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銳之城張家港:一種精神一座城!70載滄海桑田,看「蘇南邊角料」的「破繭成蝶」

新銳之城張家港:一種精神一座城!70載滄海桑田,看「蘇南邊角料」的「破繭成蝶」

70年前的1949年4月21日,百萬雄師過大江。張家港境內的長江小島雙山島是渡江戰役的最東線戰場,當時的沙洲地下黨提前兩三個月組織了百餘名經驗豐富的沙洲船工秘密前往江北,幫助部隊培訓並作渡江嚮導。如今,雙山渡江戰役紀念碑在雙山島巍然聳立,見證著70年來這裡的發展變化。

(雙山渡江戰役紀念碑)

張家港,是一座年輕的城市。1962年,常熟和江陰各自划出若干偏遠的「公社」,設立沙洲縣,1986年撤縣建市。建縣以來,經濟曾長期在蘇南地區墊底。蘇州作家何建明在長篇報告文學《我的天堂》中這樣寫道:「當時沙洲建縣之初,縣委向上面寫了一份報告,那裡面有一句話我至今記得:我們一無所有。」

如今這座由「邊角料」拼湊而成的縣級市,經濟綜合實力已連續23年位列全國縣級市前三甲。2018年,張家港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20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3億元,以萬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千分之三的GDP和千分之一的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從「一無所有」到明星城市,幾十年時間,張家港蝶變新生,靠什麼?

(張家港市城市夜景)

多少人還記得「三超一爭」?

令人矚目的成績背後,張家港人有自己的「法寶」,那便是「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張家港精神。

這種精神,源於沙洲江灘的圍墾精神。張家港的歷史,是先民們與長江水互生共存的歷史,是先民們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的歷史。地域的形成,發端於治水和圍墾;全市三分之二的面積,都是明清以來興修水利、圍圩造田形成。如今赫赫有名的新農村代表永聯村,當時就叫「70圩」,是1970年才在一片長江荒灘上圍墾而成。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在一張白紙上也要畫出最美的圖畫,這是張家港精神的鮮明底色!

(今日永聯村一覽)

這種精神,源於改革開放初期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面對長期落後的現狀,張家港人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破舊立新,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實現了由「農」到「工」的第一次飛躍。張家港市創造性推進了以「五小」為主的社隊工業發展,為鄉鎮企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作為「蘇南模式」的一大創舉,被《人民日報》譽為「小雞吃米、粒粒下肚」。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為張家港精神的正式形成匯聚了大批幹部和企業家隊伍。

張家港精神的正式形成,是由原張家港市委書記、黨中央和國務院表彰的「改革先鋒」秦振華提出的。1992年1月,已經在楊舍鎮擔任14年黨委書記的秦振華以56歲的年齡破格接任張家港市委書記。受到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的激勵,秦振華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千載難逢的大發展機遇」,上任後的第一次市委常委會議,他就響亮喊出「工業超常熟,外貿超吳江,城建超崑山,各項工作爭第一」。

(張家港精神的塑造者——秦振華)

「三超一爭」口號一喊出,當時就有人覺得秦振華「闖禍」了。「我把官帽子一直拎在手上,奮不顧身向前沖,帶領市委工作班子和全市人民,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全市上下團結一心,艱苦奮鬥,弘揚創業者,支持改革者,鞭撻空談者,懲治腐敗者,大膽激勵開拓者。」秦振華說。

對於這十六個字,秦振華如此闡釋:「團結拼搏」,即團結起來,齊心協力,艱苦奮鬥,開創大業;「負重奮進」,即肩負重任,迎難而上,勇挑重擔,奮勇前進;「自加壓力」,即自立自強,自我加壓,不留後路;「敢於爭先」,即心想長遠,永不滿足,敢闖敢冒,敢爭第一。團結拼搏是基礎,負重奮進是要求,自加壓力是動力,敢於爭先是目標。

1995年11月22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刊發了評論員文章《弘揚張家港精神》,文章寫道:張家港精神是一種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勇創大業的精神;是一種敢於競爭、敢創一流、永不滿足的精神;是一種雷厲風行、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精神;也是一種共產黨人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對人民高度負責、嚴以律己、自覺奉獻的精神。

張家港精神沒有過時

張家港市委黨校副校長魏欣,1991年來到張家港,是張家港精神的見證者、傳播者和研究者。在他看來,張家港人身上始終傳承著「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的基因:「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張家港人身上的這種基因被全面激發,從而促進了張家港的全面發展。」

「張家港精神」絕非口號,亦非空談:1992年,國家要在江蘇建一個內河港型保稅區。「我們能做的就是『先下手為強』。」秦振華說,江蘇省有此想法的不止張家港,而且南京港、鎮江港、南通港的條件都比張家港好。很快,張家港召開了4000人的動員大會,為爭取保稅區資格「鉚足了勁」。在3個月內完成區內1284戶拆遷,6個月完成區內「五通一平」,9個月保稅區封關運行……這些數字創造了讓人驚嘆的「張家港速度」。

「市場經濟不讓人,不爭不搶是庸人,錯過時機是罪人。」秦振華說,在拼搶保稅區建設的同時,張家港全力實施港口工業城市發展戰略,全市上下擰成一股繩,「搶」抓張楊公路、沿江公路建設,「搶」信息,「搶」項目。

韓國浦項、德國毛紗、法國毛條、美國陶氏、雪佛龍等120多個大項目紛至沓來,一批世界500強和跨國大公司落戶張家港。同時,張家港大力發展民營企業,沙鋼、澳洋、駿馬等60多家集團企業茁壯成長,如今已成為張家港的支柱企業。

「搶」建起全國第一家內河港型保稅區;修通全國縣級市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張楊公路」;建起全國第一條「城市步行街」……在張家港精神的引領下,上世紀九十年代,張家港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先後「搶」下了28個「全國第一」,實現了從落後追趕到加速領跑。

此後,張家港市主要領導更換了9任,每一任都是高舉大力弘揚張家港精神的大旗,一任接著一任干,不斷豐富張家港精神的內涵,不斷推進張家港市經濟社會取得新的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張家港人又一次自加壓力,今年春節後召開全市第一個大會就是張家港精神再弘揚動員大會,動員全市上下搶抓機遇,攻堅突破,打造五個「升級版」,走出一條具有張家港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張家港精神再弘揚動員大會)

張家港精神是在改革開放中孕育、弘揚和傳承的。張家港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靠的正是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用足用活政策,敢拼敢搶機遇。而在如今長三角加速一體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張家港精神並沒有過時與落伍,相反值得進一步傳承和放大。張家港市市委書記沈國芳說,「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弘揚張家港精神,以加壓奮進的「精氣神」、爭先率先的「加速度」,生動展現張家港精神的新時代內涵,在長三角一體化的新征程中努力書寫張家港發展的又一個黃金年代。」

70載滄海桑田,40年改革潮湧,張家港不僅造就了發展的一個奇蹟,也使自己成為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

走馬張家港,你能夠時時處處體驗到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一種精神一座城,張家港精神必將始終屹立於改革開放的潮頭,不斷激發出這座新銳之城持久的發展動力!

文末彩蛋:「張家港精神的塑造者」秦振華介紹短片

請點擊此處觀看

下集預告:明天請看【張家港——長三角一體化新銳之城】之三:打造「經濟升級版」,張家港「高質量發展」發力實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職教的夏天來了!要成功擴招100萬人,淘汰老舊教材、校企雙主編製進入「國家議程」
陳東曉:「四十不惑」的中美關係如何才能保持韌性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