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他是被封神的亞洲木匠,沉迷工作26年:我的目標是世界第一

他是被封神的亞洲木匠,沉迷工作26年:我的目標是世界第一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

井藤昌志,木作家,

10幾年前他放棄了自己在東京優渥的生活,

跑到鄉下,想靠一門手藝活下去。

他花了整整10年才做出了讓人熟知的代表作——

夏克木盒。

它低調又經典,全手工打造,

製作一個,前後需要三天時間。

它被日本選物教父小林和人

譽為「毫無過分修飾的傑作」,

井藤昌志以世界第一為目標,

每天都在反省中改進自己的作品,

常常一個人工作24小時不停歇。

撰文譚伊白 自述井藤昌志

有日本當代「審美之眼」美譽的小林和人曾在他的書《永恆如新的日常設計》中這樣評價木作家井藤昌志的作品:「他的作品最大的特點,便是毫無多餘虛飾的簡潔,一心只追求功能和品質。」

小林和人作為選物界的教父,他的擇物標準就是歷經歲月仍能讓人覺得美的物品,而井藤昌志製作的夏克木盒就是他的重要選品之一。

這種橢圓木盒,是井藤先生的代表作。它每一個工藝步驟都極為細緻,在組裝的過程中不使用粘合劑,節制地用榫和銅釘,通體順滑,外表用草木染色,而盒子內部沒有染料,保留了木頭最原始的色澤,打開時散發淡淡的木頭香味。

夏克木盒最早來自於美國的夏克教,據傳教徒們使用的傢具便是現在讓大家沉醉的北歐極簡風的源頭。夏克教徒們最大的特點,是日常所需的每樣東西都由他們親手製作——衣物、桌椅、箱匣……

他們遵循「規律則美」「實用即美」的原則,家中常擺放的大大小小的夏克木盒,成為最能代表夏克工藝的日常用具之一。

1966年出生於日本岐阜縣的井藤昌志先生,大學的專業是人類學,畢業後在東京過了5年的上班族生活,他對木工非常有興趣,決定回到鄉下,靠一門手藝活下去。

就這樣經過了漫長的10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工坊 「IFUJI傢具工坊」,成為一名獨立的木藝職人。

他的作品慢慢被人熟識,一推出後就大受歡迎,即使每月製作200件也無法趕上下訂單的速度。他並不是這項工藝獨一無二的擁有者,但井藤先生卻能自信地說:「我的製作精度和實用性,以世界第一為目標」。

以下是井藤昌志的自述:

我叫井藤昌志,是一名木工手工藝者,來自日本岐阜縣。在大學我學的是人類學,畢業後按部就班進入了東京的公司就職,在東京工作了5年左右。

這5年期間,我漸漸對大城市裡的生活感到厭倦,想著能不能回到鄉下靠一門手藝生活下去,所以二十七八歲的時候,我就放棄了城市裡的生活。

日本有著很豐富的森林資源,森林覆蓋面積佔到國土面積70%左右,所以在日本的日常生活中就會有很多木製品的應用,我自然而然就接觸到了木工。

於是我專門到木工學校去學習,職業訓練畢業之後,感覺到一年也沒有很好地把技術學透徹,靠這門手藝吃飯的話還是很難。所以決定再學習,在學校的附近拜了資深的木工師傅為師,在那裡精修了三年左右。

直到2003年,苦苦鑽研了10年之後,我才正式地獨立出來,成為一名木藝職人。

與夏克木盒的相遇

一開始獨立的時候,我沒有想明白自己到底想做什麼樣的東西,因為所有手藝人最重要的還是有自己的個性並且反映在作品當中。但同時,能否依靠自己的作品生活下去是很難的。這兩點其實很矛盾,做當下流行的東西就可以很容易賣到錢,但是那有可能並不是自己想做的。

我突然記起高中時看到的一本雜誌,上面介紹了ovalbox(夏克木盒),當時就被它驚艷了,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清秀的物品。它沒有很強的裝飾性,但卻非常簡單細膩。

