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減肥 > 近20年,兒童1型糖尿病越來越多,為什麼?

近20年,兒童1型糖尿病越來越多,為什麼?

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本文編輯字數4528,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

為人父母,都有這樣一種體驗,孩子生病的時候,哪怕只是輕微咳嗽,也會很是心疼,而且一直憂心忡忡,直到TA好轉。

有一些事情非常殘酷,比如1型糖尿病,可能會讓家長,連同孩子,一輩子都被折磨。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的Richard K.Bernstein醫生,自12歲被診斷出患有1型糖尿病後,他的父母終日提心弔膽,總是怕兒子會陷入昏迷,或者一睡不醒。

而他自己,因為頻繁的胰島素注射,導致大腿處皮下組織嚴重損傷,情緒狀態總是不斷陷入『崩潰-重建-再崩潰』的死循環中,甚至到後來出現夜盲症、慢性腎病等各類併發症。

這種疾病真的非常頑固,一旦患病,一輩子都被它折磨。

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這樣折磨人的「終生」疾病,有一個更可怕的事實:

1型糖尿病患者在急劇增長,且5歲以下孩子的發病率,也詭異的呈現逐年飆升的態勢……

20年間,1型糖尿病增加近4倍

201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1997年到2011年間,上海兒童的1型糖尿病發病率,每年增加14.2%。

按照這個速度,1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將在短短4年內(2016年到2020年)翻一番,到2025年,患病率將增加6倍。

If present trends continue, the number ofnew type 1 diabetes cases will double from 2016 to 2020, and prevalent caseswill sextuple by 2025.

在浙江,2007年至2013年間,1型糖尿病發病率每年增加12%,更糟糕的是,5歲以下兒童的發病率每年增加33%以上。

A steep rise in diabetes incidence was observedin the under 5 years age group, which showed the greatest increase at 33.61%.

如果你覺得對於1型糖尿病來說,成人是安全的,那最新的數據恐怕要讓你失望。

2018年1月,《英國醫學雜誌》(BMJ)發布了,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一項相關研究。

結果發現:在過去的20年間,中國15歲以下的1型糖尿病發病率迅速上升,增加了近4倍,與此同時,在新發的5018例病患中,有65.3%的患者年齡超過20歲。

不止中國,事實上,自20世紀中期以來,許多歐洲和北美國家的兒童,1型糖尿病的發病率也一直呈現上升趨勢。

上圖:舉例:1925—1995年在挪威,10歲以下兒童糖尿病發病率

很多人都知道,2型糖尿病可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飲食方式引發的,但1型糖尿病到底是什麼造成的呢?在挖掘深層原因之前,得先足夠了解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死亡or外源胰島素?

當我們吃東西時,身體會將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糖(葡萄糖),這時候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會迅速升高。

為了避免血糖過高,胰腺就會分泌出胰島素來「工作」,一方面把葡萄糖送到細胞中,給人體提供能量,另一方面加速葡萄糖合成糖原,還會把多餘葡萄糖轉化為脂肪存儲起來。

總之,這個過程能幫你把血糖降下來,是一個人保持健康狀態的『關鍵程序』。

但是,1型糖尿病的患者,卻幾乎或者完全喪失了製造胰島素的能力。

造成這種現狀的一個重要緣由就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像是被下了蠱一樣,不分青紅皂白地攻擊和破壞胰腺中生產胰島素的細胞。

當1型糖尿病來臨時,常常會出現諸如飢餓、口渴、尿頻、視力模糊、莫名其妙的疲倦、體重減輕等病症。

僅僅是這些可能還不足為慮,但它所帶來的併發症才真正讓人心生畏懼,比如可能隨時發生的低血糖、酮酸中毒,再比如較為長期的慢性併發症:慢性腎病、神經損傷、心血管疾病、皮膚感染……

實際上,糖尿病腎病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

所以,一旦患上1型糖尿病,它基本是不會消失的,要麼面臨死亡,要麼終生與外源胰島素作伴,餘生還會持續背負著「我和別人不一樣」的心理壓力。

可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被1型糖尿病糾纏?背後「真兇」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兒童1型糖尿病越來越多?

