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沉浸式人工智慧全國首創:AI醫生輔助診斷腦疾病在中山醫院開診

沉浸式人工智慧全國首創:AI醫生輔助診斷腦疾病在中山醫院開診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15號樓3樓里,自上周來了一位「新醫生」——小豹。小豹是人工智慧機器人,針對腦疾病患者的初篩,它已可以遊刃有餘,「步態觀察,請您走到紅線處;言語測試,請您跟著我大聲念出三個詞語……」

甜美的聲音、熟練的對話,小豹的到來堪稱我國人工智慧融入醫學的里程碑:作為國內首家正式對公眾開放的「腦疾病智能診療門診」,小豹協助醫生小半天已完成了10餘名門診預約患者的篩查。記者同時了解到,在中山醫院,沉浸式人工智慧正滲入臨床診療多個領域,臨床嵌入人工智慧模塊後,有效提升了病家的診療便捷度和精準度。

人工智慧醫生是怎樣看病的

今天下午,記者來到新開設的「腦疾病智能診療門診」,小豹正在模擬篩查患者,點擊「我的介紹」,它開始娓娓道來,「人工智慧通過分析語言、畫鍾、短時記憶、行走姿勢、速度等來評估神經功能是否存在異常。」神經內科副主任丁晶告訴記者,這款人工智慧機器人自2017年通過醫院自主研發,今年已取得第一項專利。在上海、貴州兩地機器人已對6400餘名腦疾病患者進行篩查,據統計,診斷特異率可達95%。

「請跟著我讀,皮球、國旗、樹木這三個詞語。」在現場,小豹猶如真的醫生一般,與模擬患者進行交流。自8月16日起,每周五來到中山醫院的腦疾病患者,僅需掛一個人工智慧門診專病號(與普通門診同一價格),就可以接受專科醫生和輔助人工智慧的診療。丁晶介紹,有了人工智慧醫生,輔助診斷操作更容易,每位患者初篩時間約為5分鐘,大大降低了醫生傳統問診的成本。「舉個例子,患者走路走得不好,可能有好幾種情況,或是腦子出現疾病,或是有心理障礙,或是正常的顱壓性腦積水……過去沒有數據化系統,全靠醫生經驗代代相傳,而今卻可以實現事半功倍。」專家說。

人工智慧醫生是如何做到的?原來,它是集合深度攝像頭、智能化認知評估、語言評估和影像處理模塊的「機器醫生」。「醫生」通過自動獲取分析患者行走時的步態特徵、讀取面部表情和語言、分析言語複述情況,來判斷是否存在腦功能障礙。中山醫院黨委書記、神經內科專家汪昕教授表示,這樣一款人工智慧醫生可有助於定量化神經系統疾病體征和影像表現,通過多學科團隊的努力,人工智慧還將不斷提高智能化方案,為病家更好服務。

哪些場景應用已嵌入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疾病,在中山醫院已經應用於多個學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醫院心內科葛均波教授,在去年學術論壇上與人工智慧機器人「小葛」對話,便一度成為亮點。「小葛」當時雖然才兩歲,分析起專業醫學案例已然頭頭是道。「在心血管領域的影像診斷中,小葛比一些教授更快速、更精準。人工智慧的應用前景不容小覷。」葛均波表示。

而在肝腫瘤外科,一款「協作式醫療影像雲標註系統」平台正成為不少醫生的新寵。針對肝腫瘤病理片,人工智慧標註可以在鎖定目標後的30秒,快速找到「可疑範圍」,幫助臨床醫生進行初篩鑒別。在大屏幕前,醫生進行演示:打開片子右下角出現綠色標識,顯示「AI已完成」,「醫生可以選擇傳統讀片、人工智慧初篩讀片兩種模式,前者鍛煉經驗積累,後者實現快速精準讀片。」中山醫院大數據人工智慧中心辦公室主任張紀陽說,「未來通過人工智慧輔助診斷,資深醫生可以從繁瑣工作中脫離出來,將更多精力放在疑難重症、高危患者救治中。」

「沉浸式人工智慧醫學」,已滲透至診療各個環節。據統計,中山醫院梳理了近90個人工智慧臨床應用,其中許多已開發推進。副院長顧建英說,除卻全方位肝腫瘤人工智慧應用系統協作標註平台、全國首家「腦疾病智能診療門診」外,醫院內分泌科也開發了「基於大數據治理和決策樹模型的胰島素治療方案推薦平台」等。上述基於臨床需求研發的人工智慧應用模式、應用場景,將大幅提升臨床醫生診治能力,實現規範化、科學化和精細化發展。

沉浸式探索還將激發更多成果出爐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葛均波說,「二十年前,我們無法想像膠囊內鏡檢查,而今早已化為現實。」在他看來,人工智慧將在影像、病理、麻醉、檢驗等輔助領域大有作為,而在自己最為熟知的心血管領域,把人工智慧培養成「副教授水平的人才」絕非空談。他表示,考慮到我國人口基數大、慢性病患者多,醫療資源相對有限,未來慢病隨訪與管理依靠人工智慧發展,將成為一大突破。

記者獲悉,歷經軟硬體購置、信息系統自主開發、集成化醫療服務信息體系、數據匯聚與共享、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應用5個典型階段,而今中山醫院已形成以自主研發HIS、EMR、RIS系統為核心,容納PACS、LIS、HRP、ERP、CDR、RDR等近200個模塊的一體化智慧醫院信息系統。顧建英介紹,這樣的系統嵌入人工智慧,可以覆蓋診前、診中、診後全流程服務,讓病家切實感受到技術帶來的便捷高效與舒適。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教授透露,目前醫院通過大數據平台、科研平台、人工智慧平台、數據安全平台的建設,實施數據標準與數據質量計劃,形成醫院環境下醫療人工智慧應用「產業鏈」,以此支撐大規模人工智慧應用創新。自助式、團組式等多種模式,實現沉浸式環境,激發了醫院人工智慧應用探索,未來還將有一批真正實用的成果讓臨床更加獲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終於要涼快了!上海明天出伏,但月底前雨水有點「過分」
定了!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8月29日-31日在滬舉行,這些亮點不能錯過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