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台辦悼念楊力宇:先生雖去,風範長存

國台辦悼念楊力宇:先生雖去,風範長存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今天表示,對美國西東大學退休榮譽教授楊力宇先生逝世深表哀悼,先生雖去,風範長存。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楊力宇是美籍華人,出生於江西。1983年,鄧小平在會見他時發表了解決台灣問題新構想的談話,後被概括為「鄧六條」, 詳盡闡述了「一國兩制」的基本思想。

楊力宇出生於江西井岡山,1949年隨其大姐赴台。1960年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後,他赴美留學,後寄居美國,出任新澤西州西東大學教授兼中國研究所主任,今年8月17日逝世,享年86歲。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楊力宇先生畢生致力於兩岸關係,主張國家和平統一,矢志不渝;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辭辛勞;反對「台獨」分裂圖謀,不畏謗言。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在「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階段,有著楊力宇的身影。1983年6月,鄧小平在會見他時,首次提出了實現台灣和祖國大陸和平統一六條主張,即「鄧六條」。

在此之前,1979年至1982年,楊力宇先後11次訪華,致力於促進中美兩國經貿、科技文化事業發展。1983年3月,在舊金山舉辦的亞洲問題研究協會年會上,他又將「中國統一之展望」列為討論會的專題之一。

《湘潮》雜誌(2014年第11期)刊發的文章稱,經過深思熟慮,鄧小平決定選擇時機,於1983年6月26日會見楊力宇,發表一篇精心準備的正式談話,以規劃兩岸溝通的具體事宜。

會見當天,在耐心地聽了楊力宇冗長的分析後,鄧小平詳盡闡述了解決台灣問題的新構想,後來被概括為「鄧六條」——

台灣問題的核心問題是祖國統一,和平統一構成了第三次國共合作的基礎;

堅持一個中國,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不贊成「完全自治」的提法;

台灣作為特別行政區,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區所沒有而為自己所獨有的某些權力;

和平統一不是大陸把台灣吃掉,也不是台灣把大陸吃掉;

實現統一的適當方式是舉行國共兩黨平等會談,實行第三次國共合作,不允許外國勢力插手。

這次談話中雖未概括出「一國兩制」,但基本思想已經形成了。「鄧六條」發表後,引起國內外強烈反響,海外輿論極為重視,普遍認為,這是和平統一祖國的新構想、新方案和新倡議。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除了致力於發展兩岸關係,楊力宇還「以筆為武」,多次撰寫文章,態度鮮明地反對「台獨」。

比如早在蔡英文上台之前,他就在媒體上發文指出,其立場搖擺不確定,根本無法維護台海和平。他認為,蔡英文如欲維持台灣現狀及維護台海和平與交流,就需接受「九二共識」,否定台獨主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街知事 的精彩文章:

盛大閱兵式上,這國儀仗隊竟齊喊「向右看!一,二!」
美國對台灣小動作頻頻,蔡英文竟說出這句話

TAG:長安街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