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BOINC:當全球算力時代降臨,我們如何把握先機?

BOINC:當全球算力時代降臨,我們如何把握先機?

未來數字世界中,算力必將作為基礎資源存在。全球最大志願計算平台 BOINC正試圖發揮集群計算優勢,促動區塊鏈改造,承接邊緣計算商用市場,使頂尖算力覆蓋於特定領域的尖端科學項目,同時普惠企業、社區和個人。

恰逢BOINC算力地球白皮書發布之際,「BOINC算力地球」CTO--清風以及BOINC Foundation Ltd主席--Steven兩位嘉賓做客鏈得得吐槽大會,直面500位吐槽師犀利點評,拆解算力王者的區塊鏈版圖,回應所有外界質疑。

【算力媲美「天河二號」】

仇楊濤 | 主持人:我先來介紹一下,BOINC前身是SETI@home計劃,該計劃創造性地利用「分散式計算」聚合全球個人電腦閑置算力,來分析射電望遠鏡中的巨量數據並搜尋地外文明信號。

日前,BOINC已經實現區塊鏈轉型,並披露了與區塊鏈相結合的商業化項目——「算力地球」。希望通過引入通證激勵的模式將分散式計算的用戶和網路規模擴展到新的水平,同時探索分散式算力的商業應用。

眾所周知,我們正處在一個數字化轉型的大時代中,從城市到家庭,從政府到企業,今後的發展規劃勢必要考慮算力這個重要因素。「算力就是生產力」, 一個嶄新的算力經濟時代正在到來。

清風總來簡單介紹一下「BOINC算力地球」的歷史沿革和未來發展。告訴大家BOINC能做什麼?大家如何參與?

清風 | 嘉賓:BOINC誕生於1999年,最早的項目是SETI,用來尋找外星文明,目前BOINC平台上運行著的科研項目有100個左右。而「BOINC算力地球」就是基於BOINC,進行區塊鏈轉型後的商業化項目。

BOINC現在整體的算力相當於我國「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的算力,這些算力用來輔助科研項目進行計算。

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主要是會和區塊鏈進行結合,吸引更多的算力加入到BOINC的生態,為未來的科研貢獻更多的算力,同時也希望能夠為一些商業項目提供算力的支持。

大家如果要參與BOINC這個項目的方法也比較簡單,直接在BOINC的官網下載BOINC的客戶端,然後選擇你幾個你感興趣的項目進行運行就可以了,這個項目會產生相應的積分,你會得到這些積分,未來我們會把這些積分和我們的COP代幣進行轉換和映射。

之後我們會推出一個全新的BOINC客戶端,除了能夠支援科研項目計算以外,也會支援很多商業項目進行計算。目前BOINC和區塊鏈結合方式還比較簡單,主要就是積分,我們未來計劃讓BOINC產生真的代幣,同時也會和一些知名的公鏈進行合作,在區塊鏈上進行深耕。

【BOINC 區塊鏈轉型的意義】

仇楊濤 | 主持人:首先想探討一點,你們為什麼要大力推進BOINC進行區塊鏈轉型,據我了解到,你們團隊的核心成員基本來自於中國。

清風 | 嘉賓: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原來用戶為BOINC貢獻算力,實際上是純志願者行為,雖然有積分系統,但實際上並不是一套獎勵機制。

從現在的全球趨勢來看,很多人利用閑置的計算資源,參與到那些能夠獲得獎勵的加密貨幣「挖礦」行為,比如說門羅,或者以太坊。我們也希望順應時代的發展,通過代幣獎勵的機制讓更多的人有興趣參與到BOINC的網路中,為人類貢獻出自己的算力。

我們的團隊成員也不都來自於中國,我們和BOINC的創始團隊伯克利大學都會一直保持交流,探討BOINC下一步應該怎麼去做。

【 如何維持算力穩定性?】

仇楊濤 | 主持人:BOINC算力地球其實是通過個人提供閑置算力的方式來支持科研或者其他商業項目。那麼,這種個人節點的方式,如何確保算力貢獻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清風 | 嘉賓:這是個好問題,算力貢獻的穩定性,BOINC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作為一個從1999年一直做到現在的項目,BOINC的算力增長大家都能從官網上看到。

BOINC最大的魅力來自BOINC上的項目本身。以我個人為例,我很早就開始用電腦了,當時SETI項目尋找外星人計劃非常打動我,它也因此成了我在BOINC平台上最開始運行過的項目,我會願意利用自己的閑置電腦為項目貢獻項目。

當然,BOINC上還有很多非常有意義的項目,比如說幫助破解癌症,破解艾滋病等醫學類,跟人結合的更緊密的項目。這些項目本身吸引著著大家持續貢獻出自己的算力,BOINC其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後面在BOINC上跑的不管是科研項目還是商業項目,我們仍然會保持項目本身的魅力,這是一個大前提。

另外,我們也會通過代幣的獎勵機制,讓大家更加有動力貢獻出自己的算力。讓那些不管是出於公益性還是功利性目的的朋友,在真正地為人類很多科研項目貢獻的算力的同時,得到他們應有的回報。

Steven | 嘉賓:讓我也來講講,我們現在也尋找到一些潛在的合作對象,比如大型算力公司,讓他們貢獻穩定的算力來保障BOINC算力地球算力的穩定。

【算力集群 vs 閑散算力調度】

仇楊濤 | 主持人:嘉楠耘智是主流的比特幣礦機生產廠商。「比特幣網路共識卻是以計算機億萬次無效的運算及背後能源的浪費作為代價。」比特幣礦工為了維持比特幣網路上的近50Eh/s的算力需要每年花費近30 億美元的電費。你們如何看待比特幣網路造成的巨大資源浪費現象?BOINC如何處理算力提升和資源節約的問題?

