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罕見!華山醫院一個月內有兩位醫務人員捐獻造血幹細胞

罕見!華山醫院一個月內有兩位醫務人員捐獻造血幹細胞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一個月內,兩位醫務人員捐獻造血幹細胞。

今天上午九點,在華山醫院血液科病房的採集室里,麻醉科青年醫師王彬平靜地躺到床上,看著護士將採集針頭插入自己的雙側手臂靜脈處。幾小時後,他的血液經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出的造血幹細胞將被送往遠方,救治一名與自己有緣的患兒。

這次有點湊巧,王彬不僅是華山醫院第7例、上海市第466例、全國第8751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還是華山醫院本月的第2例捐獻者——一周前的8月13日,華山醫院東院護理部王穎剛剛完成捐獻,跨過一個「中國醫師節」,「弟弟」王彬又成功捐獻。由此,華山醫院成為上海市醫務員工捐獻造血幹細胞最多的醫院。

在王彬看來,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2008年,正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讀臨床專業本科的王彬參加學校組織的集體無償獻血,了解到獻血之時可以加入到中華骨髓庫,可能會挽救某位患者的生命,覺得挺好。時隔十年,2018年6月,王彬接到初配成功的通知,問是否願意進一步進行高配時,他沒有猶豫就同意了。今年年初,高配居然配上了!「嗯,不錯,配上了就要捐。」其實當初,王彬跟家人分享初配成功的「喜訊」時,老媽是不同意的。

王彬剛過而立,還有一個兩歲的孩子,作為家中的「頂樑柱」,當媽的不希望他有任何風險。王彬理解母親的擔心,也明白肩上的責任,他通過查文獻、諮詢同事、詢問紅會工作人員等多種渠道,確認捐獻造血幹細胞沒有危險,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幫助老媽打消了顧慮。看著兒子救人心切,母親選擇妥協,「只要不傷身體,你想做就去做吧。」王彬的妻子則完全信任丈夫,她相信作為醫生的丈夫能夠做出最好的選擇。

當王彬向領導報告將要捐獻造血幹細胞時,得到了執行主任張潔和同事們的全力支持。由於麻醉科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工作模式,王彬的夜班被取消了,並被安排了相對較輕鬆的PACU(麻醉後復甦室)班。為保證體檢合格,平日里作息不規律的王彬開始早睡早起,飲食上暫時摒棄了「重口味」的習慣,變得更加清淡。作為有著九年黨齡的共產黨員,王彬說,捐獻造血幹細胞救死扶傷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作為中國紅十字會醫院,華山醫院有著112年的紅十字傳統,也是較早集體加入中華骨髓庫的醫院、最早的上海市造血幹細胞定點採集單位。據悉,1996年8月,我國首例非血緣外周造血幹細胞移植在華山醫院完成。華山醫院還成功完成了上海市首例向境外(香港)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採集、全國第400例造血幹細胞的採集、上海市第100例、300例、400例造血幹細胞的採集、上海市首例向國外(韓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採集以及上海市首例向台灣地區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採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啼笑「BP」機
上海書展「表情包」:那些心動神搖,感動你我的瞬間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