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47歲陶虹崩潰大哭扇女兒巴掌:「你壓力大,我壓力不大呀?」

47歲陶虹崩潰大哭扇女兒巴掌:「你壓力大,我壓力不大呀?」

果子說

於父母而言,適當放手,愛之有度,然後「自私」一點,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是良性的親子關係。

文/木棉說

來源 | 木棉說(ID:mumianshuo)

最近熱播的高分國產劇《小歡喜》里,有一幕母女吵架的戲份,很多網友看完後爆哭。

女兒英子和媽媽發生爭執後,一氣之下逃課跑到了爸爸家拼樂高,還把媽媽燉的燕窩給爸爸女朋友喝。

宋倩趕到時,被這三人的其樂融融的相處給刺痛了。

望女成鳳的宋倩看著逃課的女兒,失望、委屈、憤怒、嫉妒,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

女兒一句「我就是壓力大」,讓她徹底爆發了:

一開始,女兒一直在安撫媽媽,給她認錯道歉,但正在氣頭上的宋倩越說越遠,打開了「前夫女朋友」這個敏感的開關。

終於,被逼急了女兒也忍不住了......

這段「教科書式母女吵架」真實到讓人窒息。

就像很多網友的評論所說,代入媽媽的角色你會心疼宋倩,代入女兒的角色,你又會為英子感到委屈。

其實,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宋倩對英子這種「全包圍式」的母愛。

為了陪女兒高考,宋倩毅然辭職,一心撲在女兒身上。

一扇隔音玻璃窗,女兒像是被她360°監視的犯人,沒有一點私人空間;

她禁止女兒吃麻辣燙、麥當勞等一切垃圾食品,逼她空腹吃海參,喝各種養生的葯膳;

與高考無關的樂高、天文館,通通不在她允許的範圍;

連高考誓師大會上氣球寫心愿,都要被逼寫上:清華,北大,700分;

英子稍微有點反抗,她就開始各種情緒爆發,各種哭......

再懂事的孩子,面對這種「全包圍式」的母愛,也會窒息。

像宋倩這種控制欲超強的傳統中國式父母,在現實生活中太常見了。

他們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甚至沒有了自我,把夢想和期望都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了他們人生的全部。

這樣的愛,只會讓雙方都痛苦。

控制欲過強的父母,往往沒有邊界意識。

在他們眼裡,孩子永遠是一個無法獨立行走的嬰兒。

朱雨辰去年攜71歲的媽媽參加《我家那小子》,母子兩人的相處方式震驚很多網友。

兒子走到哪,她就跟到哪,跟劇組,搬去北京,像一個移動的24小時貼身管家;

怕兒子上火,十幾年如一日每天早上4點起床為兒子熬梨汁;

她會把兒子的每條微博、博客都工工整整地抄下來;

兒子的每一段戀情,她都要干擾,而她對兒媳婦的標準是:「做到跟我一樣對兒子」、「女的就應該賢妻良母」......

失去邊界的愛,總有一天會反噬。

她強加在兒子身上的母愛,終於一步步變成束縛朱雨辰的枷鎖。

他曾多次在節目上吐槽母親這種畸形的愛:

40歲的朱雨辰至今未婚,他姐姐也因為看到母親這種付出形式不敢結婚......

而她自己則活成了「頂兩個菲佣」的人。

「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兒子的,我沒有自我,完全沒有自我。

控制欲強父母的眼裡,孩子從來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更像是自己用心打造的一個作品。

吃什麼、穿什麼、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和什麼樣的人結婚、過怎樣的人生,他們都要來插上一腳。

如果反抗,他們就用自我感動式的犧牲去綁架孩子,甚至把人生不幸全都歸咎到孩子身上:

「我每天這麼辛苦還不是為了你?」

「要不是你,我至於過這樣的生活嗎?」

一味控制孩子的父母,把親情變成了綁架,也把自己困在了一個死胡同。

離開孩子,他們根本無法獨立行走。

我有個親戚,自打孩子出生以後就一直都在家裡當全職主婦,好在夫妻恩愛,一雙兒女從小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基本上不用她怎麼操心。

前年,兩個孩子雙雙考上外地的大學後,大家都說她終於可以好好享清福了。

她卻愈發地不開心。

孩子們不在家,她一下子就找不到生活的意義了,以前隨便忙活一天就沒了,現在一個人在家,對她來說,每一天都孤寂又漫長,她只盼著孩子們放假趕緊回家。

為了填補這份空虛,她甚至跟丈夫提議再生一個孩子。

她女兒得知後,當然是強烈反對了,然後趁去年十一回家,給她報了瑜伽班,帶她去逛花鳥魚蟲市場,買了一陽台的綠植,還進她的同學群,幫她組起了老年旅遊團......

現在點開她的朋友圈,生活過得多姿多彩,「再生一個孩子」的想法也早被她拋之腦後了。

一個女人,她首先是自己,然後才是女兒、妻子、母親這些社會標籤。

記得有一期《奇葩說》,高曉松說了一件事。

媽媽因為忙著老年合唱團的事情,居然把他的生日給忘了。

可高曉松卻說:

「我今年生日,她沒來,我特別高興,我媽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事情做,我覺得很好。」

一生圍著孩子打轉的愛,實在太過沉重了。

特別是當孩子脫離原生家庭後,父母開開心心地過好自己的生活,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大的寬慰了。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羈絆,就好比是一根線,就看你怎麼用它。

有的父母把孩子當成提線木偶,做什麼動作,扮演什麼角色,演繹什麼故事,一切盡在他們的掌握之中。

但提線的父母一刻都沒法懈怠,木偶也不可能有靈魂。

有的父母,則把孩子當成風箏,他們關心的是風箏飛得高不高、飛得累不累、有沒有偏離正軌。

放風箏的人無需每時每刻盯著風箏,風箏也能自由而勇敢地翱翔在藍天。

於父母而言,適當放手,愛之有度,然後「自私」一點,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是良性的親子關係。

*作者:木棉說(ID:mumianshuo),新女性全方位成長平台——傳遞成長價值、服務全球女性,相信知識,讓女性更美。每晚九點,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意果子 的精彩文章:

「結婚5年沒去過婆家」,對不起,papi醬的婚姻觀並不適合所有人
「香港影壇一姐」在娛樂圈消失的20年

TAG:創意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