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個蘋果就有一億個細菌?別緊張,它們可能是友軍

一個蘋果就有一億個細菌?別緊張,它們可能是友軍

今年四月,塔夫茨大學的研究者提出了一個營養學之謎。他們比較了服用維生素補充劑的人和用傳統方式(即通過食物)攝入維生素的人。

在追蹤了維生素A、維生素K、鎂和鋅的攝入量後,他們發現當人們在膳食中攝入這些營養素時,死於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概率就會降低。塔夫茨大學研究者張芳芳(Fang Fang Zhang)表示:「有些能從食物中的營養素獲得的益處,是無法從膳食補充劑中得到的。」

膳食補充劑vs新鮮果蔬

1

許多維生素補充劑其實就是把吃蘋果或橙子時攝取的化合物精確複製了出來,按理說這會對身體有同樣的影響。除非缺少了某些東西。

高度加工的食品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儘管它們添加了滿滿的維生素。舉個例子,白義大利面和早餐穀物可能含有某些維生素的一天需要量(合成並添加的,有時這是法律規定的),但事情可不止這麼簡單。

真香 | Pixabay

經過高度加工的食品有它們的問題,比如纖維會在加工過程中流失。纖維可以降低糖的吸收速度,讓糖無法快速進入血液,進而避免胰島素飆升(例如吃蘋果和喝蘋果汁的區別)。纖維也餵養了我們的腸道菌群。

低纖維飲食的人腸道菌群的多樣性較低——然而,正是腸道中的萬億個微生物對消化、代謝健康和免疫系統的運作至關重要

但不止如此,新鮮的農產品和穀物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纖維。學界現在有一個令人興奮的新想法:水果、蔬菜之所以比它們的提取物更健康,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含有營養素和纖維,還因為它們自己就含有微生物

免疫系統、腸道菌群和我們吃掉的食物,這三者是共同影響體重增減的 | 圖蟲創意

這看上去似乎是件壞事。但實際上,免疫系統、腸道菌群和我們吃掉的食物,這三者是共同影響體重增減的。科學家們給出的切實可行的建議是保持「多樣化的生物群落」。可是,究竟要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做到這點?你可能會問:「我們要每天服用益生菌嗎?」「哪種益生菌最好?」……

一個蘋果,一個細菌的宇宙

2

發酵食品含有細菌,攝入發酵食品的確與一些健康益處有相關性。除此之外,許多人認為使用膳食補充劑是十分必要的。甚至連哈佛醫學院的網站也建議患者「有兩種方法能讓更多的好細菌進入你的腸道:發酵食品和膳食補充劑」。

但是膳食補充劑是一個巨大的、幾乎沒有受到監管的行業。即使最好的臨床試驗也是有限的、短期的。例如,上個月的研究發現,一種腸道益生菌A. muciniphila的補充劑對人體有一些代謝方面的益處,但這種菌本身也與多發性硬化症相關。這意味著,這樣的細菌不能隨意地引入每個人的腸道中,而是應該在有特定需求的人群中有策略性地使用——不覺得這看起來更像是藥物,而非食物嗎?

在水果茶中培養出的茶菌 | Wikipedia

要知道,在人類歷史中,即使沒有細菌藥丸,腸道菌群也早已存在。世界各地的美食里都有發酵食品,但是我們的祖先可沒有喝紅茶菌(一種發酵茶飲料)。也就是說,肯定還有其他的細菌來源。

事實證明的確如此:新鮮的農產品可能也是這些細菌的來源

七月發表在《微生物學前沿》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一個普通的蘋果含有約1億個細菌。和通常只補充一種細菌的補充劑不同,蘋果中的細菌來自許多不同的類群。其中很少細菌是致病的,大多數是無害的,有些甚至是有益的。

蘋果研究人員解釋道,這些細菌進入我們的腸道,並和腸道菌群相互產生反應——腸道菌群對我們的消化和代謝健康,以及免疫系統的運作極其重要。腸道菌群的主要來源於食物,而富含微生物的食物可能對保持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十分重要。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人員表示,食物的微生物概況最終也許會成為營養標籤上的標準信息(目前只有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

