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3D列印正悄悄改變戰場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3D列印正悄悄改變戰場

3D列印具有快速、精確、訂製化、浪費少等優點,受到各國軍方的青睞,被認為是21世紀具有顛覆意義的軍事科技之一,將對未來戰爭產生重要影響。軍事專家普遍認為,隨著技術成熟度越來越高,不久的將來,3D列印或將成為推動軍事工業供應鏈條變革的重要力量。

可列印核心裝備的關鍵部件

美國蘭德智庫在一份題為《3D列印:先進位造技術促進供應鏈改革》的報告中指出,3D列印技術已進入向軍用、商用和民用領域快速普及的階段。統計數字顯示,在全球13個主要國家的所有涉及3D列印技術的用戶中,軍方的業務量正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增長。

正因如此,近年來各主要軍事強國開始進行相關布局,以適應軍用3D列印技術快速普及的需求。例如,歐洲防務局2016年底啟動軍用增材製造項目,旨在驗證3D列印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可行性及其可能產生的積極影響;美軍以軍種為單位,大力推廣增材列印項目,並嘗試將基於3D列印技術的「移動遠徵實驗室」部署到前沿戰地,研究如何利用3D列印技術進行裝備維修保障。

經過多年發展,目前軍用3D列印技術已相當成熟。一些核心裝備的關鍵部件可放心交給3D印表機處理。藉助3D列印技術製造出來的軍用零部件,不僅精密度和耐用性極高,而且能減少重量,對提升武器裝備的作戰能力和殺傷力有幫助。據悉,洛-馬公司在F-35戰鬥機中使用3D列印的鈦合金零件,並通過飛行測試驗證;英國BAE系統公司也使用3D列印技術製造「旋風」戰鬥機的關鍵零部件,該公司發言人稱,3D列印零部件不僅精密度高、質量可靠,而且成本低廉。「部分零件造價不到100英鎊,一架飛機的零部件全部採用3D列印,總共可以節省30萬英鎊。」

軍用供應鏈條或被重塑

分析認為,3D列印技術的成熟和普及,將為軍事後勤保障領域帶來根本性改變。

首先是裝備保障和維修速度大大提高。現代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武器裝備隨時面臨被損毀的危險。而在許多情況下,傳統保障手段無法及時送達所需的零部件,影響受損裝備的修復速度。如果將3D列印設備送到前線,將大大加快這一進程。有報道稱,美軍在阿富汗戰場上部署的可移動3D列印實驗室,可以把鋁、塑料和鋼材等材料現場加工成所需零部件,如此一來,前線不再需要傳統的製造鏈和供應鏈支持,後勤保障和維修速度將得到大幅提升。

其次,3D列印技術的成熟與普及,有助於實現後勤保障「前置化」。後勤保障單位通常位於戰場後方,戰時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和裝備,但其供應鏈很容易遭到破壞。3D列印不存在這些問題,只要有武器的設計圖紙、合適的列印材料以及先進的列印設備,士兵可以在戰場上按需生產作戰物資,真正實現後勤保障「前置化」。例如,某個偏遠地區的哨所急需某種關鍵部件,空軍可向其空投聚合物材料,並通過網路將列印圖紙文件傳送過去,哨所內的3D印表機就能在幾小時內將需要的部件列印出來。

網路攻擊構成最大威脅

儘管3D列印能夠完美地「製造」出各種軍用零部件甚至整體裝備,但這並不代表該技術已走向「完美」。實際上,3D列印也存在技術軟肋,容易遭受網路攻擊。

3D印表機的本質是另一種類型的計算機,因此普通計算機面對的安全威脅,包括病毒和網路黑客等,同樣會對3D印表機造成威脅。軍用3D印表機一旦被黑客侵入或感染病毒,將帶來嚴重後果。

通常,黑客通過對成功入侵的3D印表機進行重新編程,使列印出來的軍用裝備或零件存在缺陷,在使用中引發危險。例如,將列印材料的溫度稍微升高或降低,其內部化學結構就會產生變化,列印出來的產品表面看沒有任何問題,但強度大大降低。如果列印的是核彈發射裝置或潛艇外殼等關鍵物資,一絲一毫的強度變化或配件錯位,最終都將帶來安全風險。

除上述問題外,網路攻擊者還可能通過3D印表機竊取軍事網路上的機密資料。一旦某件重要裝備資料被竊取,敵方很可能製造出相同的裝備或配件用於戰鬥或訓練中,最終對己方造成威脅。

(本文來源: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如需轉載,請註明原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D列印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一邁推出間接金屬3D列印,FFF與MIM的技術工藝結合
還不知道3D印表機怎麼用!看看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TAG:3D列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