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江陰:徐霞客故鄉良渚文化遺存豐富 忠義之邦纜索之都傳世琴音猶存

江陰:徐霞客故鄉良渚文化遺存豐富 忠義之邦纜索之都傳世琴音猶存

CCTV-10

2019.8.21 20:50 播出

《中國影像方誌》江蘇卷 江陰篇

江陰篇 預告片

按照中國傳統,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江陰地處長江之南,故而得名。

公元555年,南朝梁在這裡設置江陰郡,這是江陰得名之肇始。而在公元589年,隋朝廢除江陰郡,將梁豐縣和利城縣併入江陰縣,屬蘇州管轄。

素有「江海門戶」、「鎖航要塞」之稱的江陰,是長江三角洲的幾何中心。它北枕長江,南近太湖,港城相依,腹地寬廣,早在唐代就已成為長江下游南北漕運的中心和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埠。

1987年,撤縣設市的江陰,成為長江下游新興的濱江港口與交通樞紐城市。

良渚文化遺存豐富

在「天下第一墩」石刻的身後,是江陰高城墩良渚文化遺址。它是目前所知緯度最北、距長江最近的良渚文化高台墓地遺址,並被評為「1999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被譽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課題。國家文物局曾指出: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

1999年冬,眾多來自南京博物院、無錫博物館和江陰博物館的考古工作人員,聚集於江陰市西北方向的高城墩村,進行一次搶救性的考古發掘。

經過數年發掘,14座大、中型良渚文化墓葬,發掘面積達到1157平方米,共計出土文物232組369件,令人欣喜的成果震驚了考古界。通過這次搶救發掘,江陰把高城墩遺址較為完整、科學地保護了起來。

忠義之邦

明末,江陰典史閻應元率眾抗清守城81天,與城共亡。

清道光年間,當江蘇學政姚文田在江陰了解到這段史話後,深為感動,手書「忠義之邦」四個大字,鑲嵌於南城門上。

1937年,在侵華日軍的炮火下,江陰城南門被毀,但 「忠」、「邦」兩字,被保留了下來。

為了拿下江陰要塞,日軍集結了海陸空三軍二十餘萬人,準備強攻。

與此同時,中國軍隊依託黃山要塞的有利地勢,頑強作戰,打掉了日軍20架飛機,擊毀、擊沉數艘日軍戰艦。在將近四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在一段時間內保證了江陰以上長江航道的暢通,為持久抗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黃山要塞

但在敵強我弱的情勢下,1937年12月2日,江陰全境淪陷。

面對侵略者的屠刀,江陰人在這片「忠義之邦」的熱土上,同全國人民一樣,進行了威武不屈的抗日救亡鬥爭。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布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命令。一時之間,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波瀾壯闊的渡江戰役由此展開。

在這場戰役中,江陰渡江戰鬥「以最小的犧牲,獲得最大勝利」的聲譽名垂史冊。

徐霞客故鄉

公元1587年1月5日,江陰的一戶耕讀世家,迎來了一位「千古奇人」的降生。不願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遊覽山水的父親為他起名徐弘祖。他就是徐霞客。

為了理想,21周歲的徐霞客,戴上母親做的遠遊冠,離別家鄉,踏上征途。

他芒鞋竹杖,行游天下,其足跡踏遍了今天中國的19個省、市、自治區。

30多年的爬山涉水,風餐露宿中的徐霞客,用印滿腳步的筆墨,寫出了長達60萬字的傳世傑作——《徐霞客遊記》。

如今,江陰建有徐霞客旅遊博物館、徐霞客文化博覽園、徐霞客小鎮,前來緬懷者絡繹不絕。

在江陰徐霞客故居,有一株茂盛的羅漢松,據說是徐霞客當年親手種下的。

二胡琴音猶存

劉天華是江陰澄江鎮人。物華天寶、崇教禮德的家鄉使他從小就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接受熏陶。

1912年,17歲的劉天華跟隨哥哥劉半農來到上海謀生。在此期間,他加入萬國音樂隊,學習鋼琴和小提琴,並開始接觸西洋作曲理論。但後來,他卻成為了國樂大師和中國現代二胡藝術的奠基人。

1915年春,劉天華父親病逝。心境悲傷的他,隨手拉奏二胡排解苦悶,便產生了《病中吟》的旋律。此曲成為中國二胡歷史上第一首由作曲家創作的二胡獨奏名曲。

如今,在江陰博物館陳列著劉天華的《光明行》、《流水》等曲譜手稿和他生前使用的樂器。劉天華創作的《空山鳥語》、《良宵》等10首著名二胡曲和多首琵琶曲,共同成為了中國民族音樂寶庫中的瑰寶。

纜索之都

1999年,歷時近5年建成的江陰長江大橋竣工。這是我國第一座跨徑超過千米的特大型鋼箱梁懸索橋樑,在當時已建橋樑中居中國第一、世界第四,是20世紀我國橋樑工程建設史上新的里程碑。

江陰長江大橋由兩根直徑近1米的主纜,吊住總重量達2萬3千噸的橋面。而這兩根主纜,自重就有8400噸,由169根索股組成。這兩根懸索橋鋼纜就是由江陰當地一家鋼絲繩製造廠生產的。

隨著自身技術日趨先進,標有「中國製造」的纜索不斷出現在世界橋樑建設的舞台。

2018年4月20日,由我方主導立項的 「橋樑纜索用鋼絲」國際新標準最終得以通過。這也成為在鋼絲繩和纜索領域,我國主持起草的第一個國際標準。

如今,江陰在紡織業、新材料、微電子和新能源等產業領域創新拓展,碩果累累。江陰堅持以實體經濟為中心,從創新、人才、資本經營、政府服務等方面推動實體經濟的創新轉型。2018年,江陰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高達3806.18億元。

以「人心齊,民性剛,敢攀登,創一流」的江陰精神,創造了引領全國的縣域經濟奇蹟。如果說實體經濟是江陰發展最可依靠的物質基礎,那麼江陰精神就是再創輝煌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中國影像方誌

《江陰篇》

播出時間:8月21日 20:50

監製 / 閆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田楚韻 胡悅 張羽(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旺蒼:米倉山下端公戲熠熠生輝 坡地變梯田紅色精神傳承
這位天才皇子一個月學會俄語,一生竟掌握了八種語言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