清風 | 嘉賓:我覺得用浪費這個詞來評判比特幣網路的計算,我覺得還是有失偏頗,因為實際上是靠這個來保證網路計算的正確性,只不過定位不一樣,BOINC這邊可能更傾向於把我們的計算能力直接用於一些項目的更有價值的計算上,而不僅僅是網路轉帳。

仇楊濤 | 主持人:提供雲計算服務的公司是通過算力集群的方式來為公司提供商業化方案,BOINC為何不採用集群的方式來確保算力的穩定和大規模計算?

清風 | 嘉賓:如剛才Steven所說,我們也不是說完全拒絕和這類公司進行合作。BOINC現在這種計算方式更多的是叫做邊緣計算。這跟BOINC的歷史有關,BOINC最早誕生的時候,需要計算的項目很有價值,但是可能會耗時很長,而且並不能馬上就看到眼前利益,所以幾乎不會有商業公司一上來就支援BOINC的網路。

這就成了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所以BOINC選擇了直接調度閑散算力來進行計算的這樣一種方式。

我覺得這其實和比特幣的發展歷史比較類似。比特幣早期階段也是由大量的閑散礦工來組成,到後面慢慢發展成擁有更多的專業的礦工、礦場、礦池等等來組成整個生態。

我覺得很多的區塊鏈項目包括BOINC可能也會沿著這條路徑走下去,最開始全是閑散的算力,大家因為一些信仰、理念等等原因參與到BOINC的計算中,到後面BOINC變得越來越區塊鏈化,有更多各種各樣的獎勵,也會讓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以及提供算力的大廠商們加入到這個網路中。

仇楊濤 | 主持人:那麼BOINC如何解決分散式計算中大規模數據傳輸的帶寬瓶頸?

清風 | 嘉賓:BOINC的方式比較簡單,就是把數據計算任務拆的儘可能的小,非常非常小,並且每個計算任務也並不是由一個客戶端計算完成就結束了。通常一個計算任務可能會同時推給多個客戶端節點,然後都去進行計算,這樣防止有某些節點掛掉了各種情況,然後將結果反饋到服務端進行校驗,所以目前來講就是把任務拆分的儘可能小,並且我們允許讓用戶自己進行設置,到底提供多少帶寬來進行閑置計算。

仇楊濤 | 主持人:有網友提問,BOINC如何解決數據存儲和隱私安全?

清風 | 嘉賓:這是個好問題。隱私安全方面,從BOINC的現狀來講,很多項目並沒有那麼強的隱私保密性,基本上數據都是可以公開去獲取,所以任何人都可以隨時參與,不需要特別的保護。下一步如果我們引入一些商業項目,或者一些相對保密性較強的科研項目,我們目前也是在跟我們的戰略合作夥伴Conflux進行緊密的合作和探索。

而數據存儲方面,事實上BOINC客戶端目前尚未承擔存儲任務,只是作為純粹的計算節點,任務計算完之後,把結果推回到服務端,數據的存儲現在是由各個項目方負責的。

仇楊濤 | 主持人:那商業化支付場景呢?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清風 | 嘉賓:商業化支付目前不是BOINC的一個重點,即便有支付的場景,我們這裡也會提供一些閑置算力,讓項目方去進行購買。就目前來看,業內還不會有更大規模的所謂商業化支付場景。當然這個問題我們也在研究,但是還不是我們的重點。

【BOINC 代幣機制】

仇楊濤 | 主持人:好的,接下來聊一下關於BOINC算力地球的通證問題。COP是BOINC算力地球的代幣,同樣採用通縮模型。目前市場上的代幣均採用通縮模型,利用人造的「稀缺性」 給大家營造升值空間,也是目前很多幣種炒作的噱頭,通縮經濟不會帶來商業和發展,只有炒作,如果COP一樣通縮,那隻要「持幣待漲」,就不會鼓勵參與計算,不能保證算力的穩定。您怎麼看這種預期?

