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巴方摧毀印度掩護體?導彈價格白菜化,傳統戰術將會被顛倒

巴方摧毀印度掩護體?導彈價格白菜化,傳統戰術將會被顛倒

之前已經有視頻顯示出,在最近印巴交火過程中,巴方再次展現軍事研發本領,利用本國製造的反坦克導彈,將對手的坦克直接擊毀,同時對對方的掩護體徹底打碎。在看到這個視頻之後,不少人都開始猜測,這個視頻錄製時間並非是如今,很有可能是去年已經發生的事情。當時有消息表示,巴方手中利用的是反坦克導彈,然後利用這款導彈將印度軍工設備擊毀,同時對方9名人員當場死亡。

其實從當時這一戰事上來看的話,這並非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如今現服役的坦克,就算是不用換裝新性能系統,也可以對0.5到1米的混凝土打穿,如果是木製品,或者是其他材質的掩蓋物,都可以將其輕易擊破。但如今仔細琢磨一下,對於反坦克導彈的技術的研發,或許在進行過程中就沒有那麼容易。畢竟陸軍如今執行的戰術,在當前來看,也是不容忽視的重點。

記得反坦克導彈首次被運用到戰場上,應該是在越南戰事當中,當時經過大量的投放之後,已經獲得非常有效的打擊力度。當時有一次明確記載,反坦克導彈不務正業,在1982年期間,英國軍隊利用米蘭導彈,擊破對手掩護體。因為當時出現的效果比較顯著,為此米蘭導彈當時也是獲得非常高的榮譽。就是這款反坦克導彈,直接擊中對手5個火力點,給前行道路掃清障礙。

其實我軍對於這種導彈的試用,也是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出現。從網路文體上記載得知,紅箭73導彈,曾經在1985年經歷過實戰記錄。在當年的7月2日,中方軍方連續創造導彈記錄,當時在火力猛擊的情況下,直接摧毀目標,獲得極好的戰鬥結果。當時在雙方交火的過程中,敵方也曾使用紅箭73進行反擊,當時中方直接評論稱,它的威力很大,但出現的戰果很小,因為當時導彈射程有限,而且受到地形限制。

之後類似這種打擊方式,就不算是戰場上創新的法寶。後期在海灣戰事當中,曾經有多個國家使用這種導彈,對目標進行任意打擊,但從當時的戰果統計來看,只有當時被擊毀的裝甲車的記錄。後期這種導彈被使用泛濫,尤其是在最近敘內戰當中。對於這種彈藥的使用,如今已經很難用數據去統計。從種種分析來看,這種導彈的使用,已經成為當前陸軍使用比較有潛質的武器。

影響到這種導彈最基本問題,則是在於成本,這是永遠都沒有辦法饒過的話題。當時大家在引進這款導彈的時候,都感覺它太貴,裝備不起這種武器。從這個問題考慮之後,後期就出現一個比較容易的改變方針。如果後續繼續使用這種導彈的話,那必須要出現白菜化的價格,但此時也就出現更多問題,在軍事性能上就有可能會出現顛覆性的戰術。假如沒有大手筆,這種模式很難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器騎士 的精彩文章:

美方航母大調動,疑似前往波斯灣,美伊一戰或將爆發
新一批直升機抵達土境內,美土關係會因此而改變?還有一段路要走

TAG:武器騎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