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門裡的孝兒與慈母(二)

佛門裡的孝兒與慈母(二)

佛門多孝子,多情乃佛心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好吃懶做、飲酒賭博、不孝養父母,甚至好勇鬥狠做一些危險的事,讓父母擔心;只顧嬌妻與孩子而不關心父母,這些都是不孝。

在世俗的觀念中,許多人誤認為出家人是斷除一切情感,卻不知自古佛門多孝子,多情乃佛心。許多僧人在精進修行中取得很大成就,而他們對父母的孝順更是稱得上事無巨細。

玄沙師備禪師

唐代的玄沙師備禪師,乃謝氏之子,他的父親以捕魚為業。出家前,他常常在河裡釣魚、嬉戲。父親落水身亡後,為了報答父親生養之恩,遂出家修苦行、終日禪坐,每天吃的東西僅夠維持氣息而已。

後來,他準備收拾行囊外出參學,卻被石頭劃傷了腳,豁然大悟。於是便留在雪峰幫助義存禪師建立道場。一天,他夢到了父親前來告訴他:「荷子出家,了明心地,已得生天,故來報耳。」可謂大孝!

道明禪師

唐代睦州的陳尊宿道明禪師,稱為陳蒲鞋。黃巢大軍壓境,禪師把自己編的蒲鞋掛在城門上,攻城之人卻無法挪動。大軍便嘆道:「睦州有大聖人。」於是使城中百姓得以倖免。

而陳蒲鞋之名是因為禪師的孝行。他出家後遍參諸方,於黃檗希運禪師座下得法,住持觀音院,有百餘人親近學習。後來因為父親去世,母親無人侍奉,便不再領眾修行,前往睦州開元寺常住。

臨濟義玄、雲門文偃等祖師都在他的座下參學。他不私取僧物,而是自己手編蒲草鞋,在路旁賣鞋來奉養母親,不僅盡到了孝養母親的責任,也化導一方報佛深恩。

道紀法師

北齊的道紀法師,人們總是看到他經書與母親一併挑著,前往鄴城東郊為眾講經。母親的飲食、衣著、大小便之事,他都親自侍奉。有人要幫助他照顧,他總是宛言謝絕,並告訴大家:「這是我的母親,並不是別人的母親。母親形骸的勞累就如同我自己的身體一樣,有身體就必有痛苦。我的痛苦又何必去勞累別人呢?」人們聽了都深受感動。

他常常對人說,能夠親自孝養母親,所得福德與登地菩薩相等。《大方便佛報恩經》所云:「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

法雲法師

梁朝的法雲法師,侍奉父母盡心儘力。母親去世後他悲慟不已,多日不食瘦得皮包骨頭。他的同參道友僧旻法師勸解道:「儒家曾教導,哀毀不可傷及性命。更何況佛有至言,要報答父母深恩,近則孝養侍奉,使之歡樂;遠則教化覺悟,導其神識。」法雲法師聽勸後,這才慢慢開始吃東西。

從僧旻法師的話中,我們可以知道佛家的孝順不僅僅是世俗層面的物質奉養,更有解脫層面的大孝。也就是引導父母建立信仰,教化父母乃至成就無上福德智慧,得究竟安樂。簡單來說,佛子之孝不僅有今生之孝,更有來世及生生世世之孝。

宗賾禪師

宋代的宗賾禪師,幼年喪父,母親陳氏便把他帶到舅舅家撫養。他二十九歲出家,修行凈土法門。念及母親老、病便將她接到寺院,住在方丈院東室。勸母親出家修道,勉勵她精進念佛。

七年後的一天,母親身體有不適,大眾便為她念佛。兩天後,陳氏合掌瞻視佛像,往生凈土並感得瑞相。宗賾禪師作《勸孝文》,曲盡哀懇。

蓮池大師

蓮池大師《七筆勾》有云:「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筆勾。」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母之恩,無以為報。真正的孝子賢孫,又怎麼會滿足於世俗功業。五色金章、光耀門楣,何不深究真空,幫助父母得離塵垢,究竟安樂!

文章來源:明月天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常隨佛學 的精彩文章:

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難
有慈悲的人,看什麼都很順眼

TAG:常隨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