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父母教的孩子為何是「學渣」?思維定式你要明白
文|文兒
前段時間網上瘋傳的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崩潰的視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十足的笑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好多家長都感同身受,大呼原來不是只有自己被「逼」成這樣。在一群哭訴著「要猝死」「被氣進醫院」的家長之間,也的確能感受到給孩子輔導作業時的無奈心情。
其中更有一部分家長發出疑問,為何自己學習並不差,孩子為什麼一點都沒遺傳到呢?還有一些本身學歷就比較高的家長,在教自己孩子時卻屢屢碰壁,教不出效果,那麼「學霸」父母教的孩子為何是「學渣」?思維定式你要明白。
「學霸」體質並不是百分百能遺傳的
有些家長認為,雙優秀的夫婦生出來的孩子一定能遺傳到兩人的聰明才智,繼續把這種優秀傳承並發揚,可是「學霸」的養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遺傳就能成功的。
之前在某問答平台上有網友回答過這個問題,家長都是高學歷,復旦這樣的頂尖學校畢業,所學專業也都是高精尖的,偏偏在教自己孩子功課的時候,總是碰壁。明明家長已經用了自己認為最便捷最簡易的方法去教孩子,可是孩子仍舊聽不懂,一遍兩遍重複也就算了,三遍孩子也仍然沒能明白。這個時候,哪個家長也在懷疑,這真的是自己的孩子嗎?聽起來又可笑又替這位家長可憐,但這也說明了「學霸」生出來的孩子不一定是「學霸」。
那麼為什麼「學渣」孩子讓「學霸」家長如此崩潰呢,在現成的精英教育環境下,孩子擁有的是得天獨厚的條件,問題就在與「思維定式」。就像這位家長所說的,他已經儘可能的用了他認為最簡易的方法教孩子,重點就是「他認為」。
家長和孩子的思維定式不一樣
孩子的思維是正在發展的,是充滿可能沒有定型的,但也有自己的一套思考問題的方式,家長作為成人,在經歷眾多事情之後已經形成了自己看待問題的方法。因此,才會有「代溝」一詞的產生,更不要說「學霸」和「學渣」之間的思維差異了,那簡直就是「極」與「極」。
之前我們也提到了「學霸」可能天生聰慧,但也不是一蹴而就,是在積累過很多方面的經驗之後,才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一套成熟完善的應對問題的方式。那麼「學霸」家長認為的對孩子來說最簡易的解題方式,對於「學渣」孩子來說,可是是「天書」一般的存在。
就像是做加減乘除,孩子總要一步一步來,家長的思維定式會迅速判斷出用哪種公式可以最方便的解決,其中省略掉的步驟就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思維代溝」。家長是「學霸」只能證明在某個學習上的領域做得非常出色,但並不能證明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優秀的「學霸」。家長已經習慣了用最便捷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思維還處於起步階段。
孩子是「學渣」,只因家長的期待過高
科幻小說作家郝景芳的一篇文章《我和老公都是清北畢業,我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讀三流學校嗎》風靡朋友圈,這一方面表示了哪怕是成就很高的名人也會有普通人一樣的煩惱,一方面也表示了很普遍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期望問題。
不管是有名的家庭還是普通的家庭或家長,共通之處就是對於孩子的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的心愿。更何況本身就擁有優越條件的「學霸」家長,理所應當的就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應該不優秀,所以當結果擺在眼前的時候,談不上失望,更多的是驚訝。可以說,起點越高,標準就越高,對孩子的要求和期待也就越高。
學習的壓力、升學的壓力只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高,因為孩子自身的條件也都越來也優秀,所以家長再以自己那個時代的標準來要求孩子,顯然不太合適了。也許孩子只是一個普通的都能接受的水平,但在家長的高期待之下,變成了「學渣」。
多換位思考,給自己的「學渣」孩子多一些理解
我們常說在跟人交往時要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體諒別人的心情,但卻常常忽略自己的孩子,很少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自以為用最好的方式教育孩子,但對於孩子來說根本起不到什麼實際的效果,「自以為」是每位家長最常犯的通病。在輔導功課時,由於孩子不能理解家長的講題方法,怎麼都教不會,家長在耐心用光後只會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孩子好像有點笨,卻沒有想到是不是自己講的方法孩子聽不懂。
在現在這樣一個競爭壓力如此大的社會,孩子已經過早背負了太多的心理負擔,家長若多換位思考,真正考慮到孩子需要的是什麼,多一些理解,也許就沒有那麼多的崩潰和失望了。
-----------------------
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


※「女兒,結婚後不要著急要孩子」這位母親的解釋,太有道理了
※夫妻關係好不好,從孩子身上一眼就能看出來,隱藏不了
TAG:小屁孩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