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骨科大伽忠告: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日行一萬步」

骨科大伽忠告: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日行一萬步」

「哇,你今天2萬步啊,厲害!

「小麗今天2萬5千步了,加油啊!」

「我才1萬多一點,明天無論如何要走多5千步!……

如今,微信中的「微信運動」小程序,能忠實地記錄下了每人每天行走的步數。小程序內的步數排行榜名次,讓不少人每天爭先恐後。不少人將「一萬步」和「一天所需要的運動量」等同起來。即使一天的活動已經結束,仍然為了步數不高而努力走啊走,不達一萬步誓不罷休。對此,廣東省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鄭秋堅教授日前在接受羊城派記者採訪時提醒市民,每日行走一萬步並不適用所有人,切莫跟風堅持日行萬步,以免骨關節過早受損。

適量的行走 骨關節才不易受傷

鄭秋堅教授指出膝關節最易受損部位

「據國外很多研究調查顯示,一般人每天行走六千到八千步就已經能充分鍛煉到心肺和骨關節。而現在不少人追求的日行萬步,甚至兩萬步三萬步,彷彿越多越好,這其實已經有點行走過度了。」鄭秋堅主任說。

步數榜單的排名會激起人們的好勝心理,但鄭主任認為,為了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就盲目開啟「暴走」模式是不理智的。日行萬步對人體的骨關節尤其是膝關節而言,負荷是過量的,長期過量的行走,骨關節容易受傷害,有的人甚至因此出現骨關節退行性病變提前,要進醫院治療,實在是得不償失。

運動時帶上護膝可減少骨關節受損

鄭秋堅主任指出,運動在生活中不可缺少,但每個人適合的運動都不相同,想要達到既定目標就要根據自己的身體和生活方式來選擇。在運動過程中,也要時時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態,保持平和而不是攀比的心理狀態。「千萬不要為了追求人體的極限而運動」。

骨科專家認為,從保護骨關節的角度而言,最好的運動方式是游泳或在水中行走,因為水的浮力去減輕關節對人體的負重,最不容易令關節磨損受傷,一些體重超重者,行走時膝關節和髖關節的磨損最厲害,建議以游泳替代行走來鍛煉。

關節軟骨受損如何治?

膝關節軟骨受損修復後示意圖(左一)

關節軟骨的年輕程度不僅是由人體的年齡決定的,也是由使用程度決定的,因過度行走運動而受損的關節軟骨又該如何治療?

「相對年輕的、損傷面積不會太大的關節軟骨的破損是可以修復的。」鄭秋堅主任說,向關節腔內注射藥物在臨床上已被證明有效,比如氨糖(氨基酸葡萄糖)和玻尿酸目前較常運用於關節受損的患者。這種治療方法是將藥物製成凝膠狀物體,通過針頭注入到關節腔內的軟骨中,營養細胞,促使其生長、恢復承擔能力,以此來修復小範圍的損傷。

此外,關節軟骨損傷(損傷面積在2—10平方厘米範圍內)還可以通過自體軟骨細胞移植手術修復的方式進行。鄭主任介紹。

這種手術原理是通過提取人體自身細胞,獲取軟骨組織,在體外以組織培養基作軟骨細胞培養、擴增約8~14天,然後回植關節缺損處,經過後期的康復訓練,絕大部分病人可完全恢復原來的跑跳、對抗運動等能力。

鄭主任強調,無論是手術修復還是注射治療,都費錢費時。所以想要避免因骨關節受損受傷而治療的最好辦法,就是在運動的時候多留意自身身體狀況,打到合適自己的鍛煉方式,不盲目跟風。

文/圖 羊城派記者 陳映平 實習生 甘芷筠 通訊員 張藍溪 靳婷

責編/陳映平

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羊城晚報嶺南大醫館 的精彩文章:

乳腺癌術後各種不適 德叔妙用中醫扶正氣
如何擺脫鼻炎困擾?針刺這個穴位或能搞定它

TAG:羊城晚報嶺南大醫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