……

孩子害怕失敗、不自信?

那可能是因為他的思想「病」了……

熱門微課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育兒師 的精彩文章:

遊走了的老時光
爸媽很恩愛是種怎樣的體驗?他們撒的狗糧,是孩子最需要的成長套餐

TAG:超級育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