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貓眼財報的「數字密碼」:盈利和焦慮,究竟應該先看哪一個?

貓眼財報的「數字密碼」:盈利和焦慮,究竟應該先看哪一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龐宏波

01 財報信息

對於貓眼娛樂來說,成功實現首次盈利成為了其漫長發展史的一個里程碑。尤其是在貓眼娛樂戰略升級發布會過後,這更像是一劑強心針。

但在財報重要的信息點上,往往報喜不報憂。

貓眼盈利,是事實。但是隱藏在盈利背後的焦慮,也是事實。

首先,貓眼上半年總收入為19.8億,但並未提到其同比增長僅4.7%;

其次,廣告服務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長78.1%,但是在整個收入結構中的比重為7.9%,如果再對比2018年的財報,貓眼娛樂在新業務上的「拓荒」處於一個瘋狂增長期,那麼同比大漲的實際參考意義其實對其整體收入的影響並不高。

最後,貓眼的在線娛樂票務服務在整個收入結構中比例下調,如果從整個「泛娛樂」升級中看,的確是全文娛戰略的體現;但是佔據「半壁江山」的票務收入同比減少5.7%,的確是貓眼的一個隱患。

昨天,貓眼娛樂的尾盤一度漲16.5%至13.16港元。今天開盤後,貓眼娛樂最高跌9.98%至11.36港元,收盤時最終落點顯示今日跌幅達到了9.19%。這一「還原鍵」背後不可否認的是其主營票務收入減少所帶來的影響,但其股價走勢也需要長期觀望。

實實在在的盈利,的確是貓眼娛樂從「賣票」到全文娛最關鍵的一個「標誌」,這一點對於未來貓眼的整體戰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與此同時,貓眼娛樂在主營票務收入上的下跌以及迅速裝入整個全文娛板塊,前路依然布滿荊棘。

短期內,國內電影市場想要迅速回暖的希望並不高。切入更大的全文娛市場,對於獨立上市的貓眼來說的確是盈利的重要一步。隨著整個全文娛戰略的發布,淘貓之間的競爭反而拉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但「獨立」的貓眼在未來的比拼中想要持續尋找優勢的難度其實也在增加。

02?首次盈利

在線票務平台的盈利能力。

在很長一段時間,在線票務平台的盈利能力成為了一個被集體質疑的話題。從整個長時間周期來看,在線票務平台對於中國電影市場的「擴盤」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在超大規模的票補支撐下,伴隨著在線購票和在線選座的不斷普及,電影市場的規模在短期內迅速擴大,高度互聯網化也成為了國內電影市場最重要的一個特徵。但隨著線上化率增長的基本停滯和票補管控,在線票務平台本質上到了一個新的岔路口。

選擇獨立上市的貓眼娛樂,在上市前和微影時代的合併成為了最為關鍵的一步。這一步,為貓眼娛樂強行注入了全文娛的基因,也是後來貓眼走向全文娛的起點。但是在貓眼娛樂IPO的招股書中顯示,2015年、2016年與2017年貓眼凈虧損額分別達到12.97億元、5.08億元、7610萬元。?2018年,貓眼娛樂全年凈虧損1.38億元,除所得稅前虧損1.48億元,同比2017年虧損的7601.3萬元,虧損幅度超過80%。

2019年,對於整個中國電影市場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大盤長期低迷對於各個環節都形成了強烈衝擊,而從春節檔開始的高票價成為了整個上半年的關鍵詞。

2019年上半年,中國內地總票房達到311.22億元,較去年同期320.25億下跌2.82%。觀影人次累計約8.07億,較去年上半年的9.01億同比下跌10.45%。在更為關鍵的兩個數據上,上座率創下6年來最低值,僅為10.52%;2019年上半年平均票價(含服務費,統計1-6月數據得出)約為37.77元,較2018年同期上漲7.61%。

寒冬的「撕裂」下,貓眼究竟靠什麼實現了盈利呢?