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真正觸發1型糖尿病的原因,醫學界還是沒有定論,不過,有幾個可能挺高的相關風險因素

遺傳因素,比如父母患有1型糖尿病,那麼,孩子患此病的風險相對較高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比如引發腮腺炎、脊髓灰質炎的病毒,可能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自身免疫系統缺陷,比如甲狀腺疾病,會增加患1型糖尿病的風險

其他因素,比如化學毒素

當然,這些都是指泛類的歸因,真正涉及到具體的因素上,科學界在這些年的深究中,確實也挖到了一些:

牛奶(含酪蛋白A1的)

《飲食的悖論》一書的作者,美國心臟病專家Steven Gundry,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就曾提到過:

2000多年以前,北歐的奶牛發生了一種自發性的基因突變,使得它們乳汁中的蛋白質,從正常的酪蛋白A2,轉變為酪蛋白A1。

酪蛋白A1會轉變成為一種類似植物凝集素的蛋白質,名字叫β-酪啡肽,它會攻擊胰腺中分泌胰島素的細胞,也就是β細胞。

而且已經有十足的證據表明:每年都會有人因為酪蛋白A1,而患上1型糖尿病。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那些有酪蛋白A1奶牛的國家,1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顯較高。

相關視頻:https://v.qq.com/x/page/z0845ajfktk.html?

美國心臟病專家Steven Gundry:糖尿病和牛奶的關係

200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1型糖尿病發病率,與酪蛋白a1攝入量之間,存在非常高的相關性。

酪蛋白A1供應,與19個國家0-14歲兒童的1型糖尿病發病率(1990-1994)的關聯圖

當然,雖存在強關聯,但因果關係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深挖,並不是說喝牛奶就會得1型糖尿病。

含麩質穀物,比如小麥

1999年,科學家發現:無麩質飲食,在很大程度上預防了NOD小鼠(非肥胖糖尿病小鼠)的糖尿病發作

因為無麩質飲食320天後,糖尿病的發病率從對照小鼠的64%降低到15%,在子宮或飲食中從未接觸過麩質的小鼠,發病率進一步降低至6%

In 1999 we demonstrated that a gluten-free,non-purified diet largely prevented diabetes onset in NOD mice, as following agluten-free diet for 320 days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from 64%in control mice to 15% in mice on the gluten-free diet with a further incidencereduction to 6% in mice never exposed to gluten either in the uterus or indiet.

在動物模型試驗中,1型糖尿病發病率最高的動物,是以小麥為主食的,以穀物為基礎的飲食,促進NOD小鼠和BB大鼠(自發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大鼠)1型糖尿病的發展。

這些都表明:谷蛋白攝入與1型糖尿病易感性增加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維生素D缺乏

維生素D缺乏症,似乎是1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曬太陽非常重要。

一項使用來自72個國家數據的研究發現:高緯度和接觸陽光較少的人,患1型糖尿病的比例較高。

在對全球51個地區的研究中發現,紫外線UVB輻射水平較低的區域(人類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1型糖尿病發病率較高,在世界範圍內具有高UVB輻照度的地區,1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接近於零。 相關閱讀老外喜歡暴晒,不怕變老、得皮膚癌嗎?

Incidence rates of type 1 diabetesapproached zero in regions worldwide with high UVB irradiance.

環境化學品

在1型糖尿病的研究中,很少能引起關注的就是環境化學品的影響。

但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是:1型糖尿病發病率的上升,與許多工業和農業化學品的大規模生產和使用,幾乎同時發生。

大規模化學品生產始於20世紀中葉,1型糖尿病發病率的迅猛增長也以這個時間為節點開始。

上圖:舉例,1型糖尿病的發病率與美國的化學品生產一起增加

僅僅在個人護理產品中,就能發現許多有毒化學物質,比如雙酚A,食品包裝容器、嬰兒奶瓶中都可能經常接觸到。

以上各種原因,都可能導致1型糖尿病,對於每個患者來說,致病原因無法完全確定。

當然,如果真的患上1型糖尿病,並不意味著天塌下來,也並不意味著要惶惶不可終日。

低碳飲食和1型糖尿病

單就前文提到的RichardK.Bernstein醫生來說,就可能給1型糖尿病患者十足的信心,他12歲患上1型糖尿病,如今已經85歲了,依舊健康積極得活著,而且還用自己的方式,救助著成千上萬有同類遭遇的患者。

