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96歲峻青逝世,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反映膠東半島抗日歷史未盡長篇終成遺憾

96歲峻青逝世,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反映膠東半島抗日歷史未盡長篇終成遺憾

他是散文《秋色賦》《雄關賦》《滄海賦》的作者,他是中短篇小說《血衣》《黎明的河邊》《黨員登記表》《交通站的故事》的作者,他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而他一生最想寫的作品是反映膠東人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長篇小說《決戰》,如今終成未盡遺憾。8月19日晨,原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代理黨組書記,原《文學報》主編,作家峻青在華東醫院病逝,享年96歲。

峻青先生是擅寫革命題材的當代作家,原名孫儒傑,字俊卿,1923年生於山東省海陽縣,18歲投身革命,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戰鬥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深感染了他,令他覺得有責任用文學創作來表現這些英雄和戰鬥歲月。上世紀40年代起,峻青陸續發表 《馬石山上》《黨員登記表》《黎明的河邊》《最後的報告》《交通站的故事》等短篇小說,他的其他作品包括中篇小說《最後的報告》《神秘失蹤之後》,長篇小說《海嘯》,散文集《歐行書簡》《秋色賦》《滄海賦》《雄關賦》《三峽賦》《梅魂》等。

2013年,上海作協曾為峻青舉辦創作70周年座談會。比峻青還年長3歲的老作家歐陽文彬是峻青多年「詩友」和「難友」,她回憶,自己從上世紀60年代起,作為讀者接觸、閱讀了峻青的多篇短篇小說,「他筆下塑造的多為英雄人物,而他們原本都是平凡的士兵和農民,在戰爭考驗中表現出了頑強鬥志,留下可歌可泣的事迹。這些人物時隔半個世紀仍活在讀者的腦海中,是因為峻青曾經與他們並肩戰鬥、生活過。」

與峻青成為作家協會的同事後,「文革」中,歐陽文彬又與峻青一同成為「牛棚」改造的難友。長期牢獄生活磨耗了峻青的健康,使他一直想寫的反映膠東半島人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經歷的紀實文學長篇一再擱淺。「我對自己所有的作品都不滿意,想要寫的卻沒有寫出來,這是我一生的遺憾。」峻青曾向記者表示,無論是上世紀50年代膾炙人口、改編成電影的短篇小說《黎明的河邊》,還是1980年代改編為廣播劇和電視劇風靡全國的20萬字長篇小說《海嘯》,或是刊登在1991年第5期《上海文學》雜誌上的長篇散文《秋肅蔣山》,其實都是他心中那部反映膠東半島人民8年抗日戰爭和3年解放戰爭的紀實文學作品《決戰》的試筆、局部。

「他的許多作品是戰爭文學的瑰寶,也是短篇小說的典範,讓我們這代人重溫過去戰鬥的歲月,了解先輩們是怎麼戰鬥過來的。這種革命英雄氣概,是任何時期推動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和正能量。我們回顧峻青的創作,就要學習他堅持寫真實。」峻青先生的作品為人熟知,他對文化事業改革也頗多想法和前瞻。峻青多年友人、詩人田永昌曾講述峻青不為人知的出版理念:「他的晚年想創辦一家股份制的文學出版公司,雖然此時他病魔纏身,已經淡出文壇,其實他對文壇的改革依舊充滿信心和希望……他希望這家公司能聚攏一批著名的作家,以社會機制的辦法,實現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在競爭中求生存、發展,實施出版業的企業化。」

「膾炙人口的《黎明的河邊》等短篇都是峻青計劃中的長篇一章,僅從局面就能窺探這部長篇如果寫成一定相當精彩。」這是峻青的文友、後輩們的一致看法。峻青的遺憾成為文壇永久的遺憾,而他的短篇小說仍是文壇典範,寫作風格和精神將一直影響後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海峽杯青年籃球賽台北落幕,兩岸年輕人增進情感締結友誼
美獨立日慶典登場,特朗普所謂「一生一次的秀」長啥樣?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