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初三傑」中,誰的功勞最大?都說是蕭何、韓信,我看卻是張良

「漢初三傑」中,誰的功勞最大?都說是蕭何、韓信,我看卻是張良

張良是誰?相信大多人絕不陌生,身為被漢高祖誇讚的「漢初三傑」之一,他的身上自然是有著很多閃光點和故事的,有言稱他「運籌帷幄於千里之外」,真是這樣嗎?

張良,祖籍韓國,也是一個大家公子了,先輩們在韓國十分有影響力,祖父是三朝宰相,父親也是連任兩朝宰相。按理來說,他原本也可以子承父業,當一代名相,可惜的是,到了張良這一輩,韓國勢微衰敗了,最終,滅於秦國之手。

至此國破家亡之際,張良也並沒有嗟嘆人生的不公,而是努力成為了一代名臣,流芳千古。說起他的成才,還有一段奇遇:相傳,他在一次偶然中碰到了隱居的黃石公,黃石公很欣賞他高尚的品行,於是,傳授他著名的《太公兵法》。

張良本人也很善於把握機會,之後,他日夜研習兵道化為己用,可以說,後期的他算是一個文武全才了。但是,再好的人才,也得遇到伯樂賞識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張良尋的是誰?可以說,他的眼光是極好的了,他尋的是是漢朝的開創者——劉邦。

劉邦的傳奇自不用多說,那麼,與他一同打江山的張良,在他的傳奇故事裡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劉邦與項羽之爭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爭關中」,楚懷王曾下令說,誰能先一步進入關中,誰就可以在那裡稱王。劉邦在潁川之戰勝利後,馬不停蹄地與張良會師,然後,拿下了宛城,隨後,就搶先一步進入到了咸陽。

人無完人,劉邦這個人雖然在知人善用上確實很有一把刷子,但是,他也有缺點,那就是:貪財好色。一進入秦宮就被宮內的繁華迷了眼,面對海量的財寶跟美女,當即就想在此常住,連樊噲的勸阻也不聽了。在此緊要時刻,張良出馬了。

張良說道:「秦朝是怎麼滅亡的?正是因其荒淫無度,沛公您才有機會出現在這裡的啊!如今,您才剛入秦宮就想著安於享受,是要走秦王的老路嗎?」劉邦這才醒悟過來,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下令安撫百姓,軍隊戒驕戒躁,以此贏得民心。

一邊是歡天喜地,一邊則是火怒三丈,項羽剛來到函谷關下,就遭到了劉邦阻擋。函谷關城門緊閉,為的就是阻擋項羽入關的步伐,又聽聞劉邦已經進了秦宮,項羽怎能不氣,當即決定與其開戰。劉邦雖是搶佔了先機,但畢竟,有倒巧的因素在裡面。

所以,若論正面剛,他是剛不過項羽的。

這時,我們的張良又發揮了他的作用——張良與項伯的私交。張良與項羽那邊的項伯私交甚好,在鴻門宴開始前,就不斷提醒張良讓他趕緊逃跑。但張良十分忠心,並沒有獨自避難而是選擇與劉邦一同面對。在張良與劉邦的一同努力下,項伯甚至同意了在項羽面前為劉邦求情。

在驚險無比、殺機重重的鴻門宴中,張良更是把其大智大勇發揮到了極致:

為劉邦分析項羽的性格,以求能找出應對之策;宴會中危急時刻,張良及時派樊噲這種項羽喜歡的「性情中人」吸引項羽注意力,從而打斷范增的殺機;最後,趁項羽舉棋不定時及時讓劉邦「尿遁」,自己則留下來處理後事,最終,成功幫助劉邦躲過一劫。

殺劉邦的良機既然已經錯失,又面對劉邦的示弱,項羽也就順坡而下,自立「西楚霸王」,將劉邦分至巴蜀之地,是為「漢中王」。那時的巴蜀可不是現在的「天府之國」,反而是十分荒涼的偏僻之地,對此,劉邦自然是不滿的。

彼時危機尚未根除,張良等人及時勸阻了劉邦,但是,他們也沒有放棄掉利益,通過賄賂項伯吹耳邊風劉邦又獲得了漢中的封地。李白曾在《蜀道難》中感嘆過,蜀地向外的通道黃鶴和猿都難以通過,可見,其道路之險阻。

劉邦在前去封地的路上,張良又獻策讓其通過後就將棧道燒毀,以此,表示漢軍再無東顧的念頭,麻痹項羽,同時,又能防止後路敵人的襲擊,以達到休養生息的目的。劉邦就這樣在蜀地慢慢地發展自己的勢力,甚至,暗中定三秦,終是達到了可與項羽一戰的程度。

公元205年,項羽攻打田榮時,劉邦率兵趁機攻佔了楚國都城彭城。可惜,好景不長,劉邦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未能及時部署好,彭城不僅被項羽搶了回去了,自己的軍隊還暴露在了項羽的視野之下,不久,漢軍被迫逃往下邑一帶。

局勢一時間十分緊張,劉邦十分無奈,趕緊去找張良尋求法子,張良給他提出了三點:

首先、九江王黥布雖為楚將卻已心生異心,彭城之戰中更是故意不支援項羽,可以拉攏。

其次、彭越也因未收到分封而對項羽不滿。

最後、漢軍中只有韓信能獨當一面。

劉邦聽從了張良的意見,拉攏這三人組成了聯盟,過程中雖有些許差錯,但是,最終還是拿下了江山。而項羽,一代西楚霸王、鐵血男兒也最終因自己的優柔寡斷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落得個烏江自刎的結局。

劉邦既已登大殿,為其出謀劃策的張良難道就沒有了展露才智的機會了?錯矣!

在群臣都對劉邦想廢太子立戚夫人的孩子為太子之事束手無策之時,張良先是推脫,之後,說出了讓呂雉請出「商山四皓」出山的妙計。劉邦見自己都請不到的人太子居然請到了,於是,覺得太子羽翼已豐,所以,也就不再提廢太子一事了。

張良看似對帝王的繼承人毫不插手,實際上,他卻是最大功臣,這也是他為人的智慧之處:「不做出頭事,不引帝王疑,不搶頭等功」,這樣做總歸是沒錯的。《史記》、《漢書》對張良幫助蕭何籌謀劃策多不記載,但亦無妨張良後期的功績。

話說,晚年的張良似乎看透了人世浮沉,於是,他選擇歸隱山林。相傳,他與赤松子一起修道,還開設了「伐桂書院」來教授孩子們讀書,也算是得到了一個善終。關於他的傳奇故事,至今,仍不斷流傳著··· ···

參考資料:

【《史記》、《漢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後一位狀元,日本人拿刺刀都請不動他,最後被活活氣死
被稱為「冷美人」的秦淮八艷之一,她的氣節令後世之人敬佩不已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