他用的方法就是低碳飲食,實際上,早在在1921年,發現胰島素之前,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幾乎是治療糖尿病的唯一方法。

Richard K.Bernstein自己開創了飲食的『6-6-12規則』,即每天吃的(凈)碳水化合物不超過24克 、早餐6克、午餐6克、晚餐12克。

他嚴格避免了各種添加糖,並且少吃甚至不吃各種小麥、大麥、大米製品,連澱粉類蔬菜(比如土豆)、大部分水果、果汁也一併不攝入,奶製品里他只吃黃油、乳酪、(無糖)酸奶,其他一概不吃,就連堅果,也是計算著碳水化合物的量來吃的。

這樣堅持了1年,血糖開始逐漸趨於正常,對胰島素的需求量下降到1年前的1/3左右,多年以來的慢性疲勞癥狀消失,情緒穩定且積極,周圍的人也驚奇的發現他的膚色開始正常。

血檢後他看到自己的甘油三酯水平,也恢復了正常,更讓人開心的是,尿蛋白問題不再,腎功能開始趨向正常,就連醫生說不可能逆轉的黃斑囊樣水腫,也好轉了。

是的,採用低碳飲食的方式,會讓1型糖尿病患者更好的管控血糖,並且最大限度的減少可能的併發症,從真正意義上提高生活質量。

2005年,瑞典醫生公布了針對1型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計劃的結果,該計劃涉及每天攝入70-90克碳水化合物。

報告顯示:患者HbA1c水平的顯著改善,胰島素劑量的減少以及全天更穩定的血糖水平。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發現之一是:3個月後低血糖發作減少了94%。

2018年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公布了273名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用30克碳水化合物的調查結果,報告了異常好的血糖控制,罕見的低血糖發作和平均5.67%的HbA1c(糖化血紅蛋白)。

在患有1型糖尿病的醫生群體中,來自阿曼的內科醫生Ali Lawati、美國生物化學教授Wendy Pogelzelski、澳大利亞的放射科醫生Troy Stapleton等等,都通過低碳飲食,更好的控制了血糖。

上圖:從左到右依次是Ali Lawati、Wendy Pogelzelski、Troy Stapleton

低碳效果雖好,但是,一型糖尿病患者,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低碳飲食,避免酮酸中毒的風險,國外一個低碳和一型糖尿病的研究發現,一型糖尿病的風險的是2%左右。

關鍵的瘦龍說

比起2型糖尿病來說,1型糖尿病顯得更加『詭譎』,因為它傷害的大部分是孩童,而且就目前的研究,基本無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逆轉。

它的致病因素很複雜,除了無法左右的遺傳原因外,還可能涉及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

隨著科學深挖的繼續,關於1型糖尿病的激發源中,目前能確定幾個是:含酪蛋白A1的牛奶、穀物(尤其是小麥)、維生素D的缺乏、環境化學品。

曾經看過一個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路歷程,從7歲確診後,一直承受同齡人根本無法想像的心理壓力,還發生了好幾次低血糖事件,由於血糖管控不良,頻繁出現煩躁焦慮的情況,而且還出現了視力模糊、尿蛋白增高等併發症。

我想說的是,我的讀者群里中,有很多1型患者,他們都通過自己的學習,管理,控制好了血糖。

低碳飲食是一個方向,可以讓你更好的實現血糖管控,大到減少甚至消除因高血糖所帶來的各種併發症,小到能夠平穩你的情緒狀態,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但是,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建議由專人指導進行。

我相信,在未來,可能有真正實現逆轉的那一天。相關閱讀1型糖尿病也可以逆轉?| Cell最新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瘦龍健康 的精彩文章:

他12歲得糖尿病,自己發現治療方法,85歲還在救人
為什麼會得糖尿病?/糖尿病的真正病因,不是高血糖,是誰?

TAG:瘦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