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老太頸部疼痛長東西?血管孵出了「鵝蛋」,打鼾10年成罪魁禍首

老太頸部疼痛長東西?血管孵出了「鵝蛋」,打鼾10年成罪魁禍首

打鼾影響自身健康和枕邊人休息眾所周知,但長期打鼾可能會導致頸部腫瘤,你信嗎?

近日,湖南省人民醫院收治了一名血管「孵出鵝蛋」大腫瘤的老人,罪魁禍首極可能是因為打鼾……

67歲的劉湘萍(化名)是湖南邵陽隆回縣人,大約從10年前開始打鼾。今年2月,她在干農活時出現左側頸部疼痛,家人觸摸發現,裡面長了個「蛋大的東西」。

在縣醫院打針消炎後有所好轉,6月份又開始痛,7月份再次到縣醫院就診,醫生建議轉上級醫院進一步治療。

腫瘤被大小血管、神經穿梭和包繞。

8月12日,劉湘萍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王巍毅主任醫師處就診。

增強CT檢查發現「左側頸部動脈體瘤」,鵝蛋大的瘤體從左側頸動脈分叉處長出,就像血管孵出的「蛋」,將周圍大小血管、神經緊緊包繞,血管和神經在腫瘤中穿梭。

如不手術,腫瘤增大將壓迫血管、神經,出現呼吸、吞咽障礙;一旦腫瘤破裂,則將出現氣道阻塞、昏迷,危及生命。

從CT片上看,腫瘤就像長在動脈上的「蛋」。

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肖旭平組織全科商討病情,大家一致認為,患者腫瘤較大,需手術;

手術要將包繞在頸動脈上的腫瘤剝出,分離動脈、神經表面像樹藤一樣的異常血管,猶如刀尖在血管和神經上「跳舞」,每一次操作都可能有血液猛烈噴出;

加上瘤子很容易破裂,隨時可能大出血、休克,危及生命,手術風險極大。最終決定,在神經監測的情況下,對患者施行左側頸動脈體瘤切除手術。

切下來的腫瘤約59mm×31mm×25mm大小。

手術於8月14日在全麻下進行,肖旭平教授帶領王巍毅主任醫師等,歷經2個多小時,完整切除一個約59mm×31mm×25 mm大小的腫瘤。

術中出血約100毫升,神經保留完好。患者術後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無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呼吸費力等嚴重併發症,於8月19日順利出院。

肖旭平主任等為劉女士施行手術。

「頸動脈體瘤發病率僅為三萬分之一」,省人民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肖旭平教授表示,頸動脈體瘤是一種較為少見的化學感受器腫瘤。

好發於高原地區人群,可能與長期慢性缺氧有關。像劉女士這種中重度鼾症患者,在睡眠狀態下長期慢性低氧刺激,可能導致動脈體代償性增生,最終形成頸動脈體瘤。

王巍毅主任醫師等查看患者術後恢復情況。

肖旭平提醒:預防頸部腫塊應戒煙、戒酒,少吃熏臘腌制食品,遠離射線等;

頸部一旦出現腫塊,要儘早到醫院進行超聲檢查,必要時還要做CT、血管成像;如果腫塊增大,則應及早前往耳鼻喉頭頸外科就診。

延伸閱讀:

化學感受器瘤(chemodectoma )是指化學感受器及其同類組織細胞發生的腫瘤。

1950 年由Mulhgan 首先命名報道,又稱為頸動脈體瘤(carotid body tumour )或副神經節瘤(paragangliom 。),是一種罕見的腫瘤。

(編輯Xinhen。圖片來湖南省人民醫院)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人民醫院 梁輝 劉小白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醫聊 的精彩文章:

想擁有白嫩肌膚?看帶狀皰疹的三生三世,帶你了解水痘「元兇」
株洲小伙不聽醫囑拒化療,奄奄一息只剩80斤,醫生:化療不可怕

TAG:湖南醫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