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明日出伏,多食「二果」,常飲「三茶」,做好四件事,秋冬少生病

明日出伏,多食「二果」,常飲「三茶」,做好四件事,秋冬少生病

明天,就出伏了,涼爽的天氣即來臨。

但是,要注意出伏後,會出現「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的天氣。

此時是養生重要階段,做好身體健康養護工作,可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

那麼,出伏後,具體該怎樣養生呢?

出伏後,多食「二果」

1、秋梨

出伏後,氣候逐漸乾燥,易出現皮膚瘙癢、口鼻乾燥、乾咳少痰等秋燥症。

《本草綱目》中記載:梨可「潤肺涼心、消痰降火」。

梨,肉脆多汁,酸甜可口,可清熱解毒,潤肺生津、緩解秋燥。

秋梨,可以生食、榨汁,也可以燉煮或者熬膏。

2、秋桃吃桃,能滋陰潤燥,補氣養血、養陰生津。

老百姓常說「桃養人」,出伏後食桃,體現了補虛防燥的食療理念。

桃子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果酸等營養,有助於緩解便秘。

桃子中含鐵量很高,是蘋果和梨的4-6倍,是缺鐵性貧血者較理想的水果。

出伏後,常飲「三茶」1、潤燥茶

出伏後,空氣濕度有所減少,皮膚、鼻、咽容易感覺乾燥。

多喝點潤燥茶水,十分有必要。

尾參茶,泡水喝,可滋陰潤燥,對抗秋燥之症。

尾參,是生津潤燥的佳品,用其泡水喝,可養陰潤肺、益胃生津,補益五臟,滋養氣血,增強免疫力之效。

尾參,含有的維生素A,對改善乾裂、粗糙的皮膚狀況有不錯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對抗秋燥不適。

2、養胃茶

出伏後,是胃腸病高發的季節,此時,喝點暖胃茶,調養脾胃,十分有益。

山刺玫花,泡水代茶飲,可暖胃止痛,驅寒養胃,對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山刺玫花,是一種野生的小玫瑰,藥用價值高,性質溫和,《綱目拾遺》記載「治肝胃氣痛,陰乾,沖湯代茶服。」

經常用其泡水代茶飲,可改善腹中冷痛,胃浣積寒,順行血氣,對於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3、祛濕茶

出伏後,一定要注意給身體去去濕,以免濕氣滯留體內,秋冬易生病。

用薏仁、赤小豆、芡實,搭配泡水代茶飲,是不錯的選擇。

薏仁,利濕健脾、祛風勝濕,利腸胃,消水腫。與赤小豆搭配後,健脾利濕、消腫解毒,祛濕效果更突出。

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濕,能去除體內濕氣,讓機體獲得輕鬆感,消除睏倦。

出伏後,做好四件事,秋冬少生病

第一件:防中風

出伏後,晝夜溫差大,一冷一熱,交替折騰,血壓波動大,易誘發中風。

中風,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的特點。

統計顯示,每12秒有一個中國人發生卒中,每21秒有一個中國人死於卒中。

所以,在出伏後,一定要注意防中風。

可以自己做2個動作,來自我判斷患中風的幾率。

動作一:手指夾白紙

取一張白紙,用左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夾緊白紙一端,右手拽住另一端,並往外拉,如無需用多大力,就能輕易拉出白紙,說明手部力量有問題。

動作二:手背托白紙

有問題的人,要再做一個測試:

雙臂前伸、平舉,與肩同寬,與地面平行,五指合攏,掌心向下。

另一個人,將白紙,放在一隻手上,如10秒內,白紙掉落,或小拇指外伸,說明手臂力量有問題,存在中風風險。

用上述兩個方法測試另一隻手。

第二件:養護胃腸健康

出伏後,正是夏秋交替之際,晝夜溫差大、氣溫冷暖多變,脾胃功能較弱,很容易導致舊病複發。

胃病者,受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會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都較弱,此時,胃病極易複發!

因此,出伏後,要注意養護胃腸健康。

出伏後,保護胃部健康,常揉養胃穴。

在腹部,肚臍上方5寸、4寸、2寸的地方有上、中、下脘三個穴。

「脘」,指胃,古人說「胃為太倉,三皇五帝之廚府也」。

中醫根據脾胃的作用,也將其命為倉廩之官,也就是人體的後廚房。

上、中、下脘,表示這幾個穴分別處於胃的上、中、下部。

中脘穴,是任脈上的要穴,中醫認為其能健脾和胃,補中益氣。

中脘穴,是四條經脈的會聚穴位,同時號稱胃的「靈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之功。

經常按揉,能使胃部感到舒適,對於緩解胃痛,效果更佳。

位置:位於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

按摩中脘穴,可以選擇點揉法,或者摩揉法。

點揉:用手指,用力下壓,6秒鐘後將手離開,重複10次

摩揉:雙掌重疊,或單掌,按壓在中脘穴上,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緩慢行圓周推動,使腹腔內產生熱感為佳。

第三件:動調養,應適度

出伏後,進入初秋,此時,是鍛煉身體的黃金季節。

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

但秋天養「收」,此時,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不宜做運動量較大的運動,尤其是老年人、小兒和體質虛弱者。

爬山、慢跑、散步、太極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適當的運動鍛煉,能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可以增強肺活量,提高抗病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運動,要特別注意防秋燥,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還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第四件:防「秋乏」,早睡早起

出伏後,人容易感到疲乏,這就是所謂的「秋乏」。

此時,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保證充分睡眠,早睡早起,可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

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對預防秋季的呼吸道疾病大有裨益。

適時午睡,也利於化解秋乏,同時,也可以減少「秋困」的出現。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嘚啵嘚 的精彩文章:

女人45歲後,進入「養壽期」,做好「二補三戒」,離長壽近一步
小伙滴酒不沾,三年間脂肪肝轉肝癌,提醒:一樣東西是肝癌催化劑

TAG:小馬嘚啵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