於是我就去找書來看,再一次覺得橢圓木盒真美,自己開始調查製作方法。後來朋友想找我給他做個不一樣的針線盒,我就做了個橢圓木盒,朋友很吃驚,結果就一下子傳開了。

我開始研究它,搜尋它的資料,跟著師傅繼續研習它的技法,甚至多次親自去美國的夏克村了解夏克教徒的生活方式。

夏克教徒是18世紀末從英國到美國的基督教其中一派。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基本上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自己製作。他們非常喜歡新鮮事物,會發明這世界上沒有的東西。

美國夏克教徒的日常用品展

他們所有的物品沒有過多的裝飾,以實用為主,但保留了極其簡潔有力的審美,夏克木盒就是他們最常用的日用品之一。

製作木盒時,一開始從四周的彎板開始製作,這部分像燕子的尾巴,這種形狀也是製作盒子的關鍵。做好之後,放入沸騰的水當中加熱,趁熱用釘子固定住,然後放入模型放置1-2日乾燥。

然後就是使用草木染色,用這種純天然的草木染色技術的,在日本只有我一個。除此之外,我一定會選擇最上好的木材。基本上是美國產的黑櫻桃木以及北海道產的朱櫻特選木材。

在整個組裝過程中都不適用粘合劑,並且盒子內部也沒有上漆,我想保留它的木質香氣,讓人打開的一瞬間有種貼近大自然的愉悅感。

因為基本都是手工製造,所以它非常耗時間,製作一個前後要花三天。

它有很多不同的用途,一般的情況是放小物件。日本人的話會放置裁縫工具,女性會放化妝品、首飾、手錶以及一些貴重物品。也可以放食物,但裡面得鋪一張布,不然對木頭會有損壞。

井藤昌志的傢具作品

除了木盒之外,我也做了很多木質傢具。比如木盤、椅子、可摺疊桌,最近還在做大型的碗櫃櫥還有衣櫥等等。

為了作品品質,多次搬家

最初我為了學手藝,從東京搬到了鄉下岐阜縣。2009年,我為了尋找濕度低、更適合製造木盒的地區,又移居到了長野縣。

我和妻子在長野開了第一家自己的店,叫Laboratorio,距離今年正好10年了。它兼具了展廳、買手店、咖啡廳等功能,最初我們一家也住在這裡。

這是一棟由有85年歷史的藥房改建的建築,玄關處放置著我用古舊木材新做的長凳。

柜子傢具等,就用了原來這座建築里留下的一些,商品陳列架就手工打造了一些。除此之外,櫃檯、牆壁塗裝到貨品陳列都由我自己完成。

現在這裡由妻子一個人打理,平常大部分時間我在工坊,她在店裡,我們互不打擾,各忙各的。我們都不是擅長跟人打交道的人,只有一工作起來才會全神貫注。

現在這10年間,我的店鋪也在慢慢增加,在松本市內已經開了四間店了。

「以世界第一為目標」

最開始獨立的時候不為人所知,基本上沒有什麼訂單,非常痛苦的時期也有過,經常一個人從早做到晚,默默研究。真的是每天工作沒有休息,常常工作超過了24小時,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後來慢慢地因為夏克木盒,我才開始有名氣,很多人來看我的作品,也有雜誌報道了我。幾年前我還受中國邀請,去北京做了一場講座。那時候生活才慢慢變得充裕起來。

在這之前,我從沒想過自己竟會把手工活當作營生,更是半點也沒想到自己出名是因為上高中時看到的橢圓木盒。然而兜兜轉轉,曾感興趣的東西卻與如今的生活聯繫到了一起。從二十七、八歲到現在,我已經在這個行業做了26年了。

我不滿意的產品都不會拿出來銷售,製作的過程中一直會不斷地思考改進。現在我做的木盒也不是最終定型的樣子,每天都在想,有沒有哪個地方可以再修改,能不能做得更好一點,讓它的質量再高一個檔次。

在日本,追求器物的美是從古至今的傳統。但我的目標並非如此,器物並不僅僅是裝飾用品,而是希望能夠實實在在地被好好使用,它的功能、方便性和質量才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我不會在這些方面妥協。

我做的木盒目前是不是第一不太清楚,但我能自信地說,我的製作精度和實用性,是以世界第一為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 的精彩文章:

紅豆紅棗紅枸杞紅玫瑰……6種紅色食材做成「紅糕」,噴香!
北方貼秋膘,南方降火氣

TAG:一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