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時蘇大強式的爹:張居正父七次落榜、曾國藩父17次考秀才

明清時蘇大強式的爹:張居正父七次落榜、曾國藩父17次考秀才

電視劇《都挺好》熱播後,蘇明玉的父親蘇大強吸引了大家的眼球,這個資質能力平凡的父親,卻擁有一位優秀的女兒。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在明清時期,多位名人的父親也類似蘇大強。

1、于謙父親:一位隱士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有「救時宰相」之稱的于謙出生於浙江杭州一個官宦世家。明成祖永樂十九年(1421),于謙登進士第。他考中進士後,便開始擔任御史,很受皇帝器重。做官起點高者,往往會眼高手低,但于謙的執政能力卻很強,擔任河南、山西巡撫的經歷,更是讓其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鍛煉。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發生了土木之變,于謙一躍成為兵部尚書,成為朝廷實權人物,力挽狂瀾,北京保衛戰充分顯示了其軍事指揮能力。

于謙的高祖於夔,為元朝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參知政事,曾祖父於九思,官至杭州路總管,祖父於文,任明朝兵部主事。

于謙的父親於彥昭卻沒有什麼顯赫的功名,職位低微(一說未曾出仕),幾近隱逸。正統十二年(1447)五月,於彥昭逝世於杭州,因為兒子顯貴,他被封贈為兵部右侍郎。

2、歸有光父親:布衣終身

正德元年(1506)臘月二十日,明代散文家、官員歸有光誕生於江蘇崑山一個破落地主之家。歸有光雖然仕途坎坷,60歲才考中進士,但他有「明代歐陽修」之稱,後人稱讚其散文為「明文第一」。

歸有光的高祖父歸璿,為正七品承事郎。祖父歸鳳,明憲宗成化十年(1474)考中舉人,擔任過山東武城縣知縣,後辭官歸隱田園。歸有光祖父歸紳,雖然沒有功名,但曾任山東參政,頗有名氣。祖母夏氏,是太常卿夏昶的孫女。

歸有光的父親歸正,號岫雲,庠生。他讀書十分勤奮,但在科考中屢戰屢敗,終生為布衣。他每天閉門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每當讀書到會心處,便嘻嘻而笑,自得其樂。他的性格恬淡忠厚,從不和人爭吵理論,而樂於以文會友,結社讀書。

3、張居正父親:鄉試七次落榜

嘉靖四年(1225),張居正出生於湖北江陵(今湖北荊州)一個破落小地主家庭。其祖先張關保,安徽鳳陽人,是朱元璋部隊中的一位士兵,後因軍功被授予歸州(今湖北秭歸)千戶所世襲千戶職(師長)。張居正的曾祖父張誠,是次子,不能世襲,於是從歸州搬遷到江陵。張居正的祖父張鎮不愛讀書,在江陵遼王府內當護衛。他把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兒子張文明身上,命令他讀書參加科考。

可是張文明考取秀才後,連續參加了七次鄉試,一直沒有考中舉人。沒想到,其子張居正卻超過了他。嘉靖十九年(1540),16歲的張居正考中了秀才。祖父為慶祝孫兒考中秀才,痛飲一場而醉死了。另有一種說法是,和張居正同年的遼王朱憲?因為嫉妒,灌了年邁的張鎮過量的酒,導致其身亡。心懷愧疚的遼王府聽說老護衛去世,特地送來了一千兩銀子的賻儀和賀幛。

過了七年,即嘉靖二十六年(1546),張居正又順利地考中了進士,被任命為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為實習官職,三年後轉正,可任命為正七品編修等官職。從此,張文明再沒有參加鄉試,把興旺家族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了。

4、伊朝棟的父親:一介寒儒

清代名臣伊朝棟的父親伊經邦是閩西寧化人,生於康熙甲戌年(1694年),逝世於乾隆壬午年(1762年)。伊經邦還是著名書法家伊秉綬的祖父。

伊經邦性格孝順友好。父親逝世時,他十分悲痛,甚至因此而毀損了身體。母親黃夫人,善於持家,身自作苦,供養他讀書。

伊經邦樂易、通達、明敏,喜交遊,胸無城府,人們都喜歡與之交往。他考取秀才之後,再去參加鄉試,希望考取舉人,但名落孫山,從此,他便放棄了科舉之路。

有朋友攛掇他去江南(今江浙太湖地區)做生意。不幸的是,他在江南做生意失敗了。有人騙他說:「你不善於經商,不如你把本錢給我,我來替你做生意,賺了錢分大部分利潤給你。」伊經邦相信了他。不久,此人帶著他的錢逃走了。有人勸他通過打官司追回這筆錢,伊經邦感到羞恥,燒掉了借條。從此,他的家道敗落了,起初賣掉了大房子,遷居到貧民區。第三次搬家時,房子更加狹隘,但他處之淡然。有人恥笑他,他也毫不在意,但是他教育子女卻十分嚴格。

當時其長子伊朝棟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在寧化文教界聲譽卓著,於是伊經邦為長子聘請了名師。

乾隆三十四年(1769),伊朝棟沒有辜負父親厚望,最終考取了進士,官至光祿寺卿,深得乾隆信任,成為一代名臣。

5、曾國藩父親:第十七次考上秀才

曾國藩父親曾麟書為了一個起碼的功名——秀才,耗去大半輩子的時間。前後考了17次,才考上了秀才,這時他已經43歲了,僅比曾國藩早一年考中秀才。之所以如此,一是其資質平庸;二是其考運不濟。

為此,其父曾玉屏恨他不爭氣,經常對其責罵。曾麟書清楚自己才學平庸,仕途無望,於是發憤教督幾個兒子,把光大門第的希望寄托在曾國藩兄弟身上。他知道在科考方面,自己不如兒子,索性放棄了考試,安心在家做私塾先生。

當然,曾麟書儘管在科舉之路上未達到功名應有的目的,但在五六百年間無一進學的曾家,他破天荒地考取了秀才,摘掉了「寒門冷籍」的帽子。

上述名人的父親儘管平凡,但他們不但熱愛讀書治學,而且其學識為下一代的蒙學和科考的初階打下了牢靠的基礎,從而為兒孫的成功作了有力的鋪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抗戰初期中國空軍最給力,曾遠征日本,投下百萬傳單
老佛爺、袁大頭,歷史人物的綽號是怎麼來的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