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第一禁書,也是君王必讀書,讀的人不是皇帝就是想當皇帝

中國古代第一禁書,也是君王必讀書,讀的人不是皇帝就是想當皇帝

在中國古代,有兩種書是最好賣的,一種是名家之作或者名家點評之作,比如說韓愈說這本書值得一讀,那麼馬上就會出現洛陽紙貴的情況,另一種就是禁書,可能一本書很長時間裡銷量都不行,但是被列為禁書這個銷量立刻就上去了。不過也有例外,像中國古代的第一禁書就自始至終都沒有暢銷過,這本書就是《商君書》。

《商君書》,顧名思義就是商君所作的書,而中國這麼漫長的歷史中只有一位商君,那就是在戰國時期幫助原本偏遠落後的秦國,完成了變法,令原本落後的秦國迅速走向富強,為秦國一統天下奠定下堅實基礎的商鞅。古人說「立德,立功,立言」,基本上人們在功成名就以後,都會選擇留下自己的著作,來闡述自己的思想觀點,《商君書》便是這麼一部作品。

《商君書》雖然僅僅三萬多字,但是卻囊括了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從理論基礎到現實實踐,洋洋洒洒,在蔚為大觀的同時也極為詳盡。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這本書自面世以來,就被統治者列為了程度最高的禁書,同時也是歷代君王必讀的書。

在相當漫長的時間裡,讀《商君書》的基本上只有兩種人,要麼是皇帝,要麼就是想造反,因為它所闡述的「治國之術、馭民」之策,在很長時間裡都是被統治者們實施的,不過換了一套名義而已。如果被治理的百姓發現,那一些真實的意圖之後,就極有可能動搖統治者的統治根基。

當年商鞅向秦孝公進獻「馭人五術」,分別是: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壹民就是讓所有的百姓都成為一個集體,消除其個性只保留有共性,後來秦始皇在統一秦朝之後就進行了大規模的「焚書坑儒」,主要就是出於這一種考慮;弱民就是不能讓老百姓們有太強的地位,要讓他們的財富都集中到國家上,保持他們自身的弱小。

疲民就是讓老百姓們每一天都疲於奔命,在各種不得閑的勞動中度過,沒有時間與精力去思考其他的事情,所以孔子才會說「苛政猛於虎也」;辱民就是要打散民眾間的那一種團結,不能夠讓他們有尊嚴地思考,要讓他們將力量都消耗在自我鬥爭中,否則就有可能對於皇權造成威脅,所以秦朝實行了極為殘酷的連坐制;貧民就是讓老百姓在經濟地位上不能有太高的主導權,掏空他們所有的錢包,讓他們維持溫飽就可以了。

知道了《商君書》的大概內容,那麼我們就基本了解為什麼各朝各代的統治者都對其極為緊張,畢竟在秦朝滅亡以後,所有朝代的統治者們都聲稱要採用儒家治國,但是如果人們看到了《商君書》,就會發現其實本質上還是法家那一套殘酷的東西,自然就會失去人心,從而動搖維持統治的思想根基。對此,你怎麼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佛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晚清武術家,打敗外國力士自稱天下無敵,28歲中暗算去世
她14歲愛上中年已婚老師,私奔一年後後含恨去世,連累姐妹終身

TAG:小佛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