也許最終會再加上「微生物概況」 | 圖蟲創意

說回蘋果,其實大多數微生物都在一般人不吃的蘋果核里,那裡面滿滿地都是纖維和微生物。如果你只吃果皮和果肉,那麼你會錯過90%的細菌,其中一些正是昂貴的膳食補充劑里的益生菌

在這裡教你一個啃掉整個蘋果不吐核的小竅門:從下往上吃,從蘋果的屁股開始吃。這樣就幾乎察覺不到「蘋果核」的存在。種子是蘋果中含有最多微生物的部分,它的確含有微量的氰化物,但是一個成年人每天吃一個蘋果核是沒有問題的。

均衡飲食,萬年不變硬道理

3

羅格斯大學食品科學教授唐納德·夏夫納(Donald Schaffner)從來沒吃過蘋果核。但他對這個觀點以及蘋果中的細菌數量非常感興趣。他的研究團隊多年來一直在測量食物中的微生物數量,主要是尋找致病菌。蘋果中的微生物如此多樣,連他都感到驚訝——不久之前,他都以為這個數量幾乎是不可能的。

他表示:「這項微生物研究讓我們在複雜性方面大開眼界。」當羅格斯大學的實驗室開始研究食物時,尋找微生物的唯一方法就是培養細菌。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僅能檢測到一小部分微生物,因為並非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在瓊脂上生長。新的技術令科學家們能夠測試DNA,這樣測出的在食物上和食物中的微生物數量遠超我們之前的想像

蘋果它又大又圓還有微生物呀 | Pixabay

「我們早就知道,發酵食品含有一些對人有益的微生物,」剛吃過酸奶的夏夫納說,「但事情不止這麼簡單。」

他的研究團隊每周都會在羅格斯大學的食堂打包一些食物帶回去當樣品。團隊成員會帶一個雞蛋之類的食物回到實驗室,並將其和稀釋液混合,放入一個袋子中,袋子會模擬胃的動作來攪拌、搖晃,以此來消化部分食物。然後,團隊測試食物漿液中的細菌——這裡面的細菌是能穿過胃的酸性屏障的。結果發現,新鮮的農產品比其他食物中的微生物含量都要高

「只要它沒有腐壞,那或許(有這麼多微生物)就不是一件壞事,」 夏夫納表示,「人們總想限制人類病原體的數量,但也要考慮到整體的微生物群。」

如果這個測試發現沙拉中有許多微生物,那是預料之中的 | Pixabay

如果這個測試發現沙拉中有許多微生物,那是預料之中的;除非是大腸桿菌之類的致病菌,否則都不是問題。相比之下,在完全煮熟的雞蛋中,即使出現了少量的細菌也表明出現了問題。

除開食物中毒,天然含有較高的細菌量的食物對人類的健康有益這一想法是有前景的。它也為我們已知的道理提供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如果新鮮的農產品也算是一種益生菌食品,那隻會讓一個老生常談的營養道理更讓人信服:均衡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堅果種子等等。如果能做到這樣飲食,除非有特殊情況,你完全不需要花大價錢,通過補充劑來補充微生物。

蘋果多好吃呀!

就是這樣吃 | Giphy

編譯來源:

[1] The Best Probiotics, JAMES HAMBLIN, https://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9/08/probitoic-foods/595687/

[2] An Apple a Day: Which Bacteria Do We Eat With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Apples?, Birgit Wassermann, Henry Müller and Gabriele Berg*, https://doi.org/10.3389/fmicb.2019.01629

作者:James Hamblin

翻譯:Amaranth

編輯:八雲

校對:窗敲雨

一個AI

皮神吃個蘋果都辣么可愛~("")

譯文版權屬於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都9102年了,還只讓媽媽一人帶娃?後代恐怕要輸在腦容量上了
豪門收藏大賞:《紅樓夢》中唐伯虎的畫是真跡嗎?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