其實,在實現盈利的過程中成本支出的大降成為了供血源。上半年,貓眼銷售及營銷開支同比減少46.7%,這一「減少」促成了盈利。直白的來說,票補減少某種程度上促成了盈利。

03?最大隱患

主體業務。

在貓眼財報數據當中,在線娛樂票務服務收入在整個收入結構中比例下降,而廣告服務和娛樂內容服務的比例上升,因此貓眼娛樂認為貓眼在全文娛戰略的支撐下整個收入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全文娛戰略效果初見成效。

但實際上,要看清楚的是究竟哪一個是貓眼娛樂的主體業務,以及主體業務發展的好壞。

廣告服務及其他收入的確拿下了接近1.6億元,佔比提升至7.9%。但是7.9%的收入佔比,也意味著這一業務板塊在貓眼娛樂的整體架構中處於新生業務。

在初期「拓荒式」的瘋狂增長,本質上無法立馬得出貓眼全文娛戰略初見成效的結論。在其整個業務板塊中,在線娛樂票務服務依然是其主體業務,佔比下降但仍然接近55%。但是在線娛樂票務服務的收入為10.8億,同比減少5.7%,這一數據其實在整個財報中被部分「隱藏」。

雖然貓眼娛樂做出解釋,認為是整個行業的不景氣導致。但是貓眼娛樂同時也在財報中聲稱在線電影票務市佔率超60%,佔比仍有提升。但這一市佔率,在貓眼娛樂上市時就被外界廣泛質疑,因為如今在線票務平台基本公開自家的出票數量和總出票數量,比例換算非常清晰。

倒推前10天,通過貓眼專業版數據換算得出,貓眼娛樂的出票佔總出票佔比的53.48%,最高峰為57.9%,距離其市佔率超60%其實有著不小的差距。

放在貓眼娛樂財報的語境當中,在線電影票務市佔率持續提升,但是票務收入卻出現下降,這一「矛盾體」本質上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患。

但值得慶幸的是,貓眼在娛樂內容服務上的增長顯而易見。在進入「全文娛」時代之前,貓眼娛樂就提出了「全鏈路」,這一戰略本質上讓其充分進入上游市場。如今,隨著貓眼合併微影時代,在全文娛的支撐下娛樂內容服務收入的提升也是順理成章。

貓眼娛樂的收入主要是在線娛樂票務服務、娛樂內容服務、娛樂電商服務和廣告服務。其中票務 內容是主體收入,但對比2018年兩項業務超90%的收入佔比,今年上半年出現了下滑。?娛樂電商服務2018年在收入結構中佔比為5.2%,今年上半年為4%,同樣是處於下滑趨勢。單靠廣告服務及其他業務的收入增長,其實很難說是全文娛戰略肉眼可見的成效。

03?未來空間

新的起跑線。

對於獨立上市的貓眼娛樂來說,盈利首先是最先考慮的一個核心指標。但這也意味著貓眼有了一條新的起跑線。

如今,內容 票務是在線電影票務平台的標配,這並非貓眼娛樂「獨享」。選對內容的同時互聯網宣發的助力,的確可以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而在泛娛樂業務上,貓眼本身是一個「後來者」,想要擠入市場的難度並不小。

尤其是在演出市場,貓眼需要直面迎敵深耕時間更長的大麥網。根據2019年3月20日,易觀發布的《2018中國現場娛樂票務市場年度綜合分析》顯示,2018年大麥網APP端月均活躍人數達237.3萬人,月均使用次數達2165.4萬次,月均使用時長89.9萬小時,從用戶規模和使用粘性上遠高於永樂、摩天輪、票牛、秀動其它票務平台總和,獨處第一梯隊。

如今的貓眼娛樂,在發展戰略上其實更像是一個「縱向的獨立複合型產品」,在業務板塊上如果和阿里進行硬性對標的話,像是淘票票 燈塔 大麥的一個集合。但實際上,如今無論是貓眼基於騰訊,還是淘票票亦或者阿里影業基於阿里,本質上是「AT生態之爭」。

無論是閉環協同還是縱向複合,本質上都難逃互聯網生態資源的共振發力。但對於貓眼來說,如何協同騰訊系資源註定是一個長期的挑戰。

如今,貓眼娛樂的確實現了盈利也明確了全文娛,但這個全新的起跑線只是總結了過去,並無法完全預估未來。?「AT之爭」的延續,其實讓「淘貓」兩大陣營依然保持著高度相似的競爭,只是從結果來說,如今「橫縱路線」的不同,也必然決定著不同的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京滬津基本實現,年薪10萬+離我們還有多遠?
接替阿里二號人物蔡崇信,執掌戰略投資部的武衛有什麼來頭?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