清風 | 嘉賓:我個人覺得這個倒不會成為太大的問題,這個就像任何一個POW幣一樣,比如BTC、以太坊,對於礦工來講只要有相應的回報,大家就一定會參與到它的挖礦計算行為中。

而且,除了這種POW產生的幣以外,我們也在跟一些公鏈進行合作,也在看有沒有可能在公鏈上提供更多的一些經濟模型,不僅僅局限於COP代幣,關於代幣這塊,我們也是在持續的研究和往前探索。

但是POW通縮會讓大家持幣待漲就不參與計算了,我認為這是個偽命題。

仇楊濤 | 主持人:如何看待中國算力市場存在的機會?據我了解到,BOINC算力地球會開闢中國市場。

清風 | 嘉賓:不僅是中國算力市場,我認為全球範圍內的算力市場未來都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5G、物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那些終端設備都會產生巨量的數據,一個商業公司單純的依靠現有的方式去進行計算,成本更是相當高昂,我個人認為是不太現實的。

這就給BOINC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可以以極低成本的方式來進行海量規模的數據運算,同時BOINC網路這十年來也已經證明了這種方式是可行的。

因此,我們在中國市場這邊也會積極尋找一些科研計算方面的合作夥伴,同時將邊緣計算作為一個市場切入點,跟更多的公司進行合作。我們一開始的定位就是一個極為便宜的大算力計算平台。

【自由討論環節】

鏈得得懟友:計算任務完成獲得獎勵,這個過程如何驗證?如果礦工突然離線,怎麼去獲知?

清風 | 嘉賓:這個目前的做法是這樣的,就是BOINC的計算實際上並不是說一個工作就由一個客戶端來完成,他會推送給很多的客戶端來進行計算,然後一個客戶端節點究竟是不是完成,這個時候取決於到時候回傳完了計算結果是否和其他節點計算的一樣來進行校驗。

鏈得得懟友:那這種交叉驗證是否會造成算力浪費?

清風 | 嘉賓:我覺得用浪費這個詞可能不是很準確,因為不可能說只有一個客戶端節點計算完成之後我們就相信它的結果,同時對於很多人而言,他們使用的工具可能是一台普通的個人電腦,隨時會掉電、關機、重啟,所以自然而然會多進行一些重複的計算。

而且,分散式計算其實永遠是要在成本、計算驗證方面取得一個平衡,當然我們可以不斷的去優化它,但是在目前這個階段完全說沒有重複的任務計算還不太可能。

鏈得得懟友:或許可以將任務計算與驗證計算分開來做,驗證計算將任務切成100份,然後隨機抽取10份來作為驗證數據,這樣可以節約很多算力。

清風 | 嘉賓:驗證跟計算分離,這個點在於不是所有的計算結果在之前就知道如何驗證,只有當節點計算完知道結果,幾個節點交叉比對結果才能知道是不是正確的。所以這個其實也要看項目,有些項目如果能夠前置的知道這種驗證的方式,那就能夠做更好的優化。

因為在BOINC平台上運行的不是一種演算法,對於分散式系統,我個人覺得,想做到完全的不浪費,是個很大的課題,我不能說完全不能實現,但在現階段來講,想實現還是挺有難度的。

鏈得得懟友:如何去驗證計算任務?每個計算任務如何進行計費?

清風 | 嘉賓:這個驗證計算任務其實各個平台不太一樣,你可以理解為BOINC只是一個分發平台,具體如何驗證,取決於項目方,比如說SETI,它可能有自己的驗證的方式。

目前來講,計算任務都是不收費的,還沒有引入收費的機制,而且後面我們會引入相應的代幣,讓提供計算能力的一方能夠獲取相應的獎勵。

最開始的時候,他獎勵的獲得還是會先跟著項目方的積分去走來映射兌換我們的代幣。

鏈得得懟友:既然利用TEE技術,英特爾平台是SGX,ARM架構是TrsutZone,但兩個平台加密方案不能互通。另外SGX平台,最後要和英特爾的中心伺服器做驗證,如果英特爾作惡怎麼辦?

清風 | 嘉賓:關於可信計算這塊,其實我們也是正在探索中,TEE本身的漏洞也已經很多次被利用了,就如之前所講,BOINC目前來講還沒有什麼特別的加密數據,大部分的項目都是公開的,數據是可以直接拿到並獲取的。

鏈得得懟友:如果是計算需要對大數據集不斷迭代、收斂的,類似很多ml和深度學習這種,那麼每個計算節點算完自己的小數據集之後開始節點之間p2p通訊還是都要送回中央伺服器來協調?

清風 | 嘉賓:這個問題其實也挺好的,依照現在BOINC的設計,其實是要不斷的送回中央伺服器來協調的,原因是如剛才所講,因為BOINC它是一個分散網路,所以隨時會有節點,隨時隨地的關機並且掉線,所以經常性的把任務收回,會更符合BOINC的現狀。當然了,也如剛才所說,BOINC沒有一個統一演算法,因為他不是說光是計算轉帳記錄,不同的項目在實現上會有差別,但是總體而言,因為他的網路是個邊緣計算網路,所以會和中央伺服器經常進行同步。

BOINC並不是說設計了一個演算法框架,大家都用我們的框架進行計算,BOINC實際上只是一個分發計算任務的平台。(本文首發鏈得得,編輯/肆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鏈得得APP 的精彩文章:

扎克伯格闡述 Facebook 社交下一站:讓交流更私密、更安全
比特易創始人:「高槓桿才是真正的風險!」

TAG:鏈得得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