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LPR首次報價出爐,債市反應淡定但利率仍有可能下行

新LPR首次報價出爐,債市反應淡定但利率仍有可能下行

8月20日9點半,新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首次報價出爐,1年期LPR為4.25%,與市場預期相符,較此前的4.31%小幅下降,5年期以上LPR為4.85%。新LPR報價公布,債券市場略有波動,但變化不大。

期貨方面,國債期貨低開,10年期主力合約跌0.04%,5年期主力合約跌0.05%;現貨方面,截至上午9時40分,10年期國債190006券收益率最新成交為3.0275%,30年國債190010為3.6100%,剩餘期限近10年的國開190210券收益率為3.40%,與昨日報價接近。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債市利率後續存在一定下行空間。一方面,可能出現的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或TMLF利率下調或將加速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探底;另一方面,優質企業的社融成本將更快降低,帶動高等級信用債利率下行。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LPR利率引導債券收益率曲線下行的作用並不顯著,中短期內債券市場收益率受貨幣政策的影響較大。

債市利率存在下行空間

關於新LPR報價機制對債市的影響,市場多數認為利好債市但影響有限。這種利好主要源於貸款利率市場化的加速推進。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本次貸款利率市場化推進加速有超預期成分,預計會開啟一段利率下行空間;後續也存在下調MLF操作利率進一步引導利率下行的動機和可能,可能會繼續利多利率下行,但利率下行需要過程。」

明明還稱,為對沖中小銀行貸款利率下行對存貸息差的影響,支持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下降,定向降准仍然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由LPR引導貸款利率下行和直接下調政策利率仍有區別,刺激利率下行的空間有限。本次LPR改革對貸款進行了新老階段的劃分,即存量貸款的利率仍按原合同約定執行,新發放的貸款中主要參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定價,較大程度減輕了市場震蕩,同時使LPR報價下降的影響相對有限,遠不及以往直接下調貸款基準利率。

具體而言,利率債方面,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市場加強對公開市場利率下調的預期,利率債利率存在一定的下行空間;二是政策意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加碼寬信用,逐步收窄MLF和LPR之間的利差,這對利率債是利空。

民生證券固收分析師樊信江分析稱,在形成機制改革後,央行可能通過下調MLF、TMLF利率的方式引導貸款利率下行,從而有望打開利率下行空間。若調整MLF利率或TMLF利率,或將加速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探底進程。因此下一次的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值得重點關注。

「由於TMLF利率比MLF利率低15bp,以TMLF利率為錨定,判斷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底部應在2.85%附近。」樊信江認為。明明亦預測,隨著利率並軌的進一步落地,10年國債到期收益率將繼續向2.8%靠近。

不過,一位城商行債券交易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新的報價方式中,央行將MLF作為LPR的錨,而不是其他貨幣政策工具,一定程度上反映央行更傾向把重點放在了壓降信用溢價方面,並不會經常調整MLF,因此對利率債走勢還需謹慎判斷。」

信用債方面,機構的觀點較為一致,普遍認為利好高等級信用債。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屈慶表示,由於此次定價機制調整最為確定性的影響就是大企業的貸款利率有望進一步下降,這無疑有利於降低高評級信用主體的融資成本,高評級信用債利率將大概率隨之下行。

與之相對,對於那些低等級、存在違約風險的信用債來講,市場的風險規避情緒仍存,信用擴張依舊面臨著信用風險溢價的阻礙。

另外,也有觀點稱,如果LPR利率低於銀行信貸的基準利率,那麼銀行信貸相對於債券的比價效應減弱,這將增加對債券資產尤其是利率債、高資質信用債的需求,推動收益率進一步下行。

短端資金利率緊張有所緩解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短期內決定債券市場利率走勢的關鍵在於貨幣政策的走向。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對記者表示,LPR利率直接作用於銀行貸款,與債券利率之間的關聯較小,因此引導債券收益率曲線下行的作用並不顯著,在中短期內,債券市場收益率受到貨幣政策的影響較大。

結合貨幣市場來看,近期得益於央行流動性的頻頻投放,略微偏緊的資金面出現緩步放鬆的情況。此前央行連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後,市場流動性面臨壓力,頗具代表性的銀行間質押式隔夜回購利率DR007由7月初的2.07%、2.16%上升至2.69%,如今情況有所減緩,截至8月19日收盤,DR007加權平均利率報2.67%。

(主要貨幣市場基準利率走勢)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告訴第一財經,總體而言,央行近來的操作較為平穩,主要還是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但如果下個月美聯儲進一步降息,全球利率寬鬆趨勢明顯,政策利率還有下調的空間和可能。」

也有市場人士用「注重邊際調節」來評價央行近期的貨幣政策,這在2019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亦有提及。二季度的報告首次強調應及時應對市場波動、加強邊際調節,這意味著近期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央行流動性管理的中心都不是中長期流動性的大額投放,而是以短期流動性擺布、中長期流動性對沖為主的組合。

就月末來看,資金面有望保持平穩。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本周有3000億元逆回購和1490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另外,本周地方債發行量較大,同業存單到期量處於較低水平。

明明表示,隨著月中繳稅繳準時間點過去,未來資金利率將緩步下行,直到月末重新受跨月需求增大而有所上行,但央行會及時出手應對市場波動,資金利率上行幅度也難以超過7月份的高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一周市場回顧與展望:美聯儲放「鴿」美股靜待財報季考驗,新興市場國家或迎降息潮
24.26元!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創確定發行價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