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參加華勇營明明是叛國,為何趨之若鶩?因為英國人給的待遇太好了

參加華勇營明明是叛國,為何趨之若鶩?因為英國人給的待遇太好了

大家都知道,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攻下北京城迫使清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鮮為人知的是,在八國聯軍與清軍交戰期間,有一支中國漢奸部隊,他們衝鋒在列強的最前邊,斬殺同胞時毫不手軟,還因此獲得了英國人的嘉獎。

這支部隊就是「華勇營」。有人說華勇營不是漢奸,因為他們都是來自最底層的一群人,都是為了一口飯吃。還有人說,華勇營應該是「清奸」。那麼,華勇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為何一些人即便知道可能要承受罵名,加入其中?

1898年7月1日,中英《訂租威海衛專條》在北京簽字,威海衛被英國強租,這裡隨即成為英國遠東海軍基地。然而,英國人很快面臨了一個問題,沒有額外兵力駐守這裡。當時的英國還是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布全球。

想來想去,英國人決定照搬在印度的經驗,招募威海衛本地的中國人,以僱傭軍的形式來守衛威海衛。儘管清廷強烈反對,奈何實力不如人,英國人還是按照計划進行了招募。初期招募並不順利,因為當時中國人深知英國人在中國的暴行,為英國人做事就是叛國。

很快英國人想到了一個辦法,以超高軍餉吸引中國人,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到了1900年5月,華勇營的人數已經達到了600多人,平均年齡在23歲左右。為了讓華勇營發揮最大戰鬥力,軍官都是英國正規軍中的佼佼者,全團配備了馬丁尼·亨利式來複槍,以及當時最先進的馬克沁機槍。

英國人給予華勇營成員極高地軍餉,除了外加的犒賞外,正式士兵每月工資約在8元左右,而且是足額的鷹元。這是一個什麼概念了,就是士兵在華勇營服役3年後,完全可以娶妻置地蓋房。另外,要知道士兵吃穿用度都是免費的,這對貧窮的人們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當這些身體強壯的中國人都無法活下去,還需要考慮道德壓力嗎?華勇營士兵每天都要進行嚴格的訓練,即便戰鬥間隙也是如此。中國人的優點在華勇營中體現得很明顯,英國軍官評價他們是「十分優秀的行軍者和挑夫,堅忍、耐心、聰明等優點很明顯。」

不過華勇營參加戰鬥行動寥寥無幾,最大的戰鬥就是擔任八國聯軍的幫凶,他們配合日軍敢死隊攻破天津城牆,獲得了八國聯軍上下一致認可,而且「還是參加最後攻擊並佔領天津城的唯一英軍代表,非常光榮。」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城後,根據聯軍指揮部安排,華勇營駐紮在北京城幾個關鍵要地。不過,華勇營並沒有存在多久。英國人認為華勇營軍費驚人,同時對威海衛的防衛作用不大,於1906年解散華勇營。

至於華勇營士兵的最終結局,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去了香港、南非當起了英國人的警察;一部分回到故鄉隱姓埋名;還有部分投奔後來的北洋軍。

參考資料:《華勇營的由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商紂王是古代第一暴君?毛主席:商紂王很有本事,我們都錯怪了他
孫策遇刺身亡,幕後黑手是孫權?非也,我們都忽視了孫策臨死安排

TAG:十三姨說歷史 |