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臣子篡位的王朝眾多,為何卻獨司馬氏總是為人詬病?

歷史上臣子篡位的王朝眾多,為何卻獨司馬氏總是為人詬病?

文/花開無田

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悠久,自秦始皇建立統一的封建社會集權國家到溥儀遜位,清朝終結;2000餘年的封建史中臣子謀權篡位者,也是不勝枚舉,失敗者如西漢末年王莽篡政,宇文化篡殺隋煬帝;成功者如宋太宗趙光義,明成祖朱棣等等。但這些人中卻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即便是失敗者們,在歷朝歷代史家和百姓的評判中,都要遠比司馬氏篡權要好,那麼又是何種原因導致獨司馬氏篡權為人所詬病呢?

魏、蜀、吳三國爭霸時期,是一個謀士與武將雲集的時代。這裡面有諸葛亮的縱橫捭闔,舌戰群儒;更有周瑜的火燒赤壁,羽扇綸巾;曹操與劉備的煮酒論英雄,但是在狡詐與殘酷的背後,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呢?不是官渡之戰大敗袁紹,關中之戰消滅馬超、馬騰的曹操,更不是白帝託孤的蜀漢,反而是「大隱隱於市」的司馬懿之司馬氏家族。曹丕為依仗門閥士族所實行的九品中正制,也讓門閥進一步實力加強,而曹爽的昏庸無能,司馬懿篡魏似乎無可指摘,更遑論曹魏莫不是篡漢之江山社稷。畢竟一如《三國演義》中的戲文「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是司馬氏卻獨獨有別於眾多的篡位者被人詬病,原因何在?那便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才不配位,必著羞辱」。

這裡的德自然不在品德,而在功德;才自然是治國之才。對於篡權者而言,上任不能勝任,而自己在篡權後能夠維持社會安定,這才是一個合格的開創者。隋文帝楊堅篡奪北周,便是利用了君主昏聵,君臣離心,而在篡位後楊堅更是勵精圖治,統一南北。而唐朝篡隋,亦是如此。而對於老百姓而言,能夠生活安定,不遭受戰火摧殘,這便是最好的統治者。可惜的是司馬氏與眾多的篡位者相比,顯然是不夠資格的。

在280年滅孫吳,實現了統一之後,西晉的統治者卻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休養生息之心,對民眾更是食民而肥,貪贓枉法,賄賂風行。而在這其中所謂晉武帝司馬炎對農業生產的重視,繁榮景象,以及所謂的「天下無窮人」之下,實則是士族門閥之間實力的進一步加強,而這種根本性的矛盾又無法緩解,伴隨著士族集團的爭奪利益,百姓的生活則日漸困苦。而在其後,司馬氏為了穩固統治所進行分封的八王,又在集團內部的利益分配中矛盾重重,終於一場席捲全國的「八王之亂」爆發。這場持續十餘載的戰亂,使得中原地區民生凋敝,經濟被嚴重破壞,而隱藏在這其背後的 隱憂也終於露出水面。

自東漢以來,分布於西北邊疆的少數民族逐步內遷,而在魏晉時期,更是為了彌補人員不足,這種遷移變得更加頻繁,人員更加眾多。於是趁西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爆發。誠然,我們現在會冠冕堂皇的說促進了文化經濟交流,但在那樣一個年代,國家歸屬感並沒有形成的古代,對於百姓而言無異於季世。結果就是篡魏的西晉亡國,而後偏安一隅建立東晉,而滯留在北方的民眾在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尚有2,495,804戶,16,163,863人。至後趙滅亡之時,華北地區的漢族已經不到300萬。除去南遷,這又是何等的殘酷,而這一切的源頭無不指向一個篡權而不能治,德不配位,才不配位的王朝——西晉以及他背後的司馬氏。

而即便是偏安一隅的東晉,君王一如司馬睿、司馬衍,更多的都是昏聵無能,不思進取,以酒色為伴之徒。而在東晉內部也更是禍亂不斷,為了爭奪勢力範圍,王敦之亂 等次第發生,門閥傾軋比比皆是。所謂的北伐也從來只是流於表面,祖狄北伐便是由此而敗。

司馬氏取代曹魏,本就是依靠陰謀詭計和門閥貴族,得位不正;更是德不配位,毫無功績,才不配位,無所用才甚者以至於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西晉與東晉,雖為王朝,但更是一部民族血與淚的輓歌,如此司馬氏又有何臉面希冀後人能夠 有所褒揚?

參考資料:《三國志》、《晉書》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開無田 的精彩文章:

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不是唐玄宗,而是他,一舉措貽害無窮
她是咸豐皇帝最愛的妃子,可惜生不出男孩失寵,死後用金棺埋葬

TAG:花開無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