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敦刻爾克大撤退能成功,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希特勒的自信與大意

敦刻爾克大撤退能成功,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希特勒的自信與大意

當年德國在西線戰場勢如破竹,幾乎一路暢通無阻,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兵敗如見山倒,盟軍的防線一觸即潰,到了1940年5月21日,德軍的坦克部隊把英法聯軍一直趕到了法國東北部的一個三角地帶,近40萬英法聯軍堆集在這三面被圍一面靠海的敦刻爾克小鎮,處在前面有追兵,後面是汪洋大海,插翅難逃的窘境,只剩下了從海上逃離的一條生路。然而,就在英法聯軍絕望恐慌,以為死神就要降臨之時,5月24日德軍卻突然停止了進攻。那麼,這樣的有利戰機,希特勒為什麼不一鼓作氣一舉殲滅英法聯軍而下令停止進攻了呢?

但是,這個命令的的確確、真真實實是希特勒下達的。這不僅讓當時前線的軍人百思不得其解,也讓後來的史學界至今眾說紛紜、爭論不休。在敦刻爾克,德國究竟為啥莫名其妙地停止了進攻,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大勝利呢?難道真的是希特勒大發慈悲放過英法聯軍一馬,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希特勒壓根就沒有想放過被包圍英法聯軍的意思。但是原因也並沒有那麼複雜,就是希特勒太過自信、太大意了,從善如流地採納了部下的意見,想換一種方式解決最後的戰鬥。

然而,就在這戰鬥任務從坦克部隊轉換到空軍和步兵的間隙,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發生了。

希特勒把坦克部隊視為自己的心肝寶貝,捨不得讓坦克部隊在不適合作戰的複雜地形上戰鬥。當時,希特勒的坦克部隊已經追至距離敦刻爾克只有30多公里的運河地區,這裡的運河、溝渠縱橫交錯,地形複雜不利於坦克部隊機動作戰,鑒於這種情況,5月24日德國A集團軍群總司令倫德施泰特就向希特勒建議暫時停止進攻、等待步兵支援,同時,空軍總司令戈林也提出了讓空軍來解決裝甲部隊前進困難地區的作戰問題,戈林的如此說詞確有攬功之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希特勒採納了暫停坦克部隊進攻的意見,決定把最後的決戰交給空軍和步兵。此命令雖遭到了總參謀長哈爾德的強烈反對,但在希特勒看來,消滅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已是穩操勝券了。

在這種極度危險且又艱難的時刻,丘吉爾的動員組織能力得到了極大迸發,這讓希特勒沒有想到。利用希特勒決定戰鬥任務轉換的間隙,丘吉爾快速地實施了他的「發電機計劃」,組織動員了除海軍戰艦以外的英國幾乎所有的小汽船、遊艇、疏浚船、拖網船乃至漁船上千隻,直奔敦刻爾克海岸,實施了螞蟻搬家戰術,在德國人鼻子底下,從5月27日到5月30日,僅用4天時間就搬走了12萬多的人和海量的物資,連丘吉爾也沒有想到速度如此之快,一直到最後一天的6月4日,共有近34萬士兵從敦刻爾克這個地獄門口逃脫,儘管形象狼狽且驚慌,但不管咋地還是屁滾尿流的絕處逢生。

還有讓希特勒沒想到的是,誇下海口的戈林指揮空軍打得非常糟糕。德國空軍進攻極不順利。德軍空軍比較制式的機場離敦刻爾克海灘距離較遠,德軍轟炸機只能從德法邊境或者法國境內的簡易機場起飛,這嚴重影響了作戰質量。而他們的對手英國皇家空軍則距離基地更近,飛機的機動性和作戰時長都有絕對優勢。而且德軍的航空炸彈在敦刻爾克灘涂上的轟炸殺傷力大為減弱,因為航空炸彈是依靠高速彈片、建築殘片和引起的衝擊波殺傷有生力量的,而柔軟的沙灘讓航彈的殺傷力大打折扣。再加上天公不作美,使德國空軍的行動效果極差,而英國皇家空軍派出全部戰鬥機與德國空軍激戰,德國空軍慘敗,英國戰機對德國空軍有明顯優勢,從而保衛那些灘頭陣地、登船點以及停泊的船隻。所以,儘管戈林用盡渾身解數,試圖指揮空軍代替陸軍在戰役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而且堅持轟炸不止,但是效果並不好。

所以,希特勒本意並沒有想放過英法聯軍的意思,只是自信地認為已經把他們逼到了敦刻爾克,消滅他們是遲早的事情。至於「示好之說」、「內訌之說」也都有道理,但最主要的還是希特勒的自信與大意給了英法聯軍逃生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下午歷史茶 的精彩文章:

巴列維親手締造的龐大皇家軍隊,為啥在伊斯蘭革命中坐看其滅亡?
七年戰爭中,腓特烈大帝帶領普魯士憑啥以一國抵四國?

TAG:下午歷史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