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哪吒》向孩童展示了友情,向成年人表達了什麼?

《哪吒》向孩童展示了友情,向成年人表達了什麼?

《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稱《哪吒》)作為一部動畫電影,票房已超過41億,已然成為一部現象級電影。作為觀眾,喜歡《哪吒》的理由各不相同,有人是因為畫面精良,也有人是因為故事改編恰到好處,還有人是喜歡電影傳出來的道理。無論是孩童,還是成年人,都能從《哪吒》中得到一種道理。

在劇中,哪吒與敖丙代表著兩類極端孩童。哪吒有小屁孩的特點,經常幹壞事,讓周圍的人討厭,童年充滿的孤獨,也充滿了他人的排擠。敖丙是典型的望子成龍,有深厚的背景,從出身開始,就背負著家族的復興,人生中的每一步,都被安排好了,童年沒有任何樂趣。

最終,哪吒與敖丙相遇了,雖然身世差距很大,卻有著同樣孤獨的童年,因此兩人成為了好朋友。看到哪吒與敖丙踢毽子時,真的會讓觀眾流量,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對這兩個孩童來說,卻是人生中十分珍貴的事情。因為在孤獨的童年中,有了一個伴,這就是友情,也是電影希望傳達給孩童的道理。

除了友情,電影還向孩童表述了親情。哪吒算是一個問題兒童,給陳塘關百姓帶來了災難,可李靖夫婦並沒有放棄他。小云云問李靖:哪吒是你什麼人?李靖回答:哪吒是我兒!這裡也向觀眾表達了,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父母都不會捨棄他,這就是親情,永遠不會被磨滅。

《哪吒》向孩童傳遞了友情、親情,也向成年人傳達了一種道理,就是打破成見。在劇中,申公豹說了一句話很經典: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也休想搬動。這也是很多成年的看法,認為成見是不可撼動的。但是,成見在生活中,是一種不好的存在,為何不能去打破呢?

哪吒就是在他人的成見下活著,所有人把他當魔童,哪吒並沒有放棄自己,反而是活出自己,即便自己真的是魔,那又怎麼樣呢?這是我的人生,不需要他人來指指點點。對成人觀眾來說,要做到哪吒那樣太難了。很多人不敢去打破成見,也不敢去與他人的看法做鬥爭,然後就慢慢失去了自我。

《哪吒》的導演餃子,在採訪中也說了,自己本是學醫的,從事動畫製作就是愛好,在家啃老了多年,也受到了很多成見。因為在他人眼中,自己的行為有點異類,這就是別人對自己的成見。製作《哪吒》也是為了打破成見,將這個道理傳遞給成年人,不知觀眾是否注意到了這層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漫de 的精彩文章:

海賊王:最強男人是白鬍子,最強女人是誰,僅出場兩次
海賊王中讓人心酸的六個畫面,看到艾斯與卡普對話很想哭

TAG:漫漫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