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德國汽車產業遭遇寒流 多家老牌車企面臨虧損或裁員

德國汽車產業遭遇寒流 多家老牌車企面臨虧損或裁員

中新網8月21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道,長期以來,汽車業是德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然而,近來德國汽車業遭遇寒流,多家老牌公司面臨虧損或裁員。報道稱,汽車行業如何走出低迷,已成為德國汽車產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戴姆勒公司虧損十幾億歐元 震動汽車製造業

近日,總部位於斯圖加特的戴姆勒賓士公司宣布,2019年第二季度虧損16億歐元,而2018年同期該公司盈利為26億歐元。

與此同時,戴姆勒公司再次發出「盈利警告」。這是三周內該公司第二次發出「盈利警告」,也是一年內的第四次「盈利警告」,被外界視為極其不正常。戴姆勒公司已經開始修正盈利預測,表示2019年集團盈利會明顯低於2018年。

據悉,造成戴姆勒公司嚴重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柴油車尾氣醜聞。根據最新的政府和法院調查和採取措施的情況,戴姆勒公司需增加支出16億歐元。

另外,因日本高田安全氣囊問題而召回汽車,相應的準備金也需增加10億歐元的額外開支。生產問題和銷路難度,同樣也是戴姆勒公司導致虧損無法迴避的一大障礙。

戴姆勒公司表示,整個行業情況的發展都比預期要差,恐怕未來三到四年,將是汽車行業相對困難的時期。

專家估計,2019年全球的汽車市場已經進入萎縮期。第二季度德國的生產量減少了大約14%,事實上第一季度的生產量也有所減少,只是第二季度更加明顯。

博世、大陸集團相繼宣布:考慮大量裁員

在柴油車需求下降的背景下,全球最大的汽車零件供應商博世公司近日宣布,將大量裁員。博世公司首席執行官沃爾克馬爾?鄧納爾表示,汽車生產行業發展明顯變弱,比2018年想像的還要弱很多。面對正在下降的需求,必須做出反應。他宣布已經計劃大量裁員,尤其在跟柴油機有關的業務上。

博世在全球擁有41萬員工。在柴油機業務上的員工大約5萬,在德國有1.5萬。2018年在跟柴油機有關的業務上已經減少了約600個職位,其中是一些合同沒有延長,有些離退休不遠的則減少工作時間等。

此外,面對德國政府高調推動電動汽車的做法,鄧納爾發出警告,不要片面集中在電動汽車上,應該發展不同的技術。他預計,到2030年,四分之三的汽車還是用內燃機。

另一家大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大陸集團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集團CEO艾瑪?德根哈特表示,行業內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急劇加速和部分具有破壞性的變革。

他表示,大陸集團現在需要成本管控,這也就意味著裁員。不過,大陸集團全球近24.5萬名的員工中,有多少會受到波及,目前仍是未知數。

此外,行業中其它知名企業,諸如位於腓特烈港的采埃孚、位於斯圖加特的馬勒公司、位於法蘭克福的舍弗勒公司、位於紐倫堡的萊奧尼公司等等,都不同程度的感受到了強勁的行業不景氣影響,也都在尋找對策。

多年來汽車業一直處於危機之中

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汽車教授費迪南德?杜登霍弗表示,汽車行業的不景氣並非一朝一夕之間的事,20多年以來,汽車行業一直處於巨大危機之中。而德國的尾氣門醜聞,電動車、無人駕駛車的轉型,汽車共享、網約車的興起,均加劇了傳統汽車業的危機。

德國汽車業顧問斯蒂芬?拉姆勒表示,20世紀移動性的三大核心特徵,需要司機駕駛、私人保有,以及使用內燃機的汽車正在消失。從此德國汽車業的許多優勢將不復存在。

汽車管理中心負責人斯特凡?布拉澤爾稱,整個汽車行業長期處於疲軟狀態,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積極的信號,從經濟角度來看,我們正處於一個非常困難的階段。如果汽車製造商今年有更多的盈利預警,人們也不會感到驚訝。

德國金屬工業工會也表示,在德國現有的從事發動機和變速器生產的21萬就業崗位中,到2030年預計將有三分之一以上消失。

(原標題:德國汽車產業遭遇寒流 多家老牌車企面臨虧損或裁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美駐俄大使辭職 外界推測洪博培將競選猶他州州長
美國百名學者聯名致信總統及國會反對採取與中國